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徐琪  王嫣  汤净  高飞  张杰伟  庄桂凤 《新医学》2022,53(12):935-939
Brunner腺瘤(BGA)是十二指肠的一种良性肿瘤,临床上极其罕见。该文报道1例巨大BGA的诊治过程,该患者既往有贫血病史4年,从未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此次因头晕首诊于神经内科,住院期间因发现消化道出血转至消化科,治疗过程中出现失血性休克、一过性晕厥表现,经药物治疗病情好转后立即行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降段隆起性病变,最终经内镜下切除病理诊断为BGA。该文提示消化内科/内镜医师应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83.
目的:对辽宁省进行蚋类补点调查,完善辽宁省蚋类区系资料。方法:选择辽宁省7个不同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两性成虫,经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辽宁省蚋属7亚属14种,其中含3个新种和3个辽宁省新记录种。结论:辽宁省具有蚋类多样性及明显的古北界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反转录酶(RT)区YMDD功能域新变异rtM204Q的表型特点。方法从1例接受拉米夫定(LAM)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提取HBV DNA,扩增HBV全长RT区基因,PCR产物直接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随机挑选40个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并分析耐药相关变异。将Xho I/Sph I双酶切后的RT片段与载体连接成含HBV 1.1倍基因组长度的重组载体。采用FuGENE HD试剂盒,将构建的含野生株和变异株的重组载体转染至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转染4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核苷(酸)类药物[LAM终浓度为0、0.01、0.1、1、10、100μmol/L;阿德福韦酯(ADV)终浓度为0、0.033、0.1、0.33、1、3.3μmol/L;恩替卡韦(ETV)终浓度为0、0.001、0.01、0.1、1、10μmol/L;替诺福韦酯(TDF)终浓度为0、0.01、0.1、1、10、100μmol/L],隔天换药,连续作用4d后收集细胞上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下HBV DNA的复制水平,以分析变异株的表型特点。结果对从患者血清获得的37个克隆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13个(35.1%)为野生型,11个(29.7%)为rtM204Q突变型,2个(5.4%)为rtM204I突变型,10个(27.0%)为rtA181T突变型,1个(2.7%)为rtA181T+rtM204Q突变型。后4种变异株的复制力分别是野生株复制力的89.95%、46.28%、55.77%和34.44%(P<0.05)。前2种变异形式的表型耐药分析结果显示,rtM204Q对LAM的敏感性为野生株的1/75.68,而rtM204I对LAM的敏感性不及野生株的1/1000。rtM204Q和rtM204I株对ADV、ETV和TDF均敏感。结论 HBV RT区新的YQDD基序变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复制力,对LAM的敏感性降低,提示这可能是一个新的LAM耐药相关变异。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一种蛋白质—溶菌酶结构的影响。方法:使用频率0.94 MHz、声强3.25×104 W/cm2、脉冲重复频率4 Hz、占空比10%的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溶菌酶溶液10 s。利用圆二色光谱(CD光谱)、荧光光谱、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SDS-PAGE)方法,分别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对溶菌酶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的影响。结果:高强度聚焦超声处理后,CD光谱无明显变化,表明高强度聚焦超声对溶菌酶二级结构影响不大;而荧光强度减弱,说明溶菌酶色氨酸周围的疏水结构发生了变化;SDS-PAGE结果显示,经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后溶菌酶出现支链降解;分析 1H-NMR发现,辐照后溶菌酶色氨酸发生了化学位移。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可以改变溶菌酶的高级结构。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对阿霉素联合环磷酰胺化疗后大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只大鼠根据性别和 体质量进行随机分层分组,对照组和LIPUS组各40只。对照组用阿霉素(2 mg/kg)+环磷酰胺(20 mg/kg)先后腹腔注射,连续给 药4 d;LIPUS组在相同剂量给药后LIPUS连续辐照7 d。于开始给药第0、4、7、9、11、14、18天测定各组大鼠白细胞、红细胞、血 小板计数;于第0、4、11天做骨髓组织病理切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qPCR(SCF、ICAM-1、VCAM-1)检测、ELISA检测IL-3和 GM-CSF。结果血常规结果显示,LIPUS组白细胞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骨髓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LIPUS组造血组 织的增加显著(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LIPUS组骨髓细胞凋亡低于对照组(P<0.05),qPCR结果显示LIPUS组ICAM-1 和VCAM-1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LIPUS组IL-3和GM-CS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 论LIPUS可改善阿霉素联合环磷酰胺化疗后的造血损伤,可能是因为其能提升ICAM-1、VCAM-1水平和IL-3、GM-CSF水平 所致。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低强度聚焦超声(low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LIFU)对大鼠慢性骨骼肌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用重力打击器构建大鼠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构建成功后模型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超声组采用LIFU每天1次,连续辐照患处14 d,对照组假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第3、10、21天取损伤区域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法观察组织变化,免疫组化定量生肌决定因子(Myf-5)和辅肌动蛋白(α-actinin)表达强度并使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平均光密度(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分析,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分析肌分化因子(MyoD)mRNA表达水平,对组织修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HE染色图片提示超声组坏死肌纤维逐渐被新生排列整齐肌纤维取代;对照组纤维组织形成,炎症细胞浸润,肌纤维萎缩明显。治疗开始的第3、10、21天,超声组α-actinin(3 d=0.270±0.026,t=2.963,P=0.018;10 d=0.244±0.011,t=2.865,P=0.027;21 d=0.222±0.031,t=1.073,P=0.317)、Myf-5(3 d=0.291±0.050,t=2.691,P=0.027;10 d=0.246±0.015,t=2.726,P=0.032;21 d=0.166±0.021,t=0.369,P=0.722)、MyoD mRNA(3 d=5.613±0.379,t=4.679,P=0.002;10 d=3.276±0.261,t=2.377,P=0.048;21 d=1.810±0.200,t=0.634,P=0.546)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α-actinin(3 d=0.234±0.008;10 d=0.214±0.020;21 d=0.203±0.023)、Myf-5(3 d=0.225±0.023;10 d=0.211±0.025;21 d=0.161±0.016)、MyoD mRNA(3 d=4.465±0.397;10 d=2.807±0.356;21 d=1.712±0.280),且在第3、1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FU能促进大鼠慢性骨骼肌损伤再生修复,改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89.
我国针刺疗法历史悠久,就临床而言,针灸具有明显的止痛作用。纵观1979年至今相关文献文章,发现大量研究致力于分项细致研究针刺对神经活性物质影响,鲜有研究者将各神经活性物质进行系统总结。该文选取在针刺中较为公认对镇痛具有确切影响的神经活性物质,对各研究者观点进行总结与阐述。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不同声强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辐照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迁移的影响。方法将BMSCs分为空白对照组、30mW/cm~2组、60mW/cm~2组及90mW/cm~2组,对空白对照组仅行LIPUS假辐照操作,而对其余3组以相应声强进行辐照。以细胞划痕实验分析LIPUS对划痕愈合的促进作用,并通过MTT活性检测排除细胞增殖能力的干扰。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评价各组BMSCs的迁移能力。通过FITC-鬼笔环肽染色检测F-肌动蛋白(Factin)表达结果 LIPUS辐照(空白对照组假辐照)后24h及48h,30mW/cm~2组、60mW/cm~2组、90mW/cm~2组及空白对照组间划痕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6.559、106.110,P均0.001),且空白对照组划痕面积[辐照后24h:(0.93±0.26)mm~2,辐照后48h:(0.70±0.11)mm~2]最大,30mW/cm~2组[辐照后24h:(0.47±0.21)mm~2,辐照后48h:(0.19±0.10)mm~2]最小;而辐照后即刻各组间划痕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921,P=0.063)。LIPUS辐照(空白对照组假辐照)后即刻、24h及48h各组间吸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616、0.720、1.408,P=0.196、0.544、0.378)。各组间穿过transwell小室上室的BMSCs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145,P0.001),且30 mW/cm~2组细胞计数[(212.53±35.32)个]最大,空白对照组[(89.53±19.27)个]最小。F-actin染色显示,LIPUS辐照后BMSCs微丝增粗变长,数量增多。各组间相对荧光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350,P0.001),且30 mW/cm~2组相对荧光强度(125.43±17.43)最大,空白对照组(51.94±12.76)最小。结论 LIPUS可促进BMSCs体外迁移,声强为30mW/cm~2时促进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