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12.
13.
选择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安装DDD心脏起搏器的患者31例。根据植入后是否开启心室自身优先( VIP)功能分为对照组(n=15)与观察组(n=16),随访起搏器参数,并观察累计心室起搏比例( Cum%VP)、左房内径( 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及6 min步行试验距离的变化。起搏器植入术后12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Cum%VP比例明显降低( P<0.01);LVEDD显著减少( P<0.01);6 min 步行试验距离显著增加( P <0.05)。DDD心脏起搏器 VIP 功能可以显著减少累计心室起搏比例,从而更好的保护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术中因急性血栓形成出现无复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均冠脉内推注负荷量替罗非班,A组:通过导丝、球囊或使用球囊预扩后出现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血流分级( TIMI)≥1级血流时经指引导管给药,或经上述处理后仍无前向血流时经微导管给药;B组:无前向血流时直接经指引导管给药。观察PCI 术后靶血管即刻血流,术后3 d症状改善及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MACE)的发生率。结果显示A组术中血流恢复情况、术后3d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B组(P<0.05),术后1个月MACE发生比率低于B组(P<0.05)。 A组方法可以更好地逆转无复流,减少患者术后不适症状及短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脑血流调节是人体维持脑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内在机制,主要包括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CVR),亦称脑血流储备(cerebrovas cular reserve,CVR)及神经血管耦联(neurovascular coupling,NVC)三方面。脑血流调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并且在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治疗的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脑血流调节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再通治疗中的研究及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225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同时检测HBV-DNA、ALT、AST及γ-GT.结果:225例HBeAg阴性样本中前S1抗原阳性133例(59.11%),HBV-DNA阳性124例(55.11%),二者高度一致(Kappa=0.75,P<0.05);前S1抗原阳性组42例ALT升高(35.90%),48例AST升高(41.03%),51例γ一GT升高(43.59%);前S1抗原阴性组7例ALT升高(6.48%),9例AST升高(8.33%),13例γ-GT升高(12.0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作乙肝标志物检测的同时检测前S1抗原能敏感的反映其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及评估其传染性.前Sl抗原与AIJrr、AST及γ-GT相关,可作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损害的一项指标,对乙肝的诊断、监测疗效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初始T1值及组织追踪技术(CMR-TT)在鉴别心肌淀粉样变(CA)和肥厚型心肌病(HCM)中的价值。方法:对14名CA患者、16名HCM患者及16名健康受试者行3.0T心脏磁共振检查,测量基底部、乳头肌部及心尖部心肌初始T1值,采用CMR-TT技术测量左心室三维(3D)整体纵向应变(GLS)、周向应变(GCS)及径向应变(GRS),描绘左心室心肌应变曲线。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初始T1值及各应变指标对CA和HCM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CA组总体、基底部、乳头肌部、心尖部心肌初始T1值[分别为(1455.68±153.23)ms、(1446.97±170.53)ms、(1442.31±151.92)ms、(1468.31±141.83)ms]高于HCM组[分别为(1329.14±40.19)ms、(1329.45±46.14)ms、(1330.04±41.49)ms、(1327.41±46.5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MR-TT应变分析结果示,CA组3D GRS(14.08±4.22)、3D GCS(-13.69±2.50)均低于HCM组(3D GRS、3D GCS分别为26.87±13.45,-17.23±4.76,P均<0.05)。ROC曲线显示心肌初始T1值(整体、基底部、乳头肌部、心尖部AUC分别为0.866、0.821、0.839、0.866,P均<0.001)鉴别诊断效能优于各应变参数[3D GLS(AUC=0.661,P=0.12)、3D GCS(AUC=0.786,P=0.003)、3D GRS(AUC=0.786,P=0.003)]。三组受试者左心室应变曲线下降的趋势不同:CA组呈“缓升-缓降-速降”表现,HCM组呈“缓升—速降”表现,而健康对照组则呈“速升—速降”表现。结论:初始T1值及3D GRS、3D GCS对于CA和HCM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对心内科护士口服给药安全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个心内科病区的3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的口服给药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干预,于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采用医院安全文化调查问卷、中文版安全态度问卷、护士口服给药安全知信行水平调查表、心内科口服药物理论考核对护士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患者安全文化调查问卷中反映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感知条目的同意率较前改善(P<0.05);干预后单元内护士在团队协作、安全氛围、管理感知、工作满意度、工作条件各维度得分及中文版安全态度问卷总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士安全给药知、信、行水平各维度得分及安全给药水平总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理论考核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的口服给药安全管理模式能够促进单元内安全文化的建立,提高单元内护士口服给药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冠心病组.其冠心病组又根据冠脉病变的部位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实验室检查测定各组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浓度.结果 ①冠心病组总胆红素(11.32±2.81)μmol/L和间接胆红素(8.56±1.91)μmol/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冠心病多支病变组总胆红素(10.11±1.09)μmol/L和间接胆红素(7.34±1.66)μmol/L水平均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 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及范围负相关,提示低胆红素水平可能是冠心病的一项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B型尿钠肽 (BNP)早期诊断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 对 96例疑似心力衰竭及肺部疾患患者进行快速测定BNP ,比较分析BNP与临床诊断之间的关系。结果 BNP浓度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 ,BNP≥ 10 0ng/L诊断心力衰竭的敏感性为 92 .3% ,特异性为 90 .3% ,阳性预测值为 95 .2 % ,阴性预测值为 84 .8%。结论 快速测定BNP有助于早期快速诊断或排除心力衰竭 ,是最好的心力衰竭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