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建立多指标综合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标准。方法以前瞻性方法验证从回顾性研究中得出的综合诊断MDS的8项指标。观察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住院MDS患者,其中多指标诊断组38例,同期对照组79例,既往对照组123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转化为白血病的情况。结果随访期间多指标诊断组18例转化为白血病,转白率为47.37%,中位转白时间6(1~33)个月。同期对照组18例转化为白血病,转白率为22.78%(与多指标诊断组相比,P<0.01),中位转白时间6(1~33)个月。既往对照组16例转化为白血病,转白率为13.01%(与多指标诊断组相比P<0.01),中位转白时间5(1~23)个月。多指标转白的相对危险度:骨髓原始粒细胞和单核细胞≥0.020的相对危险度(RR)为9.11,髓系细胞分化指数≥1.8的RR为6.50,有淋巴样微巨核RR=4.55,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粒、单核细胞RR=4.40,骨髓有核红细胞糖原染色阳性RR=4.26,染色体核型异常RR=2.87,骨髓细胞体外培养粒、单核细胞系集簇与集落比值≥4.0的RR为2.14。结论多指标综合诊断较全面反映MDS恶性造血克隆的生物学本质,能更准确地诊断MDS患者。  相似文献   
72.
多发性骨髓瘤存活期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长期存活的相关因素。方法统计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983年1月-2007年9月MM患者存活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3.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 方法观察我院15年209例SAA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患病率、菌谱、影响因素及预后. 结果 SAA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患病率为18.18%,其中系统性真菌感染占47.37%;并发真菌感染与白细胞过低、院外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有关,与年龄、T细胞亚群、免疫抑制治疗无关;浅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深部真菌感染以念珠菌及曲霉菌为主,曲霉菌感染有上升趋势;SAA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病死率为34.21%,其中深部真菌感染占61.1%. 结论真菌感染是SAA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以白色念珠菌及曲霉菌多见,病死率主要与白细胞低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有关.  相似文献   
74.
脐血具有采集方便、对供者无害、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轻和巨细胞病毒检出率低等优点 ,脐血移植 (UCBT)已在国内部分医院开展[1 ] 。我们于 2 0 0 0年 7月应用HLA 1个位点不相合的同胞间UCB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 1例 ,患者于植入后 2个月发生排斥反应 ,出现晚期植入失败 ,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如下。1 病例摘要患者 ,男 ,14岁 ,主因 :头晕、乏力 6年 ,加重伴鼻出血 10d于 2 0 0 1年 6月 14日入院。该患者 1996年 2月因“头晕、乏力”于河北某省级医院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6年来先后经“雄激素、环孢素A(CSA)、一叶秋…  相似文献   
75.
患者 ,男 ,36岁。因乏力、腹胀、进行性消瘦就诊。查体 :贫血貌 ,心肺未见异常 ,腹平软 ,肝未触及 ,脾大 :甲乙线 2 5cm ,甲丙线 19cm ,丁戊线 3cm。血常规 :Hb 5 9g L ,WBC 185 .9×10 9 L ,早幼粒细胞 0 .0 4 ,中幼粒细胞 0 .2 0 ,晚幼粒细胞0 18,嗜碱粒细胞 0 .0 3,杆状核细胞 0 .2 3,分叶核细胞 0 .2 4 ,BPC 130× 10 9 L。骨髓增生活跃 ,粒∶红 =4 6∶1,粒系增生极度活跃 ,占有核细胞的 0 .92 0 ,原始粒细胞 0 .0 0 2 ,早幼粒细胞0 0 4 2 ,中性中幼粒细胞 0 .190 ,杆状核细胞 0 .176 ,分叶核细胞 0 .2 96 ,嗜酸粒…  相似文献   
76.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为常见的自身抗体介导的免疫性红细胞减少症,除了B淋巴细胞活化外,T淋巴细胞在AIHA的发病机制中亦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功能不同,T淋巴细胞分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Th)、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为了进一步了解T淋巴细胞在AIH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笔者现对AIHA中Th与Treg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了解不同阶段AIHA的免疫学特征,指导临床观察及治疗.  相似文献   
77.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造血干细胞向粒细胞系转化过程异常增生的结果。伴有巨脾的CML对常规化疗疗效不佳,易急变,是白血病治疗的难点。我科应用脾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具有副作用小、较快缩小巨脾与迅速降低白细胞的作用。共治疗2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1] 依照1989年全国白血病讨论会上制定的CML的具体分期标准,2例均属慢性期。12 临床资料 例1男,22岁。主因持续性左上腹疼痛2个月入院。查体:肝大,肝肋下3cm。脾大,甲乙线13.5cm,甲丙线15cm,丁戊线-3.5cm。血象:白细胞70.3×109L,血小板145×109L…  相似文献   
7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T辅助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数量和比例改变及异常核型细胞与Th1细胞的比例,评价MDS与Th1细胞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1例MDS患者、18名正常对照和13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骨髓Th1细胞和Th2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检测18例MDS患者和15名正常人染色体核型,分析MDS患者肿瘤细胞负荷与Th1细胞的比例关系及MDS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与Th1细胞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骨髓Th1细胞、Th2细胞、Th1/Th2比值分别为(0.48±0.10)%、(0.24±0.19)%和2.31±0.76;而MDS患者三指标分别为(0.36±0.11)%、(0.76±0.35)%和0.51±0.13。MDS患者骨髓Th1细胞减少,Th1/Th2比例明显降低(P<0.01)。SAA患者三指标分别为(4.75±0.49)%、(0.40±0.28)%和26.5±8.79,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h1细胞明显增多、Th1/Th2比例明显升高(P<0.01)。MDS患者异常核型细胞占中期细胞的(50.00±0.10)%,而正常对照为0。随着MDS疾病进展及MDS转为AML的患者骨髓Th1细胞数量逐渐下降,原始细胞数量逐渐增多,二者呈负相关(r=-0.563,P<0.01)。结论①MDS患者T细胞免疫异常,Th1细胞与Th2细胞比例失衡,抗肿瘤细胞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Th1细胞减少;②随着骨髓Th1细胞数量下降,MDS逐渐向白血病进展。  相似文献   
79.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①从自身免疫耐受的调节方面,探讨红细胞自身抗体产生的免疫机制;②从免疫调节方面阐述自身抗体产生的原因;⑧从红细胞被破坏的机制方面进行,探讨红细胞破坏的调节异常。  相似文献   
80.
研究表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T细胞、B细胞、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存在质或量的异常[1-2].调节性T细胞是体内具有抑制免疫病理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CD4+T细胞,包括自然产生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分泌IL-10的Tr1细胞和分泌TGF-β的Th3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