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FOLFOX方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并留管灌注联合替吉奥治疗胃癌术后肝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胃癌术后肝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FOLFOX方案TACE并留管灌注联合替吉奥组)32例,采用Seldinger法插管入肝转移瘤供血动脉,用奥沙利铂50 mg+超液化碘油进行化疗栓塞。随后将导管头端留置在肝总动脉,经导管序贯泵入奥沙利铂100 mg,2h,脱氧氟尿苷针3.0g,44h。泵入脱氧氟尿苷前静脉滴注亚叶酸钙300 mg;1周后口服替吉奥40mg每日2次,连用2周,休息1周为1周期。B组(TACE+常规动脉灌注化疗组)28例作为对照,化疗栓塞药物同A组,在肝总动脉用奥沙利铂100 mg+脱氧氟尿苷1.0 g行灌注化疗,每4周重复治疗1次。2组均连续4次介入治疗。治疗后按mRECIST标准行影像学检查评价有效率,随访14个月,比较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至疾病进展时间。结果 A组近期有效率81.25%优于B组57.14%(P<0.05),A组1年生存率96.88%高于B组75.00%,A组至疾病进展时间(11.51±0.48)个月长于B组的(7.87±0.58)个月,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OLFOX方案TACE并留管灌注联合替吉奥治疗胃癌术后肝转移的疗效优于TACE并常规动脉灌注化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22.
TACE是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但肿瘤难根治,不易处理肝外转移灶,且多次治疗加重肝损伤,远期疗效较差.索拉非尼可以控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本文报道2009年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对1例中国肝癌分期Ⅱb期的原发性肝癌初诊患者进行TACE联合索拉非尼和抗病毒治疗,患者肝内病灶无活性,肺内转移灶达部分缓解.随访至2012年5月,患者生存39个月,肝功能正常,HBV DNA转为阴性,无介入并发症,卡氏评分100分.  相似文献   
23.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症,临床以乳腺肿块和疼痛为特征.多年来我们自拟山甲散结汤治疗5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56岁,平均为34岁.发作时间最短1天,最长19年,平均为2年1个月.已婚41人未婚11人.双侧乳房肿块为25例,左侧19例,右侧15例,其中纤维瘤9例.1、2 病例选择及标准:临床乳房触诊及组织病理针吸检查诊断为乳腺良性增生或纤维瘤,排除乳腺炎,乳腺癌等其它疾病.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经左锁骨下动脉留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灌注治疗内科化疗无效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价值。方法5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均采用经左锁骨下动脉留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灌注,共介入治疗124周期,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栓塞剂采用超液化碘油。所有患者每次介入治疗前均行增强CT测量肿瘤大小,检测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724)。采用RECIST标准评价疗效,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结果本组患者完全缓解(CR)2例(4%),部分缓解(PR)15例(30%),病变稳定(SD)10例(20%),病变进展(PD)23例(46%),总有效率(CR+PR)34%(17例)。1年生存率82%,2年生存率30%。从诊断肝转移始中位生存期38个月,从介入治疗始中位生存期2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0个月。结论经左锁骨下动脉留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灌注是治疗内科化疗无效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5.
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目前已成为非手术治疗肝癌中首选的治疗方法,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关键在于发现肿瘤供血动脉并实施完全化疗栓塞,对于存在肝外侧支动脉供血的病例来说,尤其如此。膈动脉是肝癌肝外侧支供血动脉中最容易开放的血管之一,探讨其在肝癌供血中的规律及插管技术,可以提高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6.
IκBα突变体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降低同种T细胞的反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IκBα突变体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IκBαM-DC)对同种T细胞的反应性。方法利用腺病毒载体将IκBαM基因转染WF大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Western-blot法检测DC中IκBα、IκBαM基因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中共刺激分子MHCⅡ、CD80、CD86、CD40的表达;酶联免疫法(ELISA)分析DC分泌IL-12的含量。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分析Lewis大鼠T细胞对IκBαM-DC刺激的增殖能力,二次MLR检测IκBαM-DC诱导的T细胞抗原特异性的低反应性。结果IκBαM抑制DC共刺激分子MHCⅡ、CD80、CD86、CD40的表达及IL-12分泌。同种T细胞对IκBαM-DC刺激的增殖能力较未转染的DC反应明显降低;T细胞低反应具有抗原特异性。结论表达IκBα突变体基因的DC能降低同种T细胞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AgNO3 溶液在不同时间内对兔肠的去黏膜作用 ,探讨其对肠膀胱成形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4 0只大白兔随机分 4组 ,每组 10只 ,手术游离 15cm空肠 ,保留该肠段血供 ,肠吻合恢复肠的连续性。除对照组 (A组 )外 ,对其余三组 (B、C、D组 )游离肠段分别给于 2 %AgNO3 溶液 30min 5 %AgNO3 溶液 10min、手术剥除肠黏膜处理 ,分别测量各组游离肠段在内压为 14cm/H2 O时的容量。所有兔子 (存活 33只 )于第 8周末处死取游离空肠 ,测定其容量 ,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分析。结果 B组可以部分去除肠黏膜 ,C、D组可以完全去除肠黏膜。仅D组有显著胶原纤维形成及肠管容量减少。结论 AgNO3 溶液有去肠黏膜作用 ,5 %AgNO3 溶液 10min处理肠段可以完全去除肠黏膜 ,无显著纤维化 ,对肠膀胱成形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影响。方法:利用PDTC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不成熟DC,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流式细胞仪检测DC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40表达;ELISA分析DC分泌IL—12的变化,NF—κB DNA结合ELISA检测核内NF—κB活性。结果:PDTC抑制DC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40表达;减少DC分泌IL-12;抑制核内NF—κB DNA结合活性。结论:PDTC抑制DC成熟。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经皮穿刺门静脉癌栓内注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痛栓的临床价值.方法 30例不能手术切除病灶的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成A、B组,A组14例,B组16例.治疗前A、B组患者的肝功能Child-Push分级A级均为9例,B级分别为5例和7例(χ~2=0.201,P>0.05);Ⅱ型癌栓A组8例,B组9例,Ⅲ型A组6例,B组7例(χ~2=0.002,P>0.05);A、B两组患者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中位数分别为58.7和70.5 U/L(W=191.5,P>0.05);总胆红素(TBIL)中位数分别为21.4和21.7 μmol/L(W=203,P>0.05);白蛋白(ALB)中位数分别为35.3和37.5 g/L(W=214,P>0.05);甲胎蛋白(AFP)中位数分别为680和873μg/L(W=179.00,P>0.05),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内原发肿瘤灶,经皮穿刺门静脉癌栓内注药治疗门静脉癌柃;B组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采用Kaplan-Meier计算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log-rank法检验组间差异.结果 患者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A组14.0个月、B组4.0个月,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8,P<0.01).患者3、6和12个月的生存数,A组分别为11、10和7例,B组分别为10、3、0例.2组均未见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相比,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经皮穿刺门静脉癌栓内注药治疗,可以显著延长伴有Ⅱ、Ⅲ型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痛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相似文献   
30.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成功的标志之一,同时全球医疗服务体系也面临着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SHARE数据库是研究欧洲公民生命历程中健康、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因素对老龄化的影响的基础研究数据库,同时也是最大的欧洲社会科学小组研究,该数据库提供了国际可比的纵向微观数据,使人们能够了解欧洲个人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生活条件。本文将对SHARE数据库架构进行介绍,指引用户在官网上如何下载提取数据,旨在为医学科研者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医学公共数据资源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