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80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肝癌高危人群定群研究的病因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肝癌 )与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关系以及对肝癌高危人群定期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肝癌高发现场 ,对肝癌高危人群和对照人群进行前瞻观察。结果 (1 ) HBs Ag携带组肝癌年平均发生率为 91 0 .89/ 1 0万 (4 6 / 5 0 5 0 ) ,相对危险性为 HBs Ag阴性组(2 4.2 4/ 1 0万 ,1 / 41 2 6 )的 37.5 8倍。 (2 )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 1 0个月 ,1、2年生存率分别为36 .1 7% (1 7/ 47)、6 .38(3/ 47) ,优于当地肝癌生存时间。结论  (1 ) HBV感染是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因素。 (2 )对肝癌高危人群定期进行 AFP和 B超检查 ,能早期发现肝癌病人 ,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2.
业已证明,Cancer(癌症)是国际上最重要的核心期刊之一,在反映国际肿瘤研究进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使我国从事肿瘤研究的科技人员和医务工作者能更迅速准确地获取国外肿瘤研  相似文献   
23.
以清热解毒类中药为主组成中药复方Ⅰ号、Ⅱ号,对麻鸭乙肝病毒感染模型进行了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实验治疗研究,结果表明,连续给Ⅰ号方和Ⅱ号方两个月后,给药Ⅰ组 DHBV 转阴率为29.54%,给药Ⅱ组 DHBV 转阴率为34.04%,与不给中药的对照组的转阴率7.89%相比较,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和 P<0.01)。表明清热解毒类中药复方具有抗 DHBV 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与肝癌关系的前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患者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发生肝癌的关系.方法:在肝癌高发的启东地区,对515例20~60岁男性HBsAg携带者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M 1、2、3、4、5)检测,进行连续20年的队列研究.结果:队列发生肝癌111例,肝癌发生率为1 340.90/10万人年,肝癌发生中位年龄为43岁,平均生存期为1年3个月,41-50岁年龄组的肝癌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队列HBVM以15、135、145为主要模式,分别占队列的38.83%(200/515)、15.92%(82/515)、44.08%(227/515),此3种模式的肝癌发生率分别为1 433.69/10万人年、2 284.71/10万人年、984.10/10万人年,135模式显著高于145模式(P<0.01).肝癌中15、135、145模式分别占39.64%(44/111)、23.42%(26/111)、35.14%(39/111),15模式显著多于135模式(P<0.01).肝硬化死亡率分别为195.50/10万人年、966.61/10万人年和277.57/10万人年,135模式显著高于15、145模式(P<0.01).结论:HBsAg携带者是发生肝癌的高危人群,对其进行定期随访,能早期发现肝癌患者,给予早期治疗后可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HBV复制程度与肝癌发生有关,通过抗病毒治疗等手段可能会延缓或解除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
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身心问题日趋严重 ,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儿童时期肥胖不仅威胁儿童躯体健康 ,导致成人期各种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1〕,而且它还由此产生一些心理行为问题 ,并将随着肥胖状况的不断发展直至成人期。本研究旨在了解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特征 ,探讨其异常心理行为问题或障碍 ,为防治单纯性肥胖采取有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对象与方法 对象 :随机抽取福州市两所小学四、五年级学生 (年龄 9~ 12岁 ) ;按照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筛查出单纯性肥胖儿童 6 1人 (其中男生 35人 ,女生 2 6人 ) ,并以 1∶1比例选…  相似文献   
26.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由于病程进展快,治疗难度大,预后差,死亡率高,迄今都主张采用“早期、积极、综合”的治疗手段,以冀获得根治,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的治疗目的。笔者就1988年以来使用我所研制的中药复方健肝软坚胶囊治疗341例肝癌中存活1年以上(包括1年)的141例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7.
黄曲霉素素(AFT)是启东肝癌高发的重要病因之一,且呈剂量效应关系[1],因此,探索经济、有效的措施,降低或清除摄入体内的A叶是肝癌预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报告自1993年开始,以AFT分子生物标志作为评价指标,在启东市大兴镇居民中调查AFT暴露水平,并对部分暴露于AFT的居民进行化学预防的初步结果。1黄曲霉毒素暴露情况1985年以前,启东居民尤其农村居民的主粮以玉米为主,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十分严重[1];1985年后,逐步改变成以大米为主粮。为了解启东居民Ary暴露水平,1993年9月至12月,对启东市大兴镇2个村12o名经性别和…  相似文献   
28.
Levels of unscheduled DNA synthesis (UDS) of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were measured by liquid scintigraphy in 23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42 first-degree relatives of HCC, 17 carriers of HBsAg, and 47 control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HN2.HCl on the damage and repair of cell DNA, the effects of genetic susceptibility on the development of HCC,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The results were: 1. UDS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from patients with HCC and their first-degree relatives, and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s (P less than 0.005). 2. UDS in HBsAg carrie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s (P less than 0.05), 3. The difference of UDS was also remarkable between the HBsAg-negative patients with HCC and their first-degree relatives and the controls (P less than 0.01).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HCC might be due to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genetic susceptibility. As an environmental factor, HBV infection might play role in hepato-carcinogenesis in individuals with or without a genetic background.  相似文献   
29.
微核起源于染色体断片与落后染色体。微核检测方法简便易行,现在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环境监测、遗传毒理学、疾病预防等领域。本文应用微核检测技术对启东肝癌高发区不同人群792人作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测定,以探讨微核检涣4在原发性肝癌(PHC)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本文报告了体外培养的人体肝癌细胞系(QGY-7703)冻存于液氮。7年后复苏培养成功,分析细胞形态、增殖速度、有丝分裂和染色体计数等生物学特征无显著改变。因而证明,液氮冻存法是培养细胞长期保种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成败的重要因素在于选择好冻存用细胞,并掌握好冻存时缓慢降温和复苏时急速融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