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白术内酯Ⅲ的最佳纯化工艺.方法:用吸附、解吸附试验从六种大孔树脂中筛选出最佳树脂,并考察不同工艺条件对纯化结果的影响.结果:纯化白术内酯Ⅲ的最佳工艺为:上样液中白术内酯川的浓度为40μg/mL,用70%的乙醇进行洗脱,洗脱流速为2BV/h,洗脱剂用量为9倍柱体积.结论:AB-8型大孔树脂适合白术水煎液中白术内酯Ⅲ的精制.  相似文献   
12.
胡芦巴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胡芦巴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RP-8柱、MCI柱、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鉴定结构。结果: 从胡芦巴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十六烷酸(1)、宝藿苷-Ⅰ(2)、甲基-α-D-吡喃葡萄糖苷(3)、2"-O-P-香豆酰牡荆素(4)、异牡荆素(5)、牡荆素(6)、8-C-β-D-吡喃葡萄糖基山奈酚(7)、异荭草素(8)、荭草素(9)、2"-O-P-香豆酰荭草苷(10)、L-色氨酸(11)。结论: 化合物 1~3,7,11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风芍六君子汤水煎液活性成分的化学物质基础,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对其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按照传统煎煮方法提取,反复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D101大孔吸附树脂、ODS-C18进行分离,并通过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1)、棕榈酸(palmitic acid,2)、isomultiflorenol(3)、正三十醇(triacontanol,4)、补骨脂素(psoralen,5)、白术内酯Ⅲ(atractylenolidⅢ,6)、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7)、没食子酸(gallic acid,8)、苯甲酸(benzoic acid,9)、蜜桔黄素(nobiletin,10)、甜橙素(sinensetin,11)、桔皮晶(tangeritin,12)、芍药新苷(lactiflorin,13)。结论:13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方中分离得到,没食子酸可能是该复方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蝉蜕止咳祛痰平喘有效部位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研究蝉蜕不同提取部位对小鼠、豚鼠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对蝉蜕有效部位进行筛选。方法:蝉蜕使用70%乙醇回流提取,所得浸膏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各部分浸膏,受试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阳性药组及不同提取部位组,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筛选止咳有效部位,小鼠酚红气管段法筛选祛痰有效部位,豚鼠整体药物引喘法筛选出平喘有效部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蝉蜕70%乙醇提取物水部位有明显止咳作用(P0.05),正丁醇部位有祛痰作用(P0.01),乙酸乙酯、水部位具有明显平喘作用(P0.01)。结论:蝉蜕的止咳有效部位是水部位,祛痰部位为正丁醇部位,平喘部位是乙酸乙酯及水部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内生菌Nigrospora oryza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糙米对其进行扩大培养,利用柱色谱、制备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核磁共振(NMR),电喷雾质谱(ESI-MS)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蜂蜜曲菌素(mellein,1),亚油酸(linoleic acid,2),2-(2-羟乙基)苯酚[2-(2-hydroxyethyl) phenol,3],(3R)-甲基亮氨酸甲酯[(3R)-mellein methyl ether,4],(3R,4S)-4-hydroxymellein(5),2-羟基苯甲醛(2-hydroxybenzaldehyde,6),3-苯丙-1,2-二醇(3-phenylpropane-1,2-diol,7),苯乙二醇(1-phenyl-1,2-ethanediol,8),恩镰包菌素B(enniatin B,9),(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9α-三醇-6-酮[(22E,24R)-ergost-7,22-dien-3β,5α,9α-riol-6-one,10],环-(S-脯氨酸-R-缬氨酸)[cyclo-(S-Pro-R-Val),11],4-hydroxy-8-O-methylmellein(12),环-(S-脯氨酸-S-苯丙氨酸)[cyclo-(S-Pro-S-Phe),13],环-(D-脯氨酸-L-异亮氨酸)[cyclo-(D-Pro-L-Ile),14],环-(D-脯氨酸-L-亮氨酸)[cyclo-(D-Pro-L-Leu),15]。结论:化合物1~15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新型分子靶向探针131I-PAMAM(G5.0)-SR、131I-PAMAM(G5.0)-GP及131I-PAMAM(G5.0)-SR/GP[其中,PAMAM(G5.0):第五代聚酰胺-胺;SR:丝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脯氨酸-组氨酸-脯氨酸(SRESPHP,简称SR);GP:甘氨酸-脯氨酸-亮氨酸-脯氨酸-亮氨酸-精氨酸(GPLPLR,简称GP)]在荷瘤甲状腺髓样癌(MTC)模型中的靶向性。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纯化和分析靶向肽SR、GP及SR/GP,分别将其与修饰后的PAMAM(G5.0)共价连接,合成前体药物PAMAM(G5.0)-SR、PAMAM(G5.0)-GP及PAMAM(G5.0)-SR/GP。采用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法检测PAMAM(G5.0)键合靶向肽前后的纳米粒径及Zeta电位。采用氯胺T法对修饰后的PAMAM(G5.0)、PAMAM(G5.0)-SR、PAMAM(G5.0)-GP、PAMAM(G5.0)-SR/GP进行131I标记,合成阳性对照组[131I-PAMAM(G5.0)]及实验组[131I-PAMAM(G5.0)-SR、131I-PAMAM(G5.0)-GP、131I-PAMAM(G5.0)-SR/GP]的4种探针。通过薄层色谱法分别测定探针的标记率、放射化学纯度及稳定性。经模型鼠腹腔注射阴性对照组(Na131I)、阳性对照组及实验组探针后,分别于4、8、12、24及48 h进行SPECT/CT显像,并计算靶/非靶值(T/NT),同时处死裸鼠取肿瘤及重要脏器测定放射性,以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表示。组间同一时间点T/NT、组内不同时间点T/NT及组间24 h肿瘤放射性摄取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 纯化后的靶向肽SR、GP和SR/GP的纯度均达99%。PAMAM(G5.0)键合SR、GP、SR/GP前后的纳米粒径分别为4.47、5.70、4.71、5.95 nm,Zeta电位分别为+37.95、+20.02、+28.34、+24.37 mV。131I标记4种探针的标记率均>75%,放射化学纯度均>90%,48 h的体外稳定性显示,放射化学纯度均在85%以上。SPECT/CT图像显示,实验组探针在不同时间的T/NT均较对照组有增高趋势:131I-PAMAM(G5.0)-GP 在4 h的T/NT(6.03±1.45)与阳性对照组(2.18±0.39)、阴性对照组(1.36±0.00)比较,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35,P=0.033;t=3.843,P=0.019);而131I-PAMAM(G5.0)-SR在8、12、24 h的T/NT(5.12±1.65、4.82±0.09、3.41±1.01)均较阴性对照组(1.50±0.00、1.43±0.65、1.34±0.81)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04,P=0.017;t=3.388,P=0.027;t=4.180,P=0.009)。实验组组内比较,131I-PAMAM(G5.0)-SR在24 h的T/NT(3.41±1.01)较131I-PAMAM(G5.0)-GP(2.10±0.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0,P=0.016)。注射131I-PAMAM(G5.0)-SR的肿瘤放射性摄取在24 h[(1.80±0.18)%ID/g]均较实验组其他探针、阴性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366,P=0.059)。T/NT及肿瘤放射性摄取的达峰时间:131I-PAMAM(G5.0)-GP和131I-PAMAM(G5.0)-SR/GP 为4 h,131I-PAMAM(G5.0)和131I-PAMAM(G5.0)-SR为8 h。131I-PAMAM(G5.0)-GP的放射性洗脱较快,12 h的T/NT较4 h下降约57%。 结论 SR及GP提高了131I-PAMAMM(G5.0)对MTC的靶向性,131I-PAMAM(G5.0)-GP靶向MTC肿瘤新生血管使其在瘤体的摄取及代谢较快,有望应用于MTC SPECT显像,而131I-PAMAM(G5.0)-SR对MTC细胞具有很好的靶向性和滞留性,有望应用于MTC的靶向诊治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7.
胡佳  王泽宇  康敏  张兵  邓赟 《中草药》2015,46(14):2048-2051
目的对江南紫金牛Ardisia faberi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正相硅胶、D101大孔吸附树脂、MCI、Sephadex LH-20、C18、C8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分析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江南紫金牛全草80%乙醇渗漉液的醋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鲍尔烯醇(1)、油酸(2)、(Z)-10-heneicosenoic acid(3)、蚱蜢酮(4)、岩白菜素(5)、mallonanoside A(6)、没食子酸乙酯(7)、落新妇苷(8)、槲皮苷(9)、百两金皂苷B(10)、ardicrenin(11)。结论化合物2、7、9、10、11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6、8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川产柑橘属不同品种成熟果皮中柠檬苦素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测定柠檬苦素的含量。色谱柱: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42∶58;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5 nm。结果:柠檬苦素在0.3352~3.268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638412X+41961(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8.27%,RSD为1.79%(n=6)。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适用于柑橘类成熟果皮中柠檬苦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甘松有效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旭  兰洲  董小萍  邓赟  胡晓梅  彭腾  郭平 《中药材》2007,30(1):38-41
对甘松抗菌消炎有效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柱色谱法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确定其结构分别为蒙花苷、熊果酸、二十八烷醇、Kanshone A、Nardosinonediol、Nardosinone、马兜铃烯-9-β-醇、齐墩果酸、β-谷甾醇。前三个化合物为首次分离得到,蒙花苷和熊果酸为甘松抗菌消炎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20.
张旭  龙飞  邓赟  彭腾  李莹  董小萍  胡晓梅 《中草药》2008,39(2):176-178
目的 研究响铃草中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出的成分进行结构鉴定.方法 将95%乙醇提取物用不同的溶剂萃取,萃取物上硅胶柱,反复进行柱色谱分离,用光谱方法对分离所得的单体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并鉴定出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催吐萝芙木叶醇(3-氧化-6-羟基紫罗兰醇,Ⅰ)、染料木素(Ⅱ)、对羟基苯甲酸(Ⅲ)、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Ⅳ)、硬脂酸(Ⅴ)、二十八烷醇(Ⅵ)、β-谷甾醇(Ⅶ)、β-胡萝卜苷(Ⅷ)、豆甾醇(Ⅸ)、△5,22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Ⅹ).结论 该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