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背景:高三酰甘油血症是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之一。血浆中增多的游离脂肪酸(FFA)可损伤多种细胞,导致细胞功能障碍,可能在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饮食中的主要FFA棕榈酸对雨蛙肽诱导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炎症早期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以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将细胞分为3组,雨蛙肽组加入终浓度为100nmol/L的雨蛙肽,雨蛙肽+棕榈酸组加入相同剂量的雨蛙肽和终浓度为1mmol/L的棕榈酸,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培养3h后提取细胞总RNA,应用含15000余条大鼠基因的大鼠Affymetrix 230A基因芯片检测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雨蛙肽+棕榈酸组较雨蛙肽组出现30条上调基因和15条下调基因,其功能涉及细胞信号转导、转录、脂质代谢、蛋白修饰等不同层次。结论:棕榈酸可能通过影响大鼠炎症胰腺腺泡细胞多种结构和功能基因的表达而加重其损伤。  相似文献   
12.
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情绪障碍和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目前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之一,然而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太清楚,临床治疗效果亦不十分理想。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在难治性IBS发病中的作用和抗抑郁药对IBS的疗效。方法:分别对36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腹泻型IBS患者和22名健康成人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鄄90评分以了解其心理状态,并对IBS患者的主要症状(腹部不适、疼痛和排便异常等)进行分级。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予IBS患者选择性5鄄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20例患者使用盐酸帕罗西汀,16例患者使用盐酸氟西汀,疗程均为12周。疗程结束后1周再进行上述量表评分和主要症状分级。结果:除精神病性因子分外,IBS患者HAMD、HAMA和SCL鄄90的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接受抗抑郁药治疗12周后,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或P<0.01),主要症状分级亦明显降低,按意图治疗(ITT)和方案(PP)分析,治愈率分别为47.2%和51.5%,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100%。 结论:心理因素在IB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难治性IBS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应用抗抑郁药治疗能显著改善IBS患者躯体和精神两方面的症状。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肠道衰竭与肠内营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肠道衰竭与多器官功能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关系近年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而肠内营养是恢复肠道功能,防止急性肠道衰竭发展为MODS的一个重要措施。本文就急性肠道衰竭与MODS的关系,急性肠道衰竭时的营养支持治疗,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比较及肠内营养的进行方式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人胰腺癌鸡胚移植模型,为临床胰腺癌研究提供一种简便实用的工具.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系SW1990细胞接种到鸡胚绒毛尿囊膜(CAM)上,动态观察移植瘤的形态及肿瘤生物学特性,分析影响移植瘤成活的因素,并对瘤组织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成功建立了人胰腺癌鸡胚移植模型,移植瘤组织学结构与人胰腺癌相似;接种癌细胞数量影响接种成瘤率,接种癌细胞数量越大,成瘤率越高;移植瘤可诱发血管生成并向肿瘤呈放射状集中.结论将SW1990细胞接种到鸡胚上建立鸡胚移植胰腺癌是可行的,本模型可动态观察胰腺癌生长,模拟其在体内生长情况,为胰腺癌研究提供一种简便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50多年以前Lium等指出:“分泌活跃的胰腺如果发生胰管梗阻,就会产生急性胰腺炎”。50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急性胰腺炎发生的原因。如今,胆结石、酒精等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已经明确。但有些急性胰腺炎患者并无明显的酒精、胆结石、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等病因,提示在胰腺发生过程中尚有其他病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胰腺星状细胞(PSC)在体内、外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含10%小牛血清的M199培养基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含10%小牛血清的DMEM/F12细胞培养基培养PSC,检测前24 h换无血清培养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IL)-8和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及蛋白在PSC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SC上清液中上述因子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PSC上清液对HUVEC的增殖作用。同时,应用小管形成实验和鸡胚尿囊膜(CAM)模型研究PSC上清液对血管内皮细胞体内外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PSC能独立合成并分泌VEGF、IL- 8及bFGF,流式细胞及MTT结果提示其上清液能使HUVEC的S期比例增加,有丝分裂增多。在体外血管形成研究中,PSC上清液能明显地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形成中空的管状结构;在体内CAM模型中,PSC上清液能使血管数目增加,管径增粗。结论PSC在体内外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这一过程可能与其合成的VEGF、IL-8及bFGF等血管活性因子相关。PSC可能参与胰腺肿瘤的早期血行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