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影像急诊诊断是创伤救治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其规范化建设是创伤救治质量的重要保证。CT因为成像速度快、密度分辨率高、扫描范围全面、无创且耐受性好等优势超越其他检查手段,成为创伤的主要检查技术。但CT方案在不同地区、医院、医生和操作者都存在很大的认知、选择和使用差异,这严重影响了信息化时代影像诊断报告互认和社会医疗资源优化使用。腹盆部创伤往往损伤隐匿性强,CT是早期快速评估病情和正确诊断的主要技术,对提高创伤患者的存活和救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就腹盆部创伤急诊CT方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运用MRI监测脑脊液循环动力学异常在外伤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75例脑外伤后临床颅脑血流动力学异常患者及健康志愿者40例,采用MRI 2D-PC cine法序列,以编码流速20cm/s,于颈1~2椎间隙水平测量患者的脑脊液流速、流量,在其接受尿激酶治疗过程中进行随访复查,并与腰穿脑脊液压力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颈1~2椎间隙水平脑脊液流动在一个心动周期内均表现为近似于正弦曲线的双向流动,脑外伤组治疗前收缩期、舒张期脑脊液峰值流速、流量均高于正常人群(P<0.05)。经尿激酶治疗后68例患者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其脑脊液收缩期、舒张期脑脊液峰值流速、流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脑脊液流速与脑脊液压力呈正相关(r=0.805,P<0.05),脑脊液向下净流量与脑脊液压力呈正相关(r=0.794,P<0.05)。结论静脉窦血栓形成前患者脑脊液循环动力学会发生相应改变,磁共振PC-cine法可以早期检测出其循环动力学改变,对脑外伤后患者颅内压改变的监测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
目的建立一个控制性与重复性好的脑损伤动物模型,并应用MRI分子影像方法检查轻型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微观改变。材料与方法自制斜坡滑动装置,建立兔轻型脑损伤模型。对实验兔在撞击前、撞击后即刻和安静休息1h后分别进行CT平扫和MRI T1WI、T2WI、FLAIR、SWI、MRS、DTI(FA值)、DWI(ADC值)检查。根据兔脑受撞击后意识表现、CT检查和MRI T1WI、T2WI、FLAIR、SWI检查阴性,诊断兔轻型脑损伤。对比实验兔撞击前后的MRS、DTI、DWI检查结果,分析兔轻型脑损伤的异常功能表现。结果兔脑受轻微撞击后,NAA、Cho、Cr及Cr2峰值均立即显著降低,1h后检查又基本恢复到撞击前水平。脑干DTI的FA值在撞击后也立即显著降低,1h后检查基本恢复到撞击前水平。而脑干DWI的ADC值和端脑的FA值及ADC值在撞击前后并没有显著改变。结论本实验方法可以建立符合要求的兔轻型脑损伤模型,功能MRI检测表明轻型脑损伤主要是脑细胞代谢障碍引起的生理改变,这种功能性改变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数字化卫生分队(营)项目中主要系统所使用的关键技术,并探讨其设计和应用。方法:通过开展信息流、伤员流、物资流、指挥流的相关研究,对卫生分队(营)战救流程进行了统筹优化,梳理其主要系统所使用的关键技术。结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野战电子病历,很好地将战救信息系统、数字化医学诊查系统以及战救物资管理系统相融合,最大化地实现了信息共享。结论: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与应用,提高了卫生分队(营)的数字化水平,增强了卫生分队(营)的野外救治和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85.
目的运用MRI二维相位对比序列(2D-PC cine)法监测外伤后脑脊液动力学的改变。方法采用MRI 2D-PC cine法序列,以编码流速20 cm/s,于枕骨大孔水平测量40例健康志愿者与40例脑外伤后临床怀疑脑循环动力学异常患者的脑脊液流速、流量,并与腰穿结果相对照,比较两组脑脊液流速、流量之间有无差异。结果外伤组平均流速为1.100(0.895~1.420)cm/s,一个心动周期内净流量为0.073(0.017~0.124)ml,正常组平均流速为1.306(1.210~1.360)cm/s,一个心动周期内平均净流量为0.081(0.062~0.258)ml。外伤组平均流速及净流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MRI 2D-PC cine能早期无创的发现脑外伤后颅内压增高患者脑脊液流体动力学的改变,对于脑外伤后患者脑脊液循环改变的监测、治疗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磁共振电影相位对比法在诊断与监测脑外伤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放射科自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行磁共振二维电影相位对比法成像(MRI 2D-PC Cine)监测的颅脑外伤患者40例,同期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外伤组与对照组之间双侧颈内静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出颅段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平均流量速的差异. 结果 外伤组患者双侧颈内静脉平均流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峰值流速、平均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之间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平均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RI 2D-PC Cine法能早期定量分析颅脑外伤患者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外伤致臂丛节后神经损伤在MRI神经根成像中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臂丛节后神经损伤,扫描序列为MRI神经根成像术(MRN)。结果臂丛节后神经损伤的MRI表现有:正常神经表现;神经连续,但有受压,周围见片状高信号;神经结构紊乱、中断或消失;神经周围瘢痕组织形成;创伤性神经瘤形成。结论 MRI神经根成像术对臂丛节后神经损伤的显示率较高,可作为显示臂丛节后神经损伤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88.
黄白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以结肠粘膜广泛溃疡为特征的结肠炎,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特效治疗手段和药物。近年来,笔者以自拟中药黄白汤水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该病3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共观察47...  相似文献   
89.
1.背景及研制目的 当前国内医院放射科用于X线摄片暗盒的编码装置存在胶布条及号码需天天换,号码排列不整齐,铅字易脱落,塑料片易断裂,铅字厚度在1mm以内太薄,较高千伏摄片时容易将其穿透,以至于在X线胶片上难以找到X线编码,用胶布连接使用麻烦而且浪费等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实际.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产品“嵌入式X线用铅字号码”该产品经我科及几家单位试用反应良好,完全达到了研制目的。  相似文献   
90.
FLASH及FLAIR序列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MR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FLASH)序列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诊断的DAI患者的MR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1WI、T2WI、FLAIR及FLASH序列扫描.比较各序列脑内病灶的显示率,分析其信号特征.结果 FLASH序列显示病灶最多、最敏感,病灶主要分布在皮髓交界区、基底节、胼胝体、脑干及小脑等区域,呈散在针尖状、斑点状、结节状、小片状中央显著低信号,周围薄环状高信号,FLAIR序列只有部分病灶显示,为结节状、斑片状高信号,且病灶越小显示越不敏感,常规T2WI较FLAIR序列敏感性差,常规T1WI显示率最低,显示者T2WI为高信号,T1WI为低信号.结论 对DAI病灶检出率FLASH、FLAIR序列较常规T2阢、T1WI高,可为DAI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科学、客观的影像学资料,对临床疑有DAI患者FLASH、FLAIR序列应作为MR检查的常规序列,FLASH序列为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