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采用中药联合耳穴贴压调理儿童体质,观察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3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中药组,B组为中药+耳穴组,每组180例。治疗2个月,随访360 d,观察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作情况。结果:(1)A组总有效率为85.5%,B组总有效率为96.6%,中药+耳穴疗效优于单纯中药,P0.01;(2)两组均可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次数、缩短病程、减轻病种,均P0.01;(3)B组在缩短病程、减轻病种方面优于A组,P0.01;(4)B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优于A组,P0.01。结论:中药联合耳穴调理中医体质,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54年来,上海龙华医院走出了一条“国内领先、亚洲著名、国际知名”的现代中医传承与创新发展之路,并在建设现代化研究型中医院的探索道路上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13.
徐氏儿科代表人物徐小圃,法宗张仲景重阳温补学术理论,熟谙北宋以来儿科学家如钱乙、陈文中、万全等的学术思想和医疗典籍,从祝味菊温阳扶正治疗顽疾中得到启示,师其法而不泥法,创立儿科独特的温阳法(辛温解表法、温肺化饮法、温阳扶正法等),强调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性,擅用附子治疗小儿顽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多中心观察中医分期辨证结合外治法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对照、多中心方法,将300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中医内外合治组、中医内治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中医内外合治组予西医基础治疗、中医辨证施治内服及静滴和"小儿敷贴粉"敷贴及穴位微波;中医内治组予西医基础治疗、中医辨证施治内服及静滴;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三组疾病总疗效和中医证候急性期及恢复期疗效。[结果]总疗效、中医证候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愈显率中医内外合治组分别为100%、95%和78%;中医内治组分别为90%、82%和54%;对照组分别为81%、74%和27%。中医内外合治组疗效明显优于中医内治组,中医内治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医分期辨证结合外治法治疗小儿肺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当下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隶属于温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明清时期是温病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又以吴又可的《温疫论》、叶天士的《温热论》和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独具代表性。将三本著作试以比较可以发现,《温疫论》是中国疫病学发展史上的奠基之作,其创新性的提出戾气致病学说,认为邪从口鼻而入,伏于膜原,具有表里九传的特点,并提出疫病治疗以祛邪为第一要义,重视攻下逐邪和养护阴液。《温热论》和《温病条辨》深受其影响又不断发展,认为温热之邪自口鼻而入,首先犯肺,并形成了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施治纲领,标志着中医辨治温疫病证的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P)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80例MPP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合清肺通络中药口服,同时辅以穴位敷贴治疗,治疗周期为10 d。评价两组患儿的疾病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的主要症状及肺部体征评分。  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而对照组的疾病疗效愈显率为77.50%、治疗组为97.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愈显率为62.50%,治疗组为9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发热、咳嗽、痰壅、气喘及肺部体征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儿咳嗽、痰壅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的主症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儿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运用中医清肺通络法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MPP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名中医工作室建设为例,介绍名中医工作室的传承方式、管理模式、制度建设、考核机制及所取得的成果,以期为名中医传承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NKI中文期刊硕博士论文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中2002—2012年所有中药治疗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文献进行检索并获取原文,对所用药物的分类、功效、药性、药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符合纳入条件的中药治疗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的46篇临床文献中,共涉及36首方剂,12类药物,198味中药,其中居前6位的药物类别分别是祛风除湿药、清热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补益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居前10位的单味药分别是防己、苍术、秦艽、半夏、丹参、独活、羌活、黄柏、白术、桑寄生。中药药性居前3位的分别为寒、温、平。药味居前3位的分别是辛、甘、苦。中药的归经12经均有涉及,但以肺、脾、肝、心、肾经出现频次最多。结论:总结了近期中药治疗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中药治疗本病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父母代理咳嗽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PC-QoL)评价中药联合耳穴贴压对1~6岁慢性咳嗽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8月—2018年9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6岁慢性咳嗽患儿226例,随机分为单纯中药组和中药+耳穴组,每组113例。单纯中药组给予小儿久咳方加减治疗2周,痰湿恋肺证(湿咳)加半夏3 g、陈皮3 g、胆南星3 g;风邪伤肺证(干咳)加僵蚕5 g、射干3 g、木蝴蝶1.5 g。中药+耳穴组中药治疗同单纯中药组,同时给予耳穴贴压2周(选择肺、气管、神门穴,湿咳加脾穴,干咳加肝穴,单侧贴压,每周换药1次,贴压对侧耳穴)。制定PC-QoL问卷,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测;采用PC-QoL问卷评价治疗前后患儿生活质量。结果PC-QoL问卷的各项评分Cranbach’sα均>0.8,KMO均>0.8,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不同病因患儿生理、心理、社会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抽动症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过敏性咳嗽、感染后咳嗽患儿生活质量依次递增。湿咳和干咳患儿生理、心理、社会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儿治疗后生理、心理、社会评分及总分均明显增高(P均<0.05),且中药+耳穴组生理、心理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单纯中药组(P均<0.05)。结论中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可明显改善1~6岁慢性咳嗽患儿的生活质量,PC-QoL问卷可作为评价1~6岁慢性咳嗽患儿生活质量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信号通路探讨清肺通络方对肺炎支原体(MP)感染小鼠肺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BALB/c幼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清肺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幼鼠通过鼻滴人1×107 CCU/mL MP菌液,每只0.1 mL,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