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40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总结器械吻合在胃肠道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应用器械吻合的426例胃肠道肿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 1989年至2004年间应用器械吻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病人426例,成功吻合422例,失败4例,成功率98.6%.术后近期发生吻合口瘘、出血各1例,无狭窄、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器械吻合成功率高,适于在基层医院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2.
手指血管球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手指血管球瘤的MRI诊断价值及技术方法。方法3例手指血管球瘤患者行MRI平扫,扫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序列(SET1WI,T1WI+FS),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2WI),快速小角度单次激发梯度回波序列加脂肪抑制(FLASH+FS)矢状位、冠状位、轴位以及增强扫描。结果3例患者的病程最短3年,最长9年。3例肿瘤均发生在环指,2例位于指骨远端掌侧面,1例位于甲床下。MRI上病变呈结节状,在T1WI上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在T2WI和FLASH上均为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结论MRI的T1WI、T2WI、FLASH+FS及增强扫描可以很好地显示手指血管球瘤这种微小病变,对本病的诊断及手术前定位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细菌性肝脓肿治疗吸收后的特征性MRI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细菌性肝脓肿治疗吸收后纤维化期的特征性MRI表现.方法 本组资料包括经影像及临床确诊为肝脓肿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0~80岁.予患者抗感染结合介入抽吸/穿刺引流治疗后,门诊定期影像学复查.结果肝脓肿初期MRI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经治疗后肝脓肿T2信号逐渐降低.治疗3~7个月后MRI表现为:T1WI呈明显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可见轻度不规则条状强化.结论脓肿吸收后呈T1WI明显低信号T2WI等信号,为肝脓肿纤维化期的特征性MRI表现.  相似文献   
104.
细菌性肝脓肿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肝脓肿CT表现及特征,提高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穿刺细菌培养确诊的细菌性肝脓肿21例24个病灶的影像学表现.21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6.2岁.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加“三期“增强扫描,15例加倒延迟扫描.3名高年资医师使用统一标准对24个病灶CT征象进行评阅.结果 24个病灶中18个(75%)位于肝右叶.病灶直径为1.4~9.3cm,平均4.5 cm.19个(79.2%)病灶为圆形或类圆形.22个(91.7%)病灶边缘光整、清楚.平扫均为低密度,CT值小于20 Hu.增强CT 22个(91.7%)脓肿壁可见环形强化,13个(54.2%)显示单或双环特征,18个(75%)病灶内呈蜂窝或网格状、纤条状强化,18个(75%)病灶周围或上、下层面显示区域性强化.“气液面“征显示率低,仅2个(8.3%).结论 肝脓肿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表现多样,若注意发现和抓住影像学特征,密切结合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不难.  相似文献   
105.
新生儿纵隔气肿的X线及CT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纵隔气肿的X线、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X线摄片诊断新生儿纵隔气肿16例,其中CT检查3例,分析其X线、CT表现。结果 16例中表现纵隔旁透亮气带13例,胸腺扬帆征8例,连续膈肌征3例,3例仅表现为前纵隔透亮积气(少量气肿),合并气胸5例。CT表现为纵隔内CT值为负值(-500--900Hu)的低密度影。结论 胸部X线摄片是诊断新生儿纵隔气肿的首选方法,侧位胸片有利于前纵隔少量气肿的诊断,CT能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6.
报告32例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幕上血肿19例,手术治疗16例,平均血肿量45ml,保守治疗7例,平均血肿量24.5ml;后颅窝血肿9例,手术治疗5例,平均血肿量22ml,保守治疗4例,平均血肿量8ml;14例(44%)伴有颅骨骨折;2例合并硬膜下血肿,1例合并脑挫裂伤;32例中急性8例(25%),亚急性22例(68.8%),慢性2例(6.2%),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全部治愈,死亡率和致残率为0。作者认为认识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特点,正确把握手术和非手术指征,均会得到满意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07.
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的CT诊断及分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63例强直性骶髂关节炎(骶强柱)患者骶嚣关节CT图像,归纳其CT特征并进行CT分期。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本院门诊及住院临床诊断为骶强柱患者63例,所有患者均行骶髂关节CT扫描,部分患者有骶嚣关节X线平片。结果 63例患者分为四期:Ⅰ期30例,Ⅱ期26例,Ⅲ期14例,Ⅳ期3例。CT表现Ⅰ期:关节面皮质白线中断、或白线增宽、模糊、密度减低,关节面下骨质呈小囊状改变,病变多局限于髂骨侧,关节间隙正常。Ⅱ期:关节面呈“毛刷状”或“缺刻”改变,骨质增生增厚更加明显,关节间隙无明显改变。Ⅲ期:关节面明显骨质破坏,呈“锯齿状”骨质缺损,关节问隙不规则狭窄。Ⅳ期:关节间隙消失,两侧关节面融合,关节间隙留有一条高密度硬化痕迹。结论 强直性骶嚣关节炎,CT能显示其影像学特征,作出正确的诊断及分级。  相似文献   
108.
59例石骨症的临床及X线表现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家族性石骨症的临床及 X线表现特点。方法 对 5 9例石骨症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在家族性病例中以恶性型 (幼儿型 )居多 ,多在 、 代发病 ,偶见连续三代发病者。散发型中则以良性型 (成人型 )为主。X线表现以骨质硬化 ,髓腔闭塞为基本特征 ,椎体“夹心征”及髂骨“同心圆征”为其特征性表现。结论 临床工作中要注重对石骨症患者进行家系调查 ,尤其对有遗传倾向者 ,有必要对胎儿期进行检测 ,对优生优育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9.
利用食管内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等疾病,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多,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目前临床上置人食管内支架大致有X线和胃镜下二种操作方法。我院自1998年7月以来,采用二种不同方法放置食管内支架。36例,发现在X线下操作其手术成功率,放置位置的精确率高于胃镜下操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经上消化道造影,胃镜及手术病理证实。年龄51~73岁,中位年龄64岁。术前均有明显梗噎感,食管气管瘘患者端坐位,不能进食。本组病例在X线操作共20例,其中食管狭窄15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肾盏憩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例肾盏憩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临床表现多见尿路刺激症状,腰酸背痛,血尿。本组20例中8例合并结石。尿路平片、B超对合并结石者诊断较好。静脉肾盂造影、CT可直接显示膨出的憩室,结论:静脉肾协造影、CT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治疗依合并症选择抗感染、排石、ESWL或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