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医药卫生   5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面部凹陷畸形矫正的方法较多,其中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方法安全、简便,自1986年IIlouz首先提出后^[1],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在估计脂肪移植量的问题上,尚无统一认识,有的凭经验.有的采用石膏模型^[2-3]笔者自2005年以来,采用肿胀液进行肿胀麻醉的同时估计颗粒脂肪移植量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
创面修复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而干细胞作为一门新兴科学现在正掀起一股研究热潮 ,并对创面修复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就干细胞及利用它进行创面修复作一综述。1 干细胞与表皮干细胞干细胞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 ,一般认为干细胞是一类能无限地自我更新并且能产生至少一种高分化子代细胞的细胞[1] 。干细胞具有以下特点 :本身不是处于分化途径的终端 ;能无限地分裂 ,具有终身无限的自我更新能力 ;具有分化潜能 ,能分化为终末分化细胞 ;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只能在两种途径中选择其一 ,或保持亲代特征 ,仍作为干细胞 ,或不可逆向终末分化。干细胞自我更…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观察复合物理因子促神经再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建立神经再生室模型后随机分成A组(电刺激组)、B组(分米波组)、C组(复合因子组)和D组(对照组),每组15只,进行实验。分别于术后1、2、4、8、12周,进行大体、光镜、电镜、轴突图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和电生理检测。结果:C组大体、光、电镜观察、轴突图像分析与电生理检测指标明显优于其他各组。结论:分米波及电刺激均能明显地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两种物理因子同时使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5.
邹勃生  谭军  钟茜  李高峰  朱轶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2):2248-2250
【目的】探讨面部凹陷性癜痕的修复方法。【方法】采用激光治疗,瘢痕切除多层次缝合、真皮脂肪瓣填充、皮肤扩张移位修复术、邻近皮瓣转位术治疗面部凹陷瘢痕86倒,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86例中21例行激光磨削,均有显著疗效;瘢痕切除美容缝合26例,疗效满意24例;皮下脂肪筋膜层重叠缝合14例,疗效均满意;真皮脂肪瓣填充8例疗效满意;皮肤扩张术4例,1例凹陷畸形未完全矫正,但疗效明显,余3倒疗效良好;邻近皮瓣微修复口。鼻眼周瘢痕凹陷13例,11例疗效良好,1例供瓣区瘢痕明显,另1例修复皮瓣较臃肿。【结论】修复面部凹陷性瘢痕时,弥散点灶状凹陷瘢痕需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大部分凹陷瘢痕根据瘢痕性状、成因、病理解剖、皮下缺损类型,选择适当的美容修复手术方法,可收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缺氧程度与瘢痕成纤维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1/03在湘雅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后3-6个月的瘢痕为取材对象。取体外分离培养的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在体积分数为0、2,0.1,0、05,0.015的氧浓度下培养24h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 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核和细胞质均有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体积分数为0.2,0、1,0.05,0.015的氧浓度下缺氧诱导因子α表达的信号强度分别为47.50&;#177;9.29,96.00&;#177;18.29,209.17&;#177;19.64,263.83+13.24,各浓度比较差异显著(F=261.01,P〈0.01)。体积分数为0.2的氧浓度下缺氧诱导因子1α部分为弱阳性,体积分数为0.1的氧浓度下缺氧诱导因子1α基本弱阳性,体积分数为0.05的氧浓度下缺氧诱导因子1α以阳性表达为主,体积分数为0.015的氧浓度下缺氧诱导因子1α基本为阳性。②Western Blot印迹检测:体积分数为0.2,0.1,0.05,0.015的氧浓度下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相对含量分别为0.02,0.26,0.39,0.97,呈逐渐增高趋势,均明显高于体积分数为0.2的氧浓度条件下的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 结论:随着氧浓度的降低,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强度逐渐增强。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强度可间接反映瘢痕组织内的氧浓度。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放射治疗(放疗)治疗原发性大/巨大肝癌的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科对30例原发性大/巨大肝癌行TACE联合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肿瘤放疗剂量达60 Gy/30次(治疗组),与同期35例原发性大/巨大肝癌行单纯TACE(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3.3%(19/30),显著高于对照组37.1%(13/35)(χ~2=4.433,P=0.035)。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是76.7%、53.3%和23.3%,对照组分别是62.9%、25.7%和11.4%,治疗组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967,P=0.046)。治疗组二期手术切除率为26.7%(8/30),显著高于对照组5.7%(2/35)(χ~2=3.957,P=0.047)。2组毒副作用可耐受。结论TACE联合放疗是原发性大/巨大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毒副作用可耐受,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38.
激光治疗瘢痕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国内近20年来激光治疗瘢痕的临床研究概况,以期进一步了解激光治疗瘢痕的新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3/2006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和中文,检索词为“cicatrices(瘢痕),laser(激光)”。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临床试验研究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明确诊断标准。②随机对照实验或对照试验。有无随访,是否采用盲法不限制。③治疗组干预措施为激光或激光联合药物;对照组干预措施为曲安奈德、冷冻联合曲安奈德或不采用药物措施。排除标准:①非对照研究。②治疗组或对照组的干预措施不符合纳入标准。③机制研究。④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120篇,按上述标准纳入31篇,其余文献均被排除。资料综合:31篇文章中11篇为随机对照研究,10篇为对照研究,各研究的研究期为1~6个月。各研究所纳入的病例数量为10~50例。其中6个研究对比了激光与传统药物治疗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2个研究进行了激光治疗瘢痕基础研究机制比较,10个研究观察了激光结合与单纯药物或单纯激光对瘢痕的疗效,4个研究比较了激光联合西药治疗瘢痕的疗效,2个研究观察了激光治疗瘢痕的副作用。7篇介绍国内或国外瘢痕治疗的研究情况。结论:激光治疗瘢痕的疗效可靠,具有副作用少,方法简单,安全性高,易被患者接受等优势。但由于激光治疗瘢痕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今后还需要在激光的穿透深度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39.
立足乡镇卫生院服务功能 优化乡村医师班课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卫生院担负着乡村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慢性非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及妇幼保健等服务工作旧,因此乡村医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专业技能。高校作为乡村医师中中专以上学历层次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应优化乡村医师班课程的设置,提高乡村医师的教育质量。现对新疆医科大学乡行分析。  相似文献   
40.
目的为桡神经浅支切取后供区功能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前臂防腐标本30侧,测量桡神经浅支分支点与前臂外侧皮神经及正中神经尺侧缘的垂直距离;取6侧新鲜尸体与此水平分别将上述神经作病理切片,观察神经束数目。结果桡神经浅支浅段分支点到前臂外侧皮神经及正中神经尺侧的垂直距离分别为(6.0±1.5)mm及(35.7±2.8)mm。其在此平面附近桡神经浅支内有6~10个神经束;前臂外侧皮神经神经束数目为1~3束;正中神经神经束数目为19~27束。结论可通过端侧吻合的方式将桡神经浅支远断端与正中神经或前臂外侧皮神经吻合,以重建供区的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