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90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患者 女性,11岁,因右腿疼痛40 d、耳鸣8 d、发热半天入院,查体:双侧颈部及腹股沟区黄豆大小淋巴结,肝肋缘下10 cm、剑突下14 cm,脾大入盆腔,Ⅰ线10.5 cm,Ⅱ线13.5 cm.Ⅲ线2 cm.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初步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DEX)或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初步疗效和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 8例MM患者分别采用硼替佐米(1.3 mg/m2,第1、4、8、11天或3.5mg,第1、8天)联合地塞米松或VTD[长春新碱(VCR)、吡柔比星(THP)、Dex]方案治疗,每4周为1个疗程,完成1~4个疗程,其中3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3例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3例达到微小反应(MR);总有效(CR+PR)率为62.5%;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和血小板轻度减少、肢端麻木感、肝功能异常及乏力等,均能耐受.3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患者获得足量的干细胞数并成功植活.结论 硼替佐米联合DEX或化疗治疗MM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患者易于耐受,硼替佐米不影响MM干细胞采集和植活.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初步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DEX)或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初步疗效和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 8例 MM患者分别采用硼替佐米(1.3 mg/m2,第1、4、8、11天或3.5 mg,第1、8天)联合地塞米松或VTD[长春新碱(VCR)、吡柔比星(THP)、Dex]方案治疗,每4周为1个疗程,完成1~4个疗程,其中3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3例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3例达到微小反应(MR);总有效(CR+PR)率为62.5 %;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和血小板轻度减少、肢端麻木感、肝功能异常及乏力等,均能耐受。3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患者获得足量的干细胞数并成功植活。结论 硼替佐米联合DEX或化疗治疗 MM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患者易于耐受,硼替佐米不影响MM干细胞采集和植活。  相似文献   
44.
NKlT细胞淋巴瘤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少见类型,约占NHL的2%~10%.多数病例原发于鼻腔和咽喉部以上部位,少数病例原发于鼻外,如皮肤、胃肠道、肺等.NK/T细胞淋巴瘤对传统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HOP方案不敏感[1-3],且无较好的治疗方案,特别是对于IV期、难治性NK/T细胞淋巴瘤,现报告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IV期、难治性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患者,女,21 岁,有家禽接触史,因发热伴咳嗽、咳痰 5 d 于 2013 年 2月 7 日入院,体温最高 40℃,出现咳嗽、咳痰,当地诊所治疗无明显好转就诊我院急诊科.双肺 CT 检查显示:双肺肺炎、右侧胸腔积液;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减少,收住我院血液内科治疗.入院后持续高热,伴胸闷、气促及心悸.体格检查:唇甲紫绀,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Ⅱ°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明显下降(表 1 ~ 2),血气分析示中度 I 型呼吸衰竭,考虑不明原因肺炎合并粒细胞缺乏症.  相似文献   
46.
47.
白血病凝血激活分子标志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血病细胞内所含前凝血质(PCA)及癌性促凝物(CP)是致凝血异常的基本原因[1]。我们通过检测白血病患者凝血酶原片段(F1+ 2)和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血浆水平在化疗前后的变化,探讨其凝血异常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一、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37.1岁。无心肝肾疾病,无血栓形成疾病,近期无抗凝药史。患者组白血病37例(其中M13例,M24例,M35例,M42例,M53例,M61例;L11例,L2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48.
目前,白血病的治疗仍以化疗为主,尽管联合化疗已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仍有15%~30%的患者原发耐药,60%~80%完全缓解的患者继发耐药、复发致死。多药耐药(MDR)是指细胞不仅对一种化疗药物出现耐药,并对其他结构不同、作用靶位不同的化疗药物也产生抗药性。因此,耐药成为当今血液肿瘤治疗中的一大难题,但耐药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以往的研究发现多药耐药的形成与两类细胞膜转运蛋白有关,一类为多药耐药基因 MDR1编码的细胞膜 P-糖蛋白(P-gp),另一类为新的多药耐药基因编码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目前已知能直接介导 MDR  相似文献   
49.
不同组织类型的淋巴瘤可以同时或先后发生在相同或不同的解剖学部位。在不同部位同时发生组织学相异的淋巴瘤是少见的[1]。而同时出现 T 细胞和B细胞淋巴瘤的则更为罕见。现报告1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合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伴有骨髓双重浸润的案例。  相似文献   
50.
赵鹏  王季石  卢英豪  何玲  黄懿  张燕 《重庆医学》2015,(29):4061-4062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 M )是一种恶性浆细胞肿瘤,化疗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近年来针对骨髓瘤的治疗手段可谓日新月异,尤其是分子靶向药物(硼替佐米、卡非佐米、来那度胺等)的引入,其联合化疗带来的效果几乎可以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媲美,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缓解率及预后,为那些无法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随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随之而来的第二肿瘤(SPM )成为新的挑战,但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继发第二肿瘤发病机制不清,部分与药物相关,此类患者疗效不佳。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共收治7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有2例继发第二肿瘤,分别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现报道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