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唐由之教授治疗老年性黄斑病变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临床典型病例,从老年性黄斑病变的中医理论基础、辨证论治方法和具体的临床应用3个方面,介绍了唐由之教授治疗老年性黄斑病变的经验。认为老年性黄斑病变是一种虚实夹杂之症,气血失和、精血亏损和痰瘀互阻是其重要的发病因素,治疗上应重视气血的调和和精血的滋养,以及注意化痰散瘀明目,不可一味攻伐。  相似文献   
42.
两种自体结膜移植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周至安  欧扬  涂良钰 《河北医药》2001,23(7):523-524
目的 观察结膜转位自体移植和同侧眼上方游离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60例 (60眼 )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 0例 )采用结膜转位自体移植术 ;对照组 (3 0例 )采用同侧眼上方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术后随访 1年 ,观察两组病例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复发率6.67% ,对照组复发率 3 .3 3 % ,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均能较好地防止胬肉的复发 ,在上方球结膜及对侧眼球结膜不宜取材时 ,结膜转位自体移植术为较好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43.
<正>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由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传播的急性、自限性发热疾病。在东南亚经常有流行,其发病与发热消退和血小板减少有关。查阅以往医学文献,登革热病例少数并发出血,或出血症状轻微,一般仅限于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或月经增多等,眼部症状过去认为除结膜充血、出血外无其他眼部改变~([1,2)],登革热并发视网膜出血的病例少有报道。从2014年9月开始,广东接连报道有登革热病例发生,至今,广东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  相似文献   
44.
目的 了解济南地区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 对济南地区11所医院2010年1-12月出院的900例Ⅰ类切口手术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00%,涉及12大类37个品种,其中应用最多的是一代头孢菌素;56.12%的Ⅰ类切口手术在术前30 min~2 h内给药;平均预防用药疗程为3.4d;联合用药的患者75例,占8.50%.结论 济南地区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性现象,需进一步规范临床医师抗菌药物使用行为,制定完善的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后发性白内障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屈光状态、眼生物学参数变化特点及其与后囊膜切口大小的关系.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眼科就诊的后发性白内障患者62例(62眼),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28例(28眼)、B组34例(34眼);两组患者均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A组术中形成4.0mm大小后囊膜切口,B组术中形成5.5 mm大小后囊膜切口,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裂隙灯、眼底检查及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及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的测量,比较2组各项指标.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3、-5.09,均为P=0.000).两组患者术前ACD值分别为(3.32±0.07) mm、(3.31±0.05)mm,术后分别为(3.45±0.07) mm、(3.48±0.07)mm,两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58、-4.98,均为P=0.000);两组术前SE分别为(-0.29±0.44)D、(-0.29±0.57)D;术后分别为(0.47±0.40)D、(0.51±0.42)D,两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69、-5.03,均为P=0.000).但两组之间BCVA、ACD及S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L值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后发性白内障Nd∶ 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存在人工晶状体轻微后移,导致术后远视漂移现象,但远视漂移程度与后囊膜切口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46.
患者,女,70岁,因发现左颈部增大的包块1个月伴声嘶气促20d入院。1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颈部有一鸽蛋大小包块,无红肿、疼痛,随吞咽上、下移动,无畏寒、发热。在当地医院治疗后效果不显著。20d前,患者感觉包块突然增大并感局部胀痛,随后出现咳嗽、声嘶、气喘,活动时尤甚,夜间能平卧。当地医院多次治疗无效,遂入我院。患病以来食欲尚可。平素体健。  相似文献   
47.
周至安  欧扬  涂良钰 《新中医》2001,33(4):57-58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KS)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严重的感染性眼病之一,发病率占角膜病的首位。由于其无法根治,复发率高,已成为眼科界首要的难题。近年来,西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取得了明显进步,但由于病毒株的基因突变所产生的耐药性影响以及对单疱病毒潜伏机制尚不清楚和一些药物全身应用时对肝肾功能、造血系统的影响,使其在临床应用时受到限制。因此,寻求更特异有效、毒副作用更少的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仍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本病属中医聚星障、花翳白陷、凝脂翳、混睛障等范畴,多由风热邪毒上攻黑睛(角膜)所致,依据…  相似文献   
48.
参明汤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弱视的治疗方法如遮盖疗法、红黄色滤光片法、压抑疗法、视刺激疗法等是目前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治疗弱视方法〔1〕,近年来用神经递质左旋多巴等治疗弱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疗效依然不能持久 ,并且增加药物的剂量和疗程不能提高疗效。我们于 1998年至 2 0 0 1年 ,应用中药自拟参明汤治疗 10岁以下屈光不正性弱视 12 0例 ( 195只眼 )取得了较好效果 ,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眼部无器质性病变 ,矫正视力≤ 0 8者为弱视 ,轻度弱视 :视力 0 8~ 0 6 ;中度弱视 :视力 0 …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和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预装式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48例(296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植入预置式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定期随访远视力、角膜曲率等指标,同时对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1d及1周患者远视力0.5以上265只眼,占89%;1.0以上者186只眼,占62%.术后角膜散光情况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人工晶状体无一例破损,无眩光、光晕以及视物模糊感.结论 预装式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切口小、愈合快,手术引起的角膜散光小,患者远视力理想,无眩光、光晕等不适.是一种较理想的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50.
目的:阐明基于药物代谢酶的药物相互作用机制,选择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琥乙红霉素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阿司匹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两者合用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CYP450)含量、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DM)、红霉素N-脱甲基酶(ER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内实验分空白对照组、琥乙红霉素组、阿司匹林组、琥乙红霉素和阿司匹林合用组,每日灌胃给药一次,连续7d。制备大鼠肝微粒体,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CYP450含量及ADM、ERD、GST活性。结果:琥乙红霉素、阿司匹林合用后CYP450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药合用对药物代谢酶有影响,可能使药物的体内代谢特征发生改变,产生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