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26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药督脉熏蒸疗法治疗妇科疾病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月颖  田蕾  桑晓庆  邓永丽  郑璐 《新中医》2022,54(6):201-204
中药督脉熏蒸疗法可温养一身之阳气,推动凝滞之气血,达到安抚脏腑、温通气血的效果,能补肾温阳、健脾祛湿、养血活血、调畅冲任胞脉,适用于阳虚、寒湿、瘀滞型妇科疾病。用于孕前调养,可改善孕前体质;用于不孕症,可调节肾之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畅,提高临床妊娠率;用于慢性盆腔炎,可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理气止痛,有利于慢性盆腔炎炎症病灶的消散吸收;用于产后身痛,可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有效治疗产后身痛病。  相似文献   
102.
输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蕾 《吉林医学》2011,32(27):5759-5759
目的:探讨临床上输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与预防处理措施。方法: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例,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1 000例受血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30例,发生率为3.0%。其中发热反应8例,过敏反应20例,溶血反应2例。结论:出现的不良反应多为过敏反应,多为悬浮红细胞输送所引起,应加强各方面的综合预防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咖啡斑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应用Q开关Nd∶YAG激光仪治疗咖啡斑患者30例,波长1064nm,脉宽为3~7ns,光斑直径6mm,频率10Hz,能量密度为2.8~3.3 J/cm2,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参数,光斑照射到皮损表面后皮肤呈红色为参数适度。7~10 d治疗1次,治疗7~10次。结果痊愈6例,显效12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60.0%。无色素沉着及瘢痕形成。结论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咖啡斑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探讨不同年龄段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0年8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128例高血压患者、53例糖尿病患者,按年龄分为5组(糖尿病患者为4组,除去第1组),第1组40~49岁,第2组50~59岁,第3组60~69岁,第4组70~79岁,第5组80岁以上,进行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的情况。结果 40~49岁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16.7;50~59岁的高血压患者发生率为47.1,糖尿病患者发生率为50.0;60~69岁的高血压患者发生率为73.5,糖尿病患者发生率为81.8;70~79岁的高血压患者发生率为87.5,糖尿病患者发生率为94.7;8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发生率为96.8,糖尿病患者发生率为100。结论将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测作为社区40岁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有无靶器官损害的筛选指标,对于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复方缬沙坦(抗高血压药)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双周期、两制剂交叉试验设计,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交叉、先后单次交叉口服国产复方缬沙坦(每片含缬沙坦80 mg/氢氯噻嗪12.5 mg)(被试制剂)和进口复方缬沙坦(每片含缬沙坦80 mg/氢氯噻嗪12.5 mg)(参比制剂)各1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同时测定血浆中的缬沙坦和氢氯噻嗪浓度。结果被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缬沙坦:Cmax分别为(2.39±1.28),(2.61±1.23)μg.mL-1;tmax分别为(3.1±1.4),(3.4±0.7)h;t1/2分别为(7.5±1.8),(7.4±1.6)h;AUC0-t分别为(16.95±8.85),(18.14±9.06)μg·mL-1·h。氢氯噻嗪:Cmax分别为(0.40±0.18),(0.42±0.15)μg·mL-1;Tmax分别为(2.6±1.6),(2.2±1.0)h;t1/2分别为(9.6±1.4),(9.8±1.8)h;AUC0-t分别为(2.85±1.05),(2.80±0.89)μg·mL-1·h。国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比较波长1 064和532 nm调Q Nd∶YAG激光治疗雀斑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方法雀斑患者80例,一侧面部应用波长532nm、光斑直径2~3 mm对皮损治疗1~2次;对侧面部应用1 064 nm波长、光斑直径6~8 mm平扫皮肤治疗8次。结果波长1 064 nm治疗组,治愈70例,显效8例,好转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8.8%。波长532 nm组,治愈68例,显效10例,好转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0%。两种波长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 064 nm组10例(12.5%)出现不良反应,3例(3.75%)复发;532 nm组80例(100.0%)有不良反应,24例(30.0%)复发。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调Q Nd∶YAG激光1 064和532 nm波长治疗雀斑均有效,但前者不良反应更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7.
在内侧颞叶癫痫(mTLE)中,内侧颞叶与皮层及皮层下结构参与了癫痫活动的起源与传播.基于Granger因果性(GC)检验方法,对脑电联合功能磁共振(EEG-fMRI)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内侧颞叶在mTLE中的作用.以内侧颞叶激活区域为参考区域,计算参考区域与大脑其余每个体素点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并映射到全脑,形成Granger因果图(GCM).结果表明,内侧颞叶将癫痫活动传播到外侧颞叶、额叶、顶叶及丘脑等区域,同时受到脑岛、壳核以及丘脑等区域脑活动的影响,提示内侧颞叶在mTLE痫样发放的传播环路中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应用术中1.5T核磁共振(MRI)治疗难治性癫癎的手术效果。方法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癎15例,利用术中1.5T核磁共振,术前常规行T1、T2及T1加强,及弥散张量成像,术中切除(切开)后行T1、T2及T1加强及弥散张量成像检查,以确定切除范围及功能区定位,其中5例术中MR检查后扩大切除。结果左侧枕叶局灶性皮质发育异常2例,左侧颞叶海绵状血管瘤4例,左侧颞叶海马硬化1例,右侧额叶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1例,右侧中央前回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1例,右侧颞叶海马硬化1例,右侧颞叶海绵状血管瘤1例,右侧颞叶胶质瘤1级1例,右侧中央后回海绵状血管瘤1例,胼胝体切开2例,engle分级:Ⅰ级11例,Ⅱ级4例。结论术中1.5T核磁共振对切除(切开)病灶及功能保护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应用术中高场强MRI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颞叶癫痫的效果。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对结构性异常的颞叶癫痫患者18例,利用1.5T高场强MRI实时辅助,术前术中常规行T、T2及T1加权、弥散张量成像检查,以确定显微手术切除范围及功能区。结果术后病检结果示右侧颞叶海绵状血管瘤2例,左侧颞叶海绵状血管瘤3例,右侧颞叶弥漫性少枝星形细胞瘤2例,左侧海马硬化4例,右侧海马硬化6例,左侧颞叶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1例。术后复查MRI手术切除满意,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2个月.1年,EngelⅠ级14例,Ⅱ级4例。结论术中1.5T高场强MRI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构性异常的颞叶癫痫,可以较完全切除致痫灶,并保护神经功能,手术安全和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建立HPLC-MS/MS法测定尿样中的瑞舒伐他汀浓度,研究其在健康国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选择匹伐他汀为内标,尿样经叔丁基甲醚提取,采用GL Nuclosil C18(2 mm×50 mm,5 μm),以甲醇-水-甲酸(70:30:1)为流动相,流速0.25 mL·min-1;质谱检测为正离子方式下的MRM扫描.24例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每日空腹口服瑞舒伐他汀5,10和20 mg,连续7 d,测定药后不同时间段的尿药浓度.结果 瑞舒伐他汀的线性范围为2~500 μg·L-1(r=0.999 8),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2 μg·L-1,提取回收率>75%,日内和日间RSD均≤11.4%.受试者服药后的最大排泄速率均出现在药后5 h左右,消除半衰期t1/2为11.2~15.8 h,累积排泄率为10%,比白种人高约2倍.结论 在本研究剂量范围内,瑞舒伐他汀呈线性动力学特征,中国人与白种人的药动学特征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