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6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7 毫秒
41.
目的研究黄芩苷衍生物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ISO腹腔注射诱导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检测黄芩苷衍生物对心肌缺血损伤后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drogenase,LDH)活性;心肌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并进行心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黄芩苷衍生物90 mg/kg及180 mg/kg可显著对抗ISO所致的心电图ST段异常偏移;降低血清中CK、AST及LDH活性及心肌匀浆中MDA含量,提高SOD、Na+-K+-ATPase及Ca2+-Mg2+-ATPase的活性;减轻缺血心肌的病理损伤程度。结论黄芩苷衍生物对ISO所致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文冠果壳苷对Aβ25-35/IFN-γ诱导原代小胶质细胞及N9细胞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 Aβ25-35/IFN-γ作用于原代小胶质细胞及N9细胞24 h后,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Griess法检测细胞的亚硝酸盐含量,ELISA法测定IL-1β及TNF-α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NF-κB和MAPK路径相关蛋白表达,RT-PCR法测定TLR2及相关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 Aβ25-35/IFN-γ诱导小胶质细胞后,文冠果壳苷对其细胞生存率无影响,但可减少IL-1β,TNF-α及亚硝酸盐含量(P<0.05),降低NF-κB及MAPK路径相关蛋白表达(P<0.05),抑制TLR2,iNOS,COX-2,IL-1β及TNF-αmRNA表达(P<0.05)。结论文冠果壳苷可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及MAPK路径蛋白及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研究文冠果壳苷对侧脑室注射β肽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避暗和水迷宫实验检测了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使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小鼠大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的变化.结果 小鼠侧脑室注射凝聚态Aβ1-42显著降低了小鼠被动回避学习记忆能力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P<0.01),并且小鼠大脑AchE和ChAT活性显著降低(P均<0.05);而文冠果壳苷能够显著减少避暗错误次数,延长潜伏期(分别P<0.05、P<0.01);剂量依赖性地缩短水迷宫实验中小鼠到达安全台的游泳时间(分别P<0.05、P<0.01),不同程度地抑制Aβ1-42模型小鼠的AchE和ChAT活性的降低(P<0.05和<0.01).结论 文冠果壳苷对侧脑室注射Aβ1-42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中枢胆碱能神经细胞,改善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机制复杂,相关假说众多。尽管存在争议,Aβ毒性假说仍是最为公认的主要致病机制之一。据报道,抗肿瘤药贝沙罗汀能够快速清除AD 模型小鼠脑内Aβ并改善学习记忆障碍,但其不良反应严重。我们参考贝沙罗汀合成了一系列化合物,并从中筛选出一个新型小分子化合物OAB-14。本研究旨在考察OAB-14 对AD 模型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神经元和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并从Aβ生成、清除两个方面考察OAB-14 对Aβ的作用。方法:采用8 月龄APP/PS1 双转基因小鼠,灌胃给予OAB-14(50、100 和200 mg·kg-1)、贝沙罗汀(100 mg·kg-1)或溶剂,连续给药15 天。给药第6 天开始依次进行新物体辨别、Y 迷宫、Morris 水迷宫实验。采用Western Blot 方法考察OAB-14 对Aβ生成相关蛋白、Aβ降解酶、突触相关蛋白、M1/M2 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炎症因子、ApoE 通路相关蛋白及ApoE亚型的影响;采用非变性凝胶电泳考察酯化ApoE 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和Thio-S 检测Aβ沉积;ELISA 法测定可溶和不溶性Aβ1-40、Aβ1-42 含量;采用免疫荧光对小胶质细胞和Aβ进行共定位;透射电镜检测海马CA1 区神经元细胞核、线粒体、突触超微结构。结果:模型组小鼠在新物体辨别、Y 迷宫、Morris 水迷宫实验中表现出显著的形象辨别记忆、工作记忆和空间学习记忆障碍;社会交往实验中主动接触时间缩短,社会交往能力下降;筑巢实验中生活自理能力也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相比,OAB-14 能剂量依赖性地改善APP/PS1 小鼠形象辨别记忆、工作记忆、空间学习记忆障碍,提高小鼠社会交往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OAB-14 200 mg·kg-1 连续给药15 d,对Aβ生成相关蛋白APP、ADAM10、BACE-1、PS1 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提示OAB-14 可能不影响Aβ的生成。OAB-14 显著增加Aβ降解酶NEP、IDE 的表达;增加ApoE、ABCA1、ABCG1 的表达,提高酯化ApoE 水平,增加小胶质细胞吞噬Aβ。提示OAB-14 可能通过活化ApoE 通路,并提高Aβ降解酶的表达,增加脑内可溶性Aβ的清除。OAB-14 还能显著提高小胶质细胞表面受体CD36 的表达,从而促进对纤维化Aβ的清除。OAB-14 促进小胶质细胞由促炎的M1 型向抗炎、吞噬的M2 型转换,在增加其对Aβ清除的同时,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透射电镜结果显示,OAB-14 能促进APP/PS1 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的修复,改善突触超微结构,增加NeuN 标记的神经元细胞数及NeuN 蛋白表达。OAB-14 可显著增加ApoE3 的表达,降低ApoE4 的表达,增加H3 的乙酰化水平,活化BDNF通路,提高突触相关蛋白SYP、GAP43、PSD95 的表达。结论:OAB-14 能显著改善APP/PS1 双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减少脑内Aβ沉积,其机制可能与增加Aβ降解酶表达,活化ApoE 通路,提高小胶质细胞对Aβ的清除有关。同时,OAB-14 能减少海马神经元丢失及提高突触可塑性,这可能与减少Aβ对神经元的毒性以及活化BDNF/TrkB/raf/ERK 信号通路有关。本课题的研究为将OAB-14 开发为抗AD 新药提供了药效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
背景:脂质过氧化损害可导致学习记忆障碍,而漏芦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抗自由基过氧化等作用。目的:通过脑组织中过氧化脂质及脂褐质含量的变化,探讨漏芦乙醇提取物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中凶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中医教研室,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天然药化教研室。材料:实验于1994-02/10在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完成。选取清洁级昆明种小鼠185只,随机分成7组:漏芦乙醇提取物3.125g/(kg&;#183;d)组30只、漏芦乙醇提取物1.56g/(kg&;#183;d)组30只、漏芦乙醇提取物0.78g/(kg&;#183;d)组30只、漏芦乙醇提取物0.39g/(kg&;#183;d)组15只、吡拉西坦组15只、空白对照组30只、模型组35只、方法:漏芦乙醇提取物3.125,1.56,0.78,0.39g/(kg&;#183;d)组分别灌服漏芦乙醇提取物3.125,1.56,0.78,0.39g/(kg&;#183;d),吡拉西坦组灌服吡拉西坦0.2g/(kg&;#183;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灌服同容积蒸馏水.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每天均皮下注射50g/1.D-半乳糖0.5mL/只,连续40d,建立小鼠衰老模型:40d后,采用跳台法及避暗法测定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小鼠在跳台法检测中的错误次数。②各组小鼠在避暗法检测中的错误次数及潜伏期的变化。③各组小鼠脑组织过氧化脂质及脂褐质含量生成的比较:结果:实验纳入小鼠185只,共169只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小鼠在跳台法检测中的错误次数:与模型组比较,漏芦乙醇提取物3125,1.56,0.78g/(kg&;#183;d)组均明显减少[(1.68&;#177;125),(0.92&;#177;0.73),(0.78&;#177;0.79),(0.97&;#177;0.67)次,P〈0.01,P〈0.001,P〈0.01].②各组小鼠在避暗法检测中的错误次数及潜伏期的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漏芦乙醇提取物3.125,1.56,0.78g/(kg&;#183;d)组均明显减少(P〈0.05或0.01);H潜伏期均有所延长(P〈0.05或0.01)。⑧各组小鼠腩组织过氧化脂质及脂褐质含量生成的比较:与模型组比较,漏芦乙醇提取物3.125,1.56,0.78g/(kg&;#183;d)组均明显减少(P〈0.05或0.01)结论:漏芦乙醇提取物具有抗衰益智作用,其抗自由基过氧化,减少脑组织中过氧化脂质及脂褐质生成可能与其改善记忆障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考察5,6-二羟乙基黄芩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合并降压法导致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TUNEL法测定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cl-2、Bax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5,6-二羟乙基黄芩苷各给药组能够剂量依赖性地减少TUNEL阳性凋亡细胞的数量,下调促凋亡蛋白Bax及Caspase-3的表达,上调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并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病理改变。结论 5,6-二羟乙基黄芩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正骨通痹丸对地塞米松所致骨质疏松大鼠的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8周龄Wistar大鼠地塞米松肌注8周建立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模型成立后,模型组灌胃每天给予蒸馏水10ml/kg,正骨通痹丸各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正骨通痹丸1.35、2.7、5.4 g/kg.给药12周后,测血清ALP、血清StrACP及尿HOP的含量等.结果:模型组大鼠尿HOP含量显著升高,正骨通痹丸5.4g/kg剂量组及仙灵骨葆组与模型组相比,尿HOP含量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StrACP活性显著增加,同时血清ALP活性显著下降,正骨通痹丸剂量依赖性的对抗地塞米松所致的血清StrACP活性的增加及血清ALP活性的降低.结论:正骨通痹丸可对抗地塞米松所致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49.
<正> 祁州漏芦(菊科植物Rhaponticum uniflorum(L.)DC.的干燥根)广泛产于华北、东北和西北诸省,药源丰富。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下乳汁……轻身益气,耳目聪明,不老延年”的记载。近年来研究发现漏芦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作者曾报道漏芦根及地上部分水提取物能显著抑制动物脂质过氧化。本实验进一步研究漏芦不同提取物对动物过氧化脂质生成的影响,并观察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以初步探讨漏芦抗脂质过氧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50.
祁州漏芦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