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医药卫生   6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51.
李恩  李燕 《药学学报》2008,43(4):361-365
本研究采用Caco-2细胞摄取和转运模型、大鼠小肠在体循环灌注、大鼠离体小肠翻转肠小囊模型及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verapamil)和环孢素(cyclosporine A,CsA)研究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对布格呋喃(buagafuran)自肠道吸收的影响,UV-HPLC方法测定布格呋喃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布格呋喃可被Caco-2细胞转运和摄取,维拉帕米和环孢素可使布格呋喃由Caco-2细胞绒毛面(apical,A)向基底面(basolateral,B)的转运较对照组增加1.4和1.35倍,基底面向绒毛面的转运则减少为对照组的71%和75%。维拉帕米和环孢素可使低浓度布格呋喃摄取量分别增加4.4和3.4倍。布格呋喃自大鼠小肠吸收较快,灌流90 min后残留量仅为10%。维拉帕米和环孢素可加快布格呋喃吸收,以灌流后30 min最为明显(分别提高12.4%和21.5%)。在大鼠小肠翻转肠小囊内液中布格呋喃浓度可在10 min内下降86%。维拉帕米和环孢素均可使小囊液和小囊匀浆中布格呋喃含量明显升高。以上结果提示,布格呋喃是P-糖蛋白的底物,P-糖蛋白可阻碍布格呋喃在小肠的吸收。肠道P-糖蛋白的外排作用可能是导致布格呋喃生物利用度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2.
心理-生理-病理一体论与整体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将是生物科学的时代,随着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展,本世纪是否能够解决对“人”的认识,这将是人类科学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拟从心理—生理—病理变化的相通性,探讨“形神统一”与整体医学的研究方法。1对健康和疾病认识的理论与实践1.1健康定义的提出及其意义早在194  相似文献   
53.
氢醌(hydroquinone,HQ)是体内外有效的黑素生成抑制剂,对人的皮肤和毛发具有可逆性脱色素作用,是治疗皮肤色素过度沉着性疾病的脱色素制剂。本实验旨在通过研究 HQ 对酪氨酸酶及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yrosinas related protein-2,TRP-2)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 HQ 脱色素的酶学机制,并为筛选促进黑素合成的中药方剂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 材料1.1 动物 6周龄健康雌性 C57BL 黑色小鼠30只,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繁育场提供。常规喂养2周后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  相似文献   
54.
背景:祖国医学中“肾主骨”的理论符合现代医学骨代谢调节机制,依此理论研制的补肾复方中药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其归经作用途径需进行相关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深入探讨。 目的:观察补肾方药归经与实验性骨质疏松骨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1/2007-12在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室完成。 材料:清洁级3个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未曾交配)70只,体质量(300±20)g,喂食低钙饲料,肌肉注射地塞米松建立骨质疏松模型。补肾方药由地黄、淫羊藿、山药、丹参、骨碎补、独活等药物组成。 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非经非穴位外贴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造模,补肾方药口服组造模大鼠按8 g/kg补肾方药灌胃给药;依普拉封口服组造模大鼠按10 mg/kg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每天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膀胱经外贴组造模大鼠取肾俞、飞扬穴,肾经外贴组选太溪、大钟穴,非经非穴位外贴组选非经非穴位,于脱毛区贴上相应的膏剂,左右交替进行,1次/d。 主要观察指标:检测连续给药16周后,造模各组和不造模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促甲状腺素、孕酮水平,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骨密度,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骨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 结果:7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给药16周后,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的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促甲状腺素、孕酮、骨密度明显增加(P均< 0.01),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P均< 0.01)。 结论:①补肾方药通过口服和外贴穴位两种不同途径给药均有效改善骨密度,发挥“归经”作用,该作用可能与靶器官骨组织上调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异氟醚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组织ICAM-1 mRNA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3只,随机分为3组(n=21):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异氟醚组(Iso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so组在四血管阻断过程中及再灌注早期吸入1.4%异氟醚.于再灌注6、24、72 h时,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和CD18的表达;RT-PCR法测定海马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和核因子κB(NF-κB)mRNA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再灌注6 h时CD11b/CD18和CD11b表达上调,再灌注24、72 h时ICAM-1 mRNA表达上调,I/R组和Iso组再灌注24 h时NF-κB mRNA表达上调(P<0.05或0.01);与I/R组比较,Iso组再灌注6 h时CD11b表达下调,再灌注24 h时ICAM-1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异氟醚可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其抑制海马ICAM-1 mRNA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6.
李恩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4):I0002-I0002
医学的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离不开所处时代的科学发展水平,并受当时哲学思想的影响.从中医学、西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清楚的得到了证明.  相似文献   
57.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愈来愈深刻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正在受到冲击,医学界正在热烈的讨论一种新的医学模式。目前,生物医学模式正在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如何发挥中医的特点,促进中西医结合,不仅有着理论意义,而且在指导临床实践,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也有着现实意义。所谓生物医学模式,它是立足于生物科学的基础之上的,它认为每一种疾病都可以在某一器官和组织  相似文献   
58.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9岁,农民.于2000年8月15日因自服"锌硫磷"农药中毒两小时后经家属发现,急送我院门诊以有机磷农药中毒收住院.入院查体:患者呈重度中毒体征,昏迷、口吐白沫、肢体颤动、唯右侧肢体强直活动不灵,BP27/20Kpa.追问病史,患者曾于去年6月患脑出血在我院治疗,经CT检查,诊断为左基底节出血,腰穿抽出淡红色液体,语言含糊,反应迟钝,右侧肢体瘫痪,感觉存在,左侧肢体活动尚可,其余体征未见异常,经止血,脱水,营养脑细胞,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降压,支持对症治疗,患者症状逐渐减轻,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脾、肾正常,肠鸣音正常.唯留有后遗症:右上肢活动不便,右足趾稍能活动,行走时右下肢负重力差.2000年8月15日,患者因生活不便产生轻生念头,致自服"锌硫磷"农药中毒,住院诊断为①有机磷农药中毒(重度),②原发性高血压,③脑出血后遗症.  相似文献   
59.
黄芪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的动态影响。方法:把64只6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黄芪组、尼尔雌醇(E2)组,每组16只。各组大鼠分别于开始给药后第15天、第30天将各组的半数动物处死,测定骨羟脯氨酸(HOP)、骨钙、骨磷、血清及骨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并进行病理染色。结果:在两个阶段的治疗中,黄芪组与卵巢切除组比较,骨有机质在30d时明显升高(P0.001),骨磷升高(P0.05),骨组织病理形态改善;TRAP活性变化没有出现明显改变(P0.05),而ALP活性在30d时出现明显升高(P0.05)。结论:黄芪可增强ALP活性,抑制骨胶原、骨磷的丢失以防治骨质疏松,并且随着用药时程的增加,对骨组织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慢性铝染毒对大鼠脊髓的组织细胞学和β-淀粉样前体蛋白695(APP695)mRNA表达的影响及二者的关系。方法6月龄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等分为正常组和染毒组。腹腔注射浓度为9mg/ml的AlCl3溶液染毒大鼠,每次1ml,每连续注射3天,间隔1天,共计72天。肉眼观察大鼠运动行为的变化。HE染色检测腰部脊髓灰质的组织细胞学变化。RT-PCR检测部脊髓APP695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腹腔注射AlCl3溶液后,部分大鼠出现短时间的后肢运动障碍。慢性铝染毒大鼠腰部脊髓灰质内,嗜运动神经元现象明显,卫星现象明显,胶质细胞显著增多,横向神经纤维明显增粗增多,血管周围胶质细胞显著增多,灰质内空泡显著增多。慢性铝染毒大鼠脊髓APP695mRNA表达显著增强。结论三氯化铝溶液可造成短暂性大鼠后肢运动障碍。慢性铝染毒可导致脊髓神经元损伤和死亡,导致胶质细胞增多和灰质空泡变性等。APP695mRNA表达增高参与了上述脊髓神经元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