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7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对T淋巴细胞酯酶染色率和溶血素抗体生成的方法。[结果]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均可明显减少T淋巴细胞酯酶染色率;但可明显促进溶血素抗体形成。[结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可明显降低T淋巴细胞功能,对体液免疫功能呈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通阳宣痹法组方,采用现代制药工艺制得的复方止咳胶囊由黄连、瓜蒌、半夏等中药组成,该方对急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动物实验证实该方具有止咳、化痰、平喘和体内外抗菌作用,为进一步探讨该方对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作用,阐明其机理进行以下实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医院管理部门制订相应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6—12月我院出院的319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9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中有306例预防性应用了抗菌药物,其中241例使用了第1代头孢菌素,占78.76%;32例使用了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占10.46%;15例使用了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占4.90%。107例术前0~2h使用抗菌药物,占34.97%;185例术后用药,占60.45%。54例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抗菌药物,占17.65%。结论: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指征把握不严、使用率过高、种类选择不合理、超说明书用药、使用时间不当及疗程过长。今后应进一步加强I类切1:7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陈友亮  沈健  邱召娟 《中国药房》2008,19(35):2723-2724
目的:探讨药物经济学在中医"治未病"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药物经济学及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简单介绍,并以活血化瘀药预防脑梗死为例,分析以药物经济学方法研究中医"治未病"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结果与结论:应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评价中医"治未病",将建立更加客观的中药评价体系,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方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脑组织自由基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和iNOS变化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予化瘀通络方治疗后观察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变化。结果:化瘀通络方可显著降低MDA含量以及iNOS和NOS活性,SOD含量升高。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化瘀通络方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自由基清除,对抗自由基损伤,提高脑组织自身抗氧化能力,降低NOS和iNOS介导脑缺血-再灌注时的神经损伤,保护脑细胞。  相似文献   
16.
2,4—二氯—5—氟甲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间甲胺为原料,经乙酰化、氯化、水解得2,4-二氯-5-甲苯胺盐酸盐,再经重氮化、希曼反应制得2,4-二氯-5-氟甲苯,总收率64.6%。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再灌注(MCAO)后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予化瘀通络方治疗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脑组织中VEGF及HIF-1α的表达。结果:化瘀通络方可显著减少MCAO大鼠VEGF和HIF-1α阳性细胞数量,降低脑组织中VEGF及HIF-1α的表达较(P<0.05,P<0.01)。结论:化瘀通络方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与降低VEGF和c-fo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医院临床药学应该结合自身特点,从培养临床药师、关注中药使用、寻求政策支持三方面来加强建设,从而促进医院乃至整个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9.
益气和胃胶囊对MNNG致胃癌前病变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益气和胃胶囊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VEGF和PGE2的影响.方法:采用0.017mol/L MNNG连续8周灌胃攻击建立大鼠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模型,同时设立正常组、造模组、胃复春组、西乐葆组和益气和胃胶囊治疗组,观察病变大鼠体征、体重、进食量和脏器系数的影响,采用ELISA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VEGF和PGE2含量,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益气和胃胶囊可改善MNNG致大鼠胃癌前期病变体征,明显增加体重和减少胸腺的萎缩,降低VEGF和PGE2水平,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模型组部分大鼠胃黏膜形成溃疡,在溃疡底部见肉芽组织增生、血管充血及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上皮细胞轻度-中度不典型增生.益气和胃胶囊各剂量组大鼠胃黏膜均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益气和胃胶囊可延缓或阻止胃癌前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荧光薄层扫描法测定中药中磷脂酰胆碱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永山  邱召娟 《中成药》1997,19(12):34-35
报道以荧光薄层扫描法(TLCS)测定补益中药中磷脂酰胆碱(PC)的含量。以丙酮和氯仿—甲醇—冰醋酸—乙醇—水(25:4:6:2:0.5),2次同向展开,在碱性硅胶H板上分离PC,经DPH显色后,进行TLCS定量,回收率97.2%,RSD=1.89%,方法简便,灵敏,快速。国内外来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