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10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目的 评价国产复方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前瞻性平行对照方法,从321例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出经非洛地平(5mg)单药治疗4wk、血压不能满意控制者21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继续治疗8wk,分别服用复方非洛地平缓释片(由马来酸依那普利和缓释非洛地平组成,5mg/5mg)1片和非洛地平缓释片(5mg)、马来酸依那普利片(5mg)各1片.双盲治疗4wk后DBP不低于90mm Hg(1mm Hg=0.133kPa)者剂量加倍.结果 前4wk非洛地平单药治疗的有效率32.4%,降压无效而人组者血压平均下降(5.4±3.3/2.7±1.9)mm Hg.后8wk联合用药降压的总有效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8.3%和92.2%,血压分别进一步下降16.2/10.5mm Hg和14.8/11.4mm Hg.单药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痛、头晕、头胀、面部潮红等(12.0%).双盲试验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9.4%和14.7%,其中干咳发生率分别占6.5%和8.3%.结论 国产复方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高血压主动脉重建中的作用。方法:选用AngⅡ受体I亚型拮抗剂losartan,对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进行为期10周的治疗,观察并比较其在剂量15 mg/kg·d-1及0.75 mg/kg·d-1时,对16周到26周SHR胸主动脉重建的影响。结果:Losartan 15 mg在降低血压的同时, 通过抑制主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VSMC)的肥大明显抑制了主动脉肥厚,losartan 0.75 mg未能使血压下降的情况下,对VSMC及主动脉肥厚均没有影响。Losartan对胶原纤维的作用与对VSMC的作用不同,两种剂量的losartan均明显抑制了胶原纤维的合成。结论:AngⅡ对SHR主动脉平滑肌生长的调节可能为压力依赖性,对胶原纤维的作用则可能是通过非压力机制。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 ( Ang )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高血压冠状动脉肥厚和功能异常的影响。方法 :4周龄大鼠设 3组 :分别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 SHR)组、SHR口服氯沙坦组( SHR L)和正常血压大鼠 ( WKY)组 ,各 6只 ,饲养 12周。结果 :收缩压、冠状动脉横截面积、横截面积与内径比及中层血管平滑肌细胞宽度 :SHR L组较 SHR组显著下降 ( P<0 .0 5 ) ,与 WKY组无显著性差异 ;冠状动脉扩张储备力 :SHR L组较 SHR组显著增加 ( P <0 .0 5 ) ,且大于 WKY组。结论 :Ang 受体拮抗剂能预防 SHR冠状动脉肥厚和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54.
既往研究表明,高血压伴随有血管壁中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肥大〔1,2〕。但是高血压未形成时冠状动脉中层VSMC是否已存在肥大及抗高血压药物对VSMC肥大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同种系正常血压的京都种大鼠(WKY)为动物模型,通过观察SHR高血压形成前后及抗高血压药物罗沙坦治疗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层VSMC的形态变化,了解高血压冠状动脉VSMC的形态学变化及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对其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雄性SHR和WKY由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  相似文献   
55.
长期反复短暂心肌缺血致猫冠状动脉侧支血管生长的实验研究章建梁章同华秦永文郑兴胡建强曹江马大烈我们用清醒猫可控制冠状动脉阻塞模型模拟反复冠状动脉缺血的过程,研究了冠状动脉无狭窄基础时,长期反复短暂心肌缺血对冠状动脉侧支血管生长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雄性...  相似文献   
56.
血清抵抗素浓度与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探讨血清抵抗素浓度与血压的关系 ,以酶免疫测定法检测 17例正常血压者和 44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结果显示 ,2级高血压组血清抵抗素浓度 ( 3 0 5±11 0 μg/L)显著高于 1级高血压组 ( 2 4 3± 10 5 μg/L)和正常组 ( 2 1 5± 6 1μg/L) ,但经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和体内脂肪含量百分比 (BF % )后 ,3组间差异不再有显著性意义 ;血清抵抗素浓度与收缩压 (SBP)、年龄、BF %、空腹血糖 (FPG)呈显著正相关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BF %、FPG为抵抗素的独立预测因素 ,而SBP不是抵抗素的独立预测因素。研究表明 ,血清抵抗素浓度与血压无直接相关关系 ,而与衰老、肥胖及糖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 (sE selectin)浓度与肥胖、性别、血糖、胰岛素等的关系。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17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正常体重组 4 3例 ,超重组 10 4例 ,肥胖组 32例 ;男 6 7例 ,女 112例 )的空腹血清sE selectin浓度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 ,测定血浆葡萄糖浓度和血清胰岛素浓度 ,计算葡萄糖曲线下面积 (AUCG)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 ,测定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和体重指数 (BMI)。分析血清sE selectin浓度与其它各项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sE selectin浓度肥胖组 (5 6 .4± 2 1.2 ) μg L高于超重组组 (4 3.5± 16 .6 ) μg L(P <0 .0 0 1)和正常组 (37.8± 12 .9) μg L(P <0 .0 0 1) ,男性组 (5 0 .0± 17.8) (g L高于女性组 (4 1.2± 16 .9) μg L(P <0 .0 1)。血清sE selectin浓度男性组与BMI相关 ,女性组与BMI、空腹胰岛素、AUCIN相关。结论 :合并肥胖的后发性高血压患者和男性有较高的血清sE selectin浓度 ,肥胖程度与血清sE selectin浓度直接相关 ,提示肥胖患者和男性有较高的血管内皮细胞活化程度  相似文献   
58.
血清瘦素浓度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血清瘦素浓度与原发性高血压和肥胖度的关系,测定115例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7例正常血压者的空腹血清瘦素浓度、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体内脂肪含量和空腹血糖,血清瘦素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分析瘦素与其它各项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发现,1级高血压组和2级高血压组血清瘦素浓度均高于同性别的正常组,但经协方差校正体内脂肪含量后,同性别三组间血清瘦素浓度差异无显著意义;男女血清瘦素浓度分别与收缩压、舒张压、年龄、体重指数、体内脂肪含量及空腹血糖呈显著正相关,女性血清瘦素浓度与收缩压及舒张压的相关性强于男性,但校正体内脂肪含量后,男女血清瘦素浓度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女血清瘦素浓度均非高血压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提示,男女血清瘦素浓度与原发性高血压均无直接关系,而与人体肥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9.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瘦素浓度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瘦素与血糖、年龄、血压、体重指数 (BMI)、体内脂肪含量 (BF % )的关系。方法 测定 2 0 0例高血压病患者 [2型糖尿病 (DM ) 2 0例 ,糖耐量低减 (IGT) 6 3例 ,糖耐量正常 (NGT) 12 0例 ]的空腹血清瘦素浓度、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BMI、BF %、空腹血糖 (FPG)和葡萄糖曲线下面积 (AUCG)。结果  (1) 2 0 0例的血清瘦素浓度与FPG、ACUG、年龄、BMI、BF %、SBP呈显著正相关 ;(2 )DM组血清瘦素浓度 (μg/L)DM组 (17.7± 9 4 )显著高于IGT组 (12 7± 9 2 )和NGT组(10 8± 6 9) ,但经协方差较正BMI和年龄后 ,3组间血清瘦素浓度差异无显著意义 ;(3)在剔除部分病例后 ,3组间年龄和BMI相配 ,则 3组间血清瘦素浓度无显著差异 ,但仍与BMI和BF %显著相关 ,与血糖值、年龄无显著相关。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瘦素浓度与血糖无直接相关关系 ,而与人体脂肪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复方降压片对高血压大鼠冠状动脉壁肥厚和储备力下降的影响.方法 4 w 大鼠设4组分别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 组、SHR口服复方降压片组、SHR口服卡托普利组和正常血压大鼠 (WKY) 组,饲养12 w.冠脉最大血流量用离体心脏灌注法测定.结果复方降压片能显著降低SHR收缩压、冠状动脉横截面积,提高最大冠状动脉流量,与卡托普利相似.复方降压片能降低SHR的左心室重与体重比,但仍然显著高于WKY组和口服卡托普利组.结论复方降压片能预防SHR冠状动脉壁肥厚、储备力下降,减轻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力的损害程度和左心室肥厚程度不平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