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4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3 毫秒
91.
目的:评观察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依据糖化血红蛋白(GHbAlc)水平分成3组:血糖控制理想组(A组),血糖控制良好组(B组),血糖控制差组(C组).分析比较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中医辩证分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GHbAlc水平与中医辩证分型的关系,三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GHbAlc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三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B组总有效率优于C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三组病死情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影响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中医辩证分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病情的转归.  相似文献   
92.
不同配伍配比对麻黄-桂枝药对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麻黄-桂枝不同比例配伍前后水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探讨两药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GCMS测定水煎液中盐酸去甲基伪麻黄碱(NMP)、盐酸去甲基麻黄碱(NME)、盐酸麻黄碱(E)、盐酸伪麻黄碱(PE)、盐酸甲基麻黄碱(ME)的煎出量;采用HPLC测定水煎液中香豆素、桂皮醇和桂皮醛的煎出量.结果:与单煎液相比,麻黄与桂枝配伍后,随着配伍药材比例增大,水煎液中以上各有效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5种麻黄生物碱含量下降幅度在15%~42%,香豆素、桂皮醇、桂皮醛的含量下降幅度在16%~57%.结论:麻黄-桂枝不同比例配伍后,对彼此有效成分的溶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3.
逍遥丸(水丸)质量标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HPLC测定逍遥丸(水丸)甘草中甘草酸铵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测定甘草中甘草酸铵的含量,色谱柱Agilent(4.6 mm×250 mm,5μm),YMC(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2 mol·L -1醋酸铵缓冲液[0.2 mol·L-1醋酸铵-冰醋酸(33∶1)](62∶38)为流动相,流速1.0 mL· min -1,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0℃.结果:甘草酸在0.03974~3.972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8%,RSD 1.4%(n=9).结论:建立的HPLC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耐用性好,可用于逍遥丸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药对麻黄-杏仁不同比例配伍对水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分别测定麻黄与杏仁不同比例配伍的水煎液中苦杏仁苷、盐酸去甲基麻黄碱(NME)、盐酸去甲基伪麻黄碱(NMP)、盐酸麻黄碱(E)、盐酸伪麻黄碱(PE)、盐酸甲基麻黄碱(ME)的煎出量.结果 不同比例的麻黄-杏仁配伍后对水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药对麻黄-杏仁配伍后可以显著增加有效成分苦杏仁苷的含量,与麻黄单煎液相比,苦杏仁的加入则会降低麻黄生物碱的煎出量.  相似文献   
95.
谢颖  宗欣  孙利华 《中国药房》2010,(22):2027-2029
目的:为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人员提供一种计算增量成本-效果置信区间的简便、可靠方法。方法:通过查阅、综合总结国外的相关文献,详细介绍了非参数Bootstrap方法的思想和数学特性,并举例说明了构建置信区间的方法。结果与结论:非参数Bootstrap方法作为构建置信区间的一种简便、可靠方法,可应用于药物经济学领域置信区间的构建。但是当数据呈明显偏态或者样本量不够大时,仍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考察同时检测大黄中蒽醌类物质和黄芩中黄酮类物质联合测定的优化色谱条件。方法:通过对大黄与黄芩药材配伍后其水煎液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流动相的不断筛选,从而选择出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干扰峰最少,分离度较好的色谱条件,即以甲醇:磷酸水(pH3)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结果:以(1∶1)的甲醇水溶液处理样品,以甲醇∶磷酸水(pH3)溶液为洗脱液时能够得到优化的色谱条件。结论采用优化的色谱分离条件,能够同时检测出黄芩苷、大黄素和大黄酸,且分离度好,加样回收率在95%~105%之间,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7.
香附不同炮制方法的品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所得香附炮制品的品质。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香附的不同炮制品的主要成分α-香附酮进行比较,探讨香附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香附不同炮制方法所得炮制品的α-香附酮成分有明显差异。结论:建昌帮四制法α-香附酮成分含量优于醋蒸法、醋炒法,并且炮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香附主要成分α-香附酮的含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8.
体外研究发现白血病细胞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刺激后可被诱导进入细胞增殖周期的S期,提高阿糖胞苷(Ara-C)等细胞周期特异性细胞毒药物的杀伤敏感性.1995年日本学者Saito等根据上述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治疗方案,由低剂量的Ara-C、阿克拉霉素(ACR)、G-CSF组成,称为预激(CAG)方案.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索初诊伴弥漫大B细胞成分的滤泡淋巴瘤(F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方法纳入国内11个医学中心2000-2020年间分级1-3a级、年龄≥18岁初诊FL患者1845例,筛选伴弥漫大B细胞成分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存数据,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46例(7.9%)初诊FL患者病理伴弥漫大B细胞成分,中位年龄56(25~83)岁,男79例(54.1%).127例患者病理提示弥漫大B细胞成分比例,依据弥漫大B细胞比例是否≥50%将患者分为2组.研究发现,弥漫大B细胞成分≥50%患者较弥漫大B细胞成分<50%患者有更高的3级比例(94.3%对91.9%,P=0.010)、Ki-67指数≥70%比例(58.5%对32.9%,P=0.013)及PET-CT的SUVmax≥13比例(72.4%对46.3%,P=0.030).所有患者均接受CHOP或CHOP样±利妥昔单抗方案化疗,总反应率(ORR)为88.2%,完全缓解(CR)率为76.4%.在不同比例弥漫大B细胞成分组中,诱导治疗后缓解率及治疗后2年内疾病进展(POD24)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总体预计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58.9%,5年总生存(OS)率为90.4%,POD24患者的5年OS率较非POD24患者下降(70.3%对98.5%,P<0.001).与利妥昔单抗不维持治疗相比,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不能使患者的5年PFS率获益(57.7%对58.8%,P=0.543),5年OS率具有获益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对87.8%,P=0.082).多因素分析显示,诱导治疗后未达到CR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6),而LDH高于正常值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1).结论伴弥漫大B细胞成分≥50%的FL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更具侵袭性,CHOP/CHOP样±利妥昔单抗方案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不能使患者的PFS和OS获益,诱导治疗后未达到CR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0.
患者,男,69岁,体重70公斤,因发现右颈部无痛性包块1月于2010年2月15日入院。既往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3年,合并高血压病史。术前检查: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右室高电压,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轻度返流,左室舒张顺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