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4篇
医药卫生   3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01.
目的 在功能性电刺激(FNS)中,利用P型迭代学习控制方法,研究对健康人上肢肘关节运动角度和腕关节运动角度同时进行运动反馈控制。方法 FNS刺激肱二头肌和前臂屈肌,以预期关节角度为目标,以肘关节和腕关节的角度传感器数值为反馈标准。结果 采用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简单,参数易调整,控制量变化平缓,轨迹跟踪精确度高,在对多关节运动控制中,基本能碹以预期效果,结论 P迭代学习控制方法为FNS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慢性脑损伤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对1例脑损伤后20个月患者进行2周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用休息位夹板固定健侧上肢,在监督下每天6小时强制患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治疗前、后和3个月后分别用AMAT评分和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患者AMAT评分和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比治疗前均有较明显提高;3月后随访其评分持续提高。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慢性脑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方法,特别在提高患者的上肢日常生活能力方面。  相似文献   
103.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脑损伤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回顾了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发展,从猴子的基础研究到它运用到人类脑血管意外上肢功能障碍、创伤性脑损伤上肢功能障碍和脑血管意外的下肢功能障碍,皮层的功能重组可能是取得持续治疗效果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Th17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炎症损伤的调控作用。方法手术制备急性脑梗死大鼠(MCAO 24 h,MCAO 72 h)模型,通过评价各组小鼠神经行为学情况进行模型鉴定,符合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者继续进行后续实验。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数量; 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和p-P38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Sham)相比,MCAO 24 h和MCAO 72 h组外周血中的Th17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且呈时间依赖性[(0. 73±0. 17),(10. 83±0. 69),(14. 47±1. 30)]; NF-κB P65和p-P38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但与作用时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1±0),(1. 74±0. 16),(1. 93±0. 2)][(1±0),(1. 29±0. 12),(1. 32±0. 05)]。结论 Th17是参与脑梗死发生后脑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NF-κB P65和p-P38的活化,而引起下游多种免疫细胞的成熟和活化,通过促炎性因子等引起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并导致组织破坏。因此Th17细胞及其效应分子也许可以为急性脑梗死后继发性脑水肿和脑损伤的预防/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球结膜水肿是眼睑手术后一种较为少见的并发症.若发生于以治疗为目的手术后,患者多能接受,如发生于上睑松弛和睑袋去除等美容手术后医师及受术者均感不快.我们总结了近3年来该并发症的病因、处理及预防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6.
毕胜  苏翠萍 《新疆医学》2011,41(10):87-88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CRF)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慢性损害,各系统均可受累,是导致氮质及其代谢产物的潴留,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的一种综合病征。当某一系统的症状为首发或表现特别突出时,临床上极易误诊和漏诊,以致贻误病情,错失治疗良机,这种教训在临床上并非少见。现将1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误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7.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orrelation of brain 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 and motor functional restoration with application of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and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 rCBF) in 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 mCIMT) in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Methods Twelv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hemiplegia (7 males and 5 females, aged 62-75 ( 67.9 ± 6.5) years) were treated with mCIMT for eight weeks.No movement restriction was applied to the limbs at the intact sides.The affected sides exercised 4 h per day with 1 h on the upper limbs and 3 h on the lower limbs.At the same time,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of analyzing SPECT and rCBF was used to record changes in brain.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 (STEF), 10 m maximum walking speed ( MWS) , rCBF changes in the cerebral cortex ischemic lesion were respectively assessed in the pre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STEF score of affected sides was 76.33 ± 17.13(t = -6.09) ; STEF score of intact was 86.25 ± 16.84(t = -5.86) ;The score of MWS was 6.78 ± 3.72 (t = 4.88); Ischemic score of radioactive counts was - 10.12 ± 7.25 (t = 5.33), improved from pre-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5 ) .Conclusions mCIMT markedly improved motor function in senil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s shown on SPECT.It showed that this improvement i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brain plasticity, suggesting that improved motor function may be related to the redistribution of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in the cerebral cortex.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脑脊液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技术,对AD18例,非AD性痴呆(NADD)20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OND)20例及正常对照组(HCONT)20例的脑脊液(CSF)Tau蛋白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AD组CSF-Tau蛋白含量明显增高,与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AD组内男女性别间比较,<65岁与≥65岁间比较,临床不同阶段(第Ⅰ、Ⅱ、Ⅲ阶段)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SF-Tau蛋白含量测定可作为AD早期诊断的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评价我国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现状。 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数据库建库至2013年10月31日出版的脑机接口相关文献,采用多种文献分析软件,从时间分布、学科分布、基金支持、作者、机构、收录期刊及关键词情况等方面分析我国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现状。 结果共检出文献877篇,纳入425篇,发表于160种期刊。2002年至2012年,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关研究受到大量基金支持。参与作者及机构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共737名作者和135所研究机构参与纳入文献的发表,但发文量较多的机构和个人则数量较少,仅32.56%的作者和51.85%的机构参与超过1篇文献的发表。主要发文期刊、关键词和学科分布集中于生物医学工程方向,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为脑电及脑电信号。 结论脑机接口相关研究在我国发展态势良好,培养更多高端人才和转入临床实用是下一步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