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3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杨荆  沈飞 《重庆医学》2015,(9):1218-122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微炎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以血清C反应蛋白(CRP)作为微炎症的标记物,通过67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微炎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结果血液透析治疗患者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按照血清CRP水平分为两组:CRP升高组和CRP正常组,两组患者在有无高血压、发现高血压时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病死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升高组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红蛋白低于CRP正常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CRP正常组(P<0.05);67例患者CRP水平与血清清蛋白(r=-0.46,P<0.05)、前清蛋白(r=-0.37,P<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49,P<0.05)均呈负相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r=0.55,P<0.05)呈正相关。结论微炎症状态是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机制。方法: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培养在正常糖浓度(5.5 mmol.L-1,对照组)、高糖浓度(25 mmol.L-1,高糖组)及25 mmol.L-1葡萄糖+非诺贝特100μmol.L-1(非诺贝特组)。CCK-8测定系膜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明胶酶谱法检测培养上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的活性。结果:高糖组系膜细胞较对照组出现增殖增加,合成基质蛋白Col-Ⅳ,FN增多,MMP-2及MMP-9活性下降,TIMP-1含量增加,TGF-β1分泌增加。与高糖组比较非诺贝特干预后能完全或部分逆转上述变化。结论:非诺贝特能抑制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增殖,减少胞外基质合成,增加胞外基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83.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SO_2吸入染毒对运动大鼠心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SO_2污染对运动者心肺组织损伤的机制.方法 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空白对照组、单纯运动组、低污染运动组、低污染安静组、中污染运动组、中污染安静组、高污染运动组和高污染安静组.除了空白对照组和单纯运动组,其余各组均置于不同浓度SO_2污染环境中(低、中、高污染组SO_2浓度分别为5、10、15mg/m~3),运动组大鼠进行跑轮运动(8 m/min,2 h/d,共10 d).24 h后处死大鼠,取心肺组织匀浆后立即进行抗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水平测定.结果 肺组织SOD活力在高污染运动组、高污染安静组、中污染运动组、中污染安静组、低污染运动组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心组织SOD活力却出现单纯运动组、中污染安静组升高而高污染安静组、高污染运动组下降的变化趋势(P<0.05).心肺组织的GSH含量中污染安静组升高而高污染运动组、高污染安静组、中污染运动组下降(P<0.05).MDA水平各实验组较安静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同一浓度污染环境中运动组与安静组相比,SOD活力、GSH含量显著降低,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SO_2污染可引起大鼠心肺组织的氧化损伤,而SO_2污染对运动大鼠心肺组织的氧化损伤效应比安静组更明显.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ulfur dioxide(SO_2)pollution in difierent concentrations on activity of SOD,levels of GSH and MDA in heart and lung tissue of exercised rats,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toxicological mechanism of SO_2 pollution.Methods Forty-eight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ight groups:a rest group(RG),an exercise group(EG),a low pollution exercise group (LEG),a low pollution rest group(LRG),a moderate pollution exercise group(MEG),a moderate pollution rest group(MRG),a high pollution exercise group(HEG)and a high pollution rest group(HRG).All groups,except RG and EG,were exposed to SO_2 with difierent concentrations(5 mg/m~3,10 mg/m~3,15 mg/m~3),meanwhile exercised rats run in a motor-driven wheel at a speed of 8 m/min,2 h/d for 10 days.Rats were sacrificed at 24 h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anti-oxidative enzymes activity and lipid peroxidation(LPO)levels were measured.Results Compared with RG,SOD activity of lung tissu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HEG,MEG,LEG(P<0.05),whereas the change of SOD activity of heart showed a tendency that EG,MRG raised and HRG,HEG declined(P<0.05).GSH levels of heart and lung tissue appeared a conspicuous increase in MRG and a noticeable decrease in HEG,HRG,MEG(P<0.05).MDA levels of heart and lung tissue in each group ha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omparison with RG(P<0.05).Compared with the rest group in the same polluted environment,SOD activity and GSH levels of heart and lung tissue in exercise groups had a markedly decrease while MDA level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5),with a dose-dependent manner.Conclusion SO_2 exposure can induce oxidative damage in exercised rats' heart and lung tissue,which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rest rats.  相似文献   
84.
血清内脂素与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外周动脉结果分组,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组(T2DM-PAD组)47例、2型糖尿病无外周动脉疾病组(T2DM组)40例、正常对照组25名,结果显示,T2DM-PAD组、T2DM组血清内脂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63.85±15.94和54.96±12.58 vs 46.29±6.70)ng/ml,均P<0.01],T2DM-PAD组显著高于T2DM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血清内脂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腰臀比、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85.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在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中的治疗体会。方法对86例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行Dick、AF、APF、GSS-Ⅱ、TSRH内固定的治疗,对术前、术后的X线片变化及其功能恢复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本组获13~36个月随访。术后伤椎高度及脊柱Cobb角均有较大的恢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1~2级的改善。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椎体的高度,为脊柱重建和功能恢复提供了一个坚强而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86.
目的:对Graves病(GD)患者CTLA-4基因外显子1第17密码子49位点A/G多态性与G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抗甲状腺药物的疗效关系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raves病患者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的效果及其停药后是否复发分为A组(治疗效果较好、预后好组)与B组(难治性或易复发组).应用PCR技术并采用限制性内切酶BbvI来测定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TLA-4基因外显子1第17密码子49位点A/G多态性.分析其基因表型、基因频率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难治性或易复发的GD患者G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频率明显高于治疗效果较好、预后好的GD患者,而A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A频率则明显低于治疗效果较好、预后好的GD患者.结论:CTLA-4基因外显子1第17密码子49位点表现为GG基因型可能是Graves病患者对抗甲状腺药疗效差及甲亢易复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7.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血管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例自愿接受自体PBSC移植的糖尿病足患者,均有足部溃疡或坏疽,合并感染.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显示4例患者均累及双下肢血管病变,单侧溃疡或坏疽,共移植5次,有一患者移植2次.全部患者均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150~300 μ g/d,皮下注射,行PBSC动员3~5 d,然后用百特CS-3000 Plus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干细胞,总量60 ml,干细胞数量约(178.1~239.0)×109/L.将干细胞悬液按3 cm×3 cm距离进行患侧肢体移植术,术后第1天至6个月定期观察各项指标综合评估.结後果:PBSC移植后7~14 d4例疼痛的患者疼痛明显缓解;1~6 w感染得到控制;12~16 w4例溃疡或足趾坏疽明显好转或愈合,无一例患者行截肢术;1例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复查比较结果显示新侧支血管形成明显增加.移植后2~24 w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和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体PBSC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血管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可使一部分患者免除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研究抗血小板膜糖蛋白IIIa(GPIIIa)单克隆抗体 (mAb)SZ 2 1F(ab′) 2 片段的抗血栓效应。方法 :用木瓜蛋白酶在偏酸条件下 ( pH5 .5 )消化 2 0h ,经DEAE 5 2NaCl梯度洗脱消化产物 ,以得到F(ab′) 2 片段。收集产物经SDS PAGE鉴定 ,并通过ELISA和血小板聚集抑制试验 ,观察所获F(ab′) 2 片段免疫原活性和抗栓活性。结果 :该法制备F(ab′) 2 片段的得率为 6 0 .32 % ;酶免法测定其效价为 0 .8× 10 -9mol/L ;体外血小板聚集抑制半数有效剂量 (ED5 0 )为 3.395mg/L。F(ab′) 2 片段与血小板的结合性及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抑制效果均高于完整的IgG。 结论 :利用木瓜蛋白酶制备的抗血小板mAbSZ 2 1的F(ab′) 2 片段 ,产率高且其抗栓活性与免疫原活性均优于完整的mAbIgG ,为mAbSZ 2 1用于临床抗血栓治疗展现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建立狂犬病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制备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的假病毒颗粒阳性对照.方法 在RV的N基因保守区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克隆得到噬菌体MS2的装配蛋白和壳蛋白基因(MS2),将其重组到质粒pET-28b(+)中,再将RV的N基因片段重组到MS2下游,经原核表达得到RV假病毒颗粒.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V重组质粒最低检测限为15拷贝/μl,重组表达质粒经原核表达可形成耐RNase的RV病毒样颗粒.结论 建立了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V核酸的方法,成功构建了可耐受RNase且无传染性的RV阳性对照.  相似文献   
90.
目的:为进一步阐明糖尿病(DM)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及抗血小板药物噻氯匹定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45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GPⅡb,P-选择素及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G-1)表达,并对其中20例2型DM患者应用噻氯匹定治疗(0.25g,qd)2wk,观察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DM患者P-选择索及PAG-1表达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GPⅠb表达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下降(P=0.014),GPⅡb表达则无明显改变(P=0.285)。噻氯匹定治疗2wk可使DM患者P-选择素及PAC-1的表达明显下降,对GPⅡb表达则无明显影响(P=0.815),GPⅠb表达则上升(P=0.011)。结论:2型DM患者血小板活化增强,出现高凝倾向。噻氯匹定治疗能明显缓解血栓前状态。PAG-1的表达可作为GPⅡb-Ⅲa激活更敏感的新型特异性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