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我们于1992年1月~1993年12月用扑尔敏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及毛细支气管炎43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76例患儿诊断标准按最新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多有湿疹及其它过敏史,有呼气性呼吸困难,肺部有哮鸣音等类似哮喘症状,有发热、血白细胞增高等感染表现.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其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2个月~6个月14例,~1岁10例,~2岁3例,~3岁7例,~5岁3例.~8岁6例;对照组33例,男22例,女11例;年龄2个月~6个月17例,~1岁9例,~2岁2例,~3岁2例,~5岁2例,~8岁1例.1.2 入院前病程 观察组入院时平均病程((?)±S)为24.5士1.02天,对照组平均病程为2.91士1.33天,无显著性差异(t=1.51,P>0.05).1.3 方法 两组同时应用抗炎、止咳、解痉等药物,均用常规剂量.观察组加用扑尔敏片0.35mg/(kg·d),每日3次口服,哮鸣音消失后停药.  相似文献   
82.
我院新生儿病房自1990~1995年共收治误诊又内科疾病的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76例,全部经手术确诊。为提高早期诊断正确率,现将其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60例,女16例,男:女为3.75:1。胎龄37周以下14例,37~42周60例,42周以上2例。出生体重1500克及以下2例,1501~2500克16例,2501~4000克55例,4000克以上3例。发病日龄1天以内28例,1~5天8例,6~10天7例,11~15天14例,16~20天15例,10天以上4例。 2.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有呕吐,其中非胆汁性呕吐41例,胆汁性呕吐35例。8例曾呕吐咖啡色样物。每日呕吐次数5次以下8例,5~10次26例,10次以上42例。腹胀39例,其中上腹局限性腹胀22例,全腹胀  相似文献   
83.
84.
572例小儿纤维胃镜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85.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16例小儿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指出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血淀粉酶可以不增高,容易误诊。腹腔穿刺和腹水淀粉酶测定能提高早期诊断率。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6.
幽门螺杆菌感染家庭内聚集和根除治疗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儿童家庭内聚集现象,探讨根除H pylori感染的相关性治疗.方法经胃镜检查、病理切片、快速尿素酶试验(RUT)、PCR-UreA-DNA确诊H pylori感染患儿226例,对其383位父母及部分家庭成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洛赛克+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三联1周疗法,治疗92例患儿,分成与感染的父母同治组和未同治组,观察对照2组H pylori根除率差异性.结果 226个家庭383位父母及部分家庭成员中H pylori总阳性检出率为83.8%.41例患儿菌株血清基因型与73位父母基因型符合率为89%(65/73).与父母同治组H pylori根除率为95.2%(40/42);未同治组H pylori根除率为80%(40/50),χ2=4.67,P<0.05,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H.pylori感染有突出的家庭内聚集现象,父母及有密切接触的其他家庭成员是儿童感染的重要传染源;与感染父母或家庭成员的同步治疗,对提高患儿H pylori根除率与预防再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小儿腹痛病因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探讨小儿腹痛的病因。方法结合病史对134例患儿经消化道内镜、B超、胃肠造影、静脉肾盂造影、脑电图、CT、核磁共振等检查。结果腹腔脏器内疾病73.1%,腹外疾病21.7%,明确病因94.8%,共发现35种病因。结论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详细病史、系统的病情、病程观察和合理选择特殊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8.
杭州地区儿童病毒性肠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儿童病毒性肠炎的病原和轮状病毒(RV)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对1999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83例拟诊为急性病毒性肠炎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了病毒检测和RV组、亚组及血清、基因型测定。结果:RV检出率为60.2%(50/83),均为A组、P1A(P[8])基因型,主要为Ⅱ亚组,G1血清型,基因群均为G1P[8]。同时还检测到萼状病毒(CV)、诺沃克病毒(NLV)各3例,星状病毒2例(此2例同时检测到RV)。RV检出率以3-24个月年龄组最高为63.2%(48/76),RV阳性组的临床表现较阴性组重。结论:1999年1月杭州地区儿童急性肠炎的主要病原是RV,属A组,P1A(P[8])基因型,G1P[8]基因群,其主要亚组和血清型为Ⅱ亚组,G1血清型。儿童病毒性肠炎存在着多种病原(除轮状病毒外还有CV、NLV及星状病毒)并有双重病毒感染存在。RV肠炎好发于2岁以内婴幼儿,且临床表现较非RV感染组重。  相似文献   
89.
大肠镜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0.
小儿重症腹泻常伴水、电解质失衡,本院自1987年1月至1989年12月共收治重症腹泻患儿105例,其中伴发代谢性酸中毒(简称代酸)90例(占85.7%),代谢性碱中毒(简称代碱)15例(占14.3%)。现将其中30例临床表现基本相似而血气证实16例为代酸、14例为代碱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