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6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李聪  张娜  李则  李叡  李杰  王舒然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0):1313-1315
目的 探讨饮食诱导肥胖(DIO)大鼠与饮食诱导肥胖抵抗(DR)大鼠小肠糖类吸收功能的差异.方法 高脂饲料建立饮食诱导肥胖与肥胖抵抗大鼠模型,8周后比较2组大鼠体重、摄食量和食物效能;随机选取8只大鼠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口服D-木糖耐量试验,比较各时间点血糖浓度和血清D-木糖浓度.结果 DIO大鼠摄食量(417.8 ±33.5) kJ/d和食物效能(1.5±0.1)×100 g/kJ均高于DR大鼠(379.3±40.2)kJ/d、(1.3±0.1)×100 g/kJ,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DIO组曲线下面积[(16.5±1.2) mmol/(L·h)]>DR组[(14.6±1.5) mmol/(L·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P<0.05),口服D-木糖耐量试验2组大鼠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与肥胖抵抗大鼠对葡萄糖的吸收存在差异,这可能在肥胖形成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2.
刘蓓  李聪 《浙江临床医学》2014,(12):1949-1950
目的:血管中的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以及凝血酶参与腹主动脉瘤(AAA)的发病机制。血液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的浓度反映凝血酶生成。本文目的在于测定在AAA患者血液中TF,TFPI,VEGF-A以及TAT的浓度,并探讨这些因素在血栓形成后是否对AAA的发病起作用。方法选取48例AAA患者,男43例,女5例;年龄59~80岁,平均72岁。50例健康对照。取晨空腹血采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TF,TFPI,VEGF-A和TAT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AA患者血浆TF平均浓度的升高达2倍,TAT升高3倍。但TFPI和VEGF-A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AAA患者血浆中TF、TAT浓度升高,表明凝血酶生成增加、机体高凝状态并导致瘤腔内血栓形成,进而可引起主动脉壁内的蛋白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63.
患者 赵×,男,30岁,业务员,病历号64325。因右上腹不适感2个月,突然右上腹疼1小时,来我院就诊。患者2个月来感到右上腹不适,似有逐渐加重趋势,无发烧及食欲不振,无恶心、呕吐及腹疼。入院1小时前,饭后活动中,突然出现右上腹疼,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并逐渐扩散至右侧腹。无呕吐、发烧。查体:体温36.7℃,脉搏9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6/11kPa,神清,急性痛苦病容,皮肤及粘膜未见异常,两肺无啰音,心界不大,腹部平、无肠  相似文献   
64.
65.
66.
67.
目的阐明胃癌p53肿瘤抑制基因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微波处理ABC免疫组化法,对88例胃癌进行了p53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发现p53蛋白表达总的阳性率为36.4%,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阳性率分别为15%和42.6%,二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旁组织(正常粘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皆为阴性。p53阳性与组织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而在增生活跃的或间变明显的肿瘤细胞区域可见p53蛋白异常表达,应用DH7标记肿瘤的增殖活性,p53阳性组(92.6%)非常明显地高于p53阴性组(63.2%)(P<0.01)。本组2年死亡率中,p53阳性表达肿瘤患者(69.0%)与非p53表达者(40.6%)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53过表达的肿瘤具有高的增殖活性,而可作为胃癌患者缩短生存期的独立指标;p53的表达异常还是恶变之一标志。  相似文献   
68.
十三论咳嗽上气“形寒饮冷则伤肺,上逆为咳。”形寒则风郁于表,饮冷则湿聚于里,外风内湿相结,肺气清肃不行,“上气喘而躁者”,发为“肺胀”。因风郁于表则躁,湿聚于里则喘,知其“欲作风水”,当令发汗而解。《金匮·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五》有专文论述风水为病,谓“风水脉  相似文献   
69.
二八论黄疸病《金匮》论黄疸病的病机、治则和方药,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有谓“五疸”即黄汗、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之分。黄汗前在《水气病篇》论述;黄疸大抵偏重湿热为病。热重者治以苦寒,湿重者治以淡渗,此其大法。然后世概括为“阳黄”与“阴黄”之殊。《金匮》论据多属湿热阳黄之证,却缺略阴黄的治则。本篇论述黄疸病,按《金匮》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辨证。谷疸、酒疸均属  相似文献   
7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48例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