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建立柳叶白前质量标准,对其渗透性进行研究。方法 (1)采用HPLC法建立柳叶白前中胡萝卜苷和β-谷甾醇含量测定的方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水=99∶1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9 nm,进样量10μL,柱温3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建立柳叶白前中果糖葡萄糖含量测定的方法,色谱柱为Inspire NH2(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77∶23),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35℃,进样量10μL,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其漂移管温度为100℃,载气流速为2.8 L/min。(2)采用醋酸纤维素半透膜为体外透膜实验材料,以pH 7.4磷酸盐缓冲溶液为接受介质,通过RYJ-6B型药物透皮扩散实验仪测定柳叶白前生品及不同蜜制品的体外渗透规律,利用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白前胡萝卜苷、β-谷甾醇、葡萄糖和果糖的透膜浓度及吸光度值,计算其透膜速率及累...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现状、临床分布,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分析从住院患者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其分布情况。结果 165株鲍曼不动杆菌,痰标本的分离率最高,为86.0%;感染分布以ICU检出率最高,为29.1%;其对16种常用抗生素中的亚胺培南(80.6%)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9.1%)敏感率较高。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产生多重耐药株,且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临床应合理选用抗菌剂,并防止出现严重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索分离培养原代正常大鼠肝细胞的条件和方法,研究牛磺酸对原代培养的正常大鼠肝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使用经典的两步灌注法分离原代肝实质细胞后贴壁培养,记录细胞生长状况,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活率、绘制生长曲线。经用不同浓度的牛磺酸培养24 h后,用TUNEL法测定牛磺酸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致凋亡作用,测定细胞凋亡率(AI)。结果两步灌注分离取得的肝细胞活率>70%,贴壁生长良好,从生长曲线可看出培养第3天进入对数生长期;TUNEL实验3个给药组AI分别为:3.71%,29.72%,42.56%。结论两步灌注法是一种细胞产量高,损伤小,纯度高的分离原代正常大鼠肝细胞的方法;高浓度的牛磺酸对体外培养肝细胞有一定致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34.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率极高,并发症较多,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是胰岛素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也是调控血糖的主要信号通道,其信号分子的异常可引起信号转导途径异常,从而影响相应组织器官细胞的增殖、凋亡、转移和侵袭,导致疾病的发生。研究PI3K/Akt信号通道对于考察中药是否具有明确而稳定的降血糖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西药相对较多,但多数药物尤其是西药对于并发症的控制相对较差,为了解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进展,以期更好地研究中药在糖尿病方面的综合治疗作用及机制,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的多靶点、多途径、多通道、标本兼治的优势与特色,本文就近年来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的中药治疗糖尿病体内、外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包括基于该信号通道的对糖尿病产生直接原因的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对胰岛素3个主要靶器官(肝、骨骼肌、脂肪)及对糖尿病4个主要并发症相应部位(脑、肾、心、睾丸)的影响,也为研究中药单味药及复方的降血糖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及指导。  相似文献   
35.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四君子汤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潜在作用机制;并选取AMPK信号通路中的Ins R、PI3K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方法通过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文献挖掘和本课题组已有研究收集四君子汤及其4味中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的化学成分,经口服生物利用度(OB)、类药性(DL)、半衰期(HL)3个条件筛选得到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有效成分靶点预测;同时从TTD、Drugbank和Dis Ge NET数据库对T2DM的靶点进行检索及筛选;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后使用Cytoscape3.2.1软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该网络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节点自由度(degree)≥平均自由度的节点得到核心有效成分-核心靶点网络,同时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核心靶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对核心靶点基因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构建核心有效成分-核心靶点-代谢通路网络图,探讨四君子汤治疗T2DM的潜在作用机制。采用系统对接网站进行相关度前3蛋白对相关度前5成分的分子对接。并进一步采用动物实验进行验证:选取SD大鼠,运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T2DM模型,5.65 g/kg四君子汤ig给药28 d,检测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FBG)及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RT-PCR法检测AMPK信号通路中Ins R、PI3Km RNA的表达量。结果从四君子汤中筛选出113个化学成分,涉及治疗T2DM的47个靶点;根据节点自由度≥平均自由度,筛选出核心成分22个,核心靶点27个;GO分析结果表明其涉及血糖稳态、脂肪组织发育的正调控等7个生物过程,涉及类固醇激素受体活化、药物结合等4个分子功能,包括质膜、核常染色质2个细胞组成;KEGG分析结果表明其可能通过AMPK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等14个信号通路治疗糖尿病。分子对接60%成分具有强烈的结合活性,40%成分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四君子汤可显著改善T2DM大鼠OGTT(P<0.001),同时降低FBG(P<0.01),显著升高Ins R、PI3K mRNA(P<0.001)的表达量,验证了网络药理学的部分预测结果。结论四君子汤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T2DM,为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某院细菌性肝脓肿(BLA)临床特点及微生物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病原学阳性的BLA患者人口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分析其病原学构成及预后。结果 BLA以男性多见(71.2%),发热(38℃)多见(75.6%),潜在疾病为糖尿病(47.9%)和肝胆系统疾病(44.7%),早期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多见(83.0%),影像学上肝右叶病变多见(56.4%)。肺炎克雷伯菌在血液及引流液培养中检出率为77.3%,其中含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6株(8.0%),对除氨苄西林外的其他试验药物耐药率低(≤16.0%),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均敏感。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7.2%,其中含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1株(14.3%),对除氨苄西林和妥布霉素外的其他试验药物耐药率低(≤57.1%),对替加环素敏感。治愈87例(92.6%),死亡1例(1.1%)。结论 BLA病原学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全部对替加环素敏感。动态监测该地区BLA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对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及优化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近年来,由于免疫缺陷患者逐年增多、临床激素、免疫抑制剂应用广泛等原因使分枝杆菌条件感染病例呈明显上升趋势。虽然目前针对分枝杆菌病诊断的新方法层出不穷。但经典的抗酸染色仍然是医生诊断以结核为主的分枝杆菌病的重要依据。目前实验室常规采用痰涂片抗酸染色方法虽简便易行,但该方法最小检出菌量要达到10,000条/mL以上,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利用外周血PSA、PSA mRNA联合检测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分析和巢式RT-PCR检测22例PCa、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5例健康男性和5例健康女性外周血中PSA、PSA mRNA的情况。结果PCa患者血清PSA的水平与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有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外周血PSA、PSA mRNA与临床分期、内分泌治疗有关(P〈0.05),而与年龄、Gleason评分无关(P〈0.05);22例PCa标本中PSA mRNA阳性表达15例,阳性率68%,10例BPH和10例阴性对照标本无表达。结论利用外周血PSA、PSA mRNA联合检测是一种早期发现PCa微转移,判断其临床变化过程、分期、预计复发和评价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利用原代培养正常大鼠肝细胞研究牛磺酸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用两步灌注法分离原代大鼠肝细胞;观察牛磺酸对原代大鼠肝细胞的毒性作用:MTT法测直接加牛磺酸的培养液和含牛磺酸大鼠血清的培养液对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计算IC50,并测定药物作用后培养液上清中AST、ALT和LDH活性及培养液中GSH和细胞内GSH的含量。结果MTT实验中细胞生长抑制率与剂量成正相关性,牛磺酸的IC50为24.23g/L。高浓度牛磺酸组培养液上清AST、ALT和LDH活性显著升高,培养液上清和细胞内GSH含量显著减少。结论高浓度的牛磺酸对体外培养的肝细胞有一定损伤。  相似文献   
40.
软环境是什么?也许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答案。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然而舞动九天的金凤又何尝不想找一株梧桐栖息。当今医药行业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今天慢半拍明天阵地就可能丧失殆尽,市场不相信眼泪。政府部门行业监管作为整个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