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
钙与维生素D防治骨质疏松的循证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补钙可以使除腰椎以外的全身骨密度增加,但对骨折相对危险性的降低无统计学意义;单纯补充维生素D(VitD)可以使脊椎骨折发生的相对危险性下降,总体骨密度增加;补钙基础上联合运动或补充VitD可更明显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折发生率。钙剂种类较多,碳酸钙与醋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口服吸收度相似,且较廉价。以分次(两次或以上)补钙可更有效抑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游离钙浓度,餐时或餐后服用碳酸钙可提高其利用率。VitD以骨化三醇活性最高。每日钙及VitD摄入总量因人而异。补钙及VitD安全性较好,不增加肾结石的发生率,但应掌握适应证及方法,注意对血钙、尿草酸钙饱和度指数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知识普及教育对门诊断型糖尿病病人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对65例门诊2型糖尿病病人实施普及教育评估教育前、后病人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和糖代谢指标等变化。[结果]普及教育前、后病人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自我管理力,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代血红蛋白等代高等控制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糖尿知识普及教育对门诊2型糖尿病病人相关知识水平的提高、行为和代谢控制指标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6例因服用ATD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粒细胞缺乏症多数发生在服药后2~8周。他巴唑(MMI)组的发病时间及粒细胞值较丙基硫氧嘧啶(PTU)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病例有咽痛、发热等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停用ATD,选择性使用升白细胞药、糖皮质激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症状均好转。结论:对服用ATD者均应常规监测外周血白细胞,尤其在开始治疗的前2个月,以便尽早发现,及时治疗。重症病例应加用G-CSF。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应用方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50名初诊T2DM患者分为口服降糖药联合诺和灵N治疗(A)组、胰岛素强化治疗(B)组及口服降糖药治疗(C)组,比较其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以及各组之间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β指标的变化。结果A、B、C三种治疗方案控制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7.9±4.2)d、(5.8±3.1)d和(12.3±5.7)d,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HbA1C均有下降(P<0.05),△HbA1CA组大于C组,与B组无差异;HOMA-β指数3组均有升高(P<0.01,P<0.01,P<0.05),A组与B组比较无差异,较C组升高明显(P<0.01)。结论口服降糖药联合中效胰岛素治疗能有效地控制初诊T2DM患者的血糖及部分恢复其胰岛β细胞功能;疗效与胰岛素强化治疗相近,优于单纯口服降糖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李路  袁凤易  杨江根  方烈奎 《广东医学》2007,28(11):1890-1890
患者,24岁,社会性别女性,因婚后不孕两年就诊.自幼发现右腹股沟鸡蛋大小肿物,无痛,无明显增大.14岁时出现乳房发育,15岁出现一次阴道少量流血,间隔两年后再次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约每年2-3次,血量极少,每次血痕约1~2 cm2大小.已婚两年,能进行正常性生活,未避孕但从未怀孕.父母非近亲结婚.其母月经不规则,经量少,腋毛、阴毛稀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青少年的成人型糖尿病5型(MODY5)一家系的病例资料并作文献复习.方法 先证者为37岁女性,31岁起病,随机血糖20mmol/L,糖尿病自身抗体阴性,伴有肾囊肿、低镁血症,母亲及两个弟弟均有糖尿病.对该患者、父母及两个弟弟完善外周血MODY基因检测,并且检索所有MODY5的基因缺失突变类型及临床表型的国内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颈总动脉IMT的相关性.方法 对83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7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下肢动脉(股动脉、腘动脉)及颈总动脉IMT采用彩色超声测量,分析下肢动脉IMT与颈总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股动脉IMT与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r=0.586,P<0.01),胭动脉IMT也与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r=0.239,P<0.05).胭动脉IMT[(0.92±0.59)mm]高于颈总动脉IMT[(0.76±0.18)Illln](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IMT也可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且腘动脉IMT较颈总动脉IMT能更早反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更有助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体位醛固酮/肾素比值(ARR)对鉴别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两个主要亚型肾上腺皮质醛固酮瘤(APA)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的意义。方法:在40例临床确诊的PA患者中进行卧立位试验。结果:①IHA组立位醛固酮较卧位明显升高(P<0.05)②APA组立位较IHA组醛固酮及肾素都显著升高(P<0.05)③立位ARR≥100结合立位血浆醛固酮水平>200ng/dL鉴别APA及IHA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27%和78.26%。结论:立位ARR结合立位血醛固酮水平在APA及IHA鉴别诊断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9.
钙与维生素D防治骨质疏松的循证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纯补钙可以使除腰椎以外的全身骨密度增加,但对骨折相对危险性的降低无统计学意义;单纯补充维生素D(VitD)可以使脊椎骨折发生的相对危险性下降,总体骨密度增加;补钙基础上联合运动或补充VitD可更明显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折发生率。钙剂种类较多,碳酸钙与醋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口服吸收度相似,且较廉价。以分次(两次或以上)补钙可更有效抑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游离钙浓度,餐时或餐后服用碳酸钙可提高其利用率。VitD以骨化三醇活性最高。每日钙及VitD摄入总量因人而异。补钙及VitD安全性较好,不增加肾结石的发生率,但应掌握适应证及方法,注意对血钙、尿草酸钙饱和度指数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