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目的:了解在美沙酮维持治疗期间,患者滥用甲基苯丙胺(冰毒)情况以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2年5月31日和2012年6月1日瑞丽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在治303例海洛因成瘾者进行甲基苯丙胺尿检并收集基本信息。结果:在303例美沙酮维持治疗者中,合并滥用甲基苯丙胺163例(53.8%)。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男性、年龄<41 a、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丧偶或离婚、MMT治疗时间≥3 a患者更易发生滥用冰毒行为。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滥用甲基苯丙胺(冰毒)行为较普遍,应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病人实施干预措施,以减少滥用冰毒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2.
我院于2007年1月收治1例左心室壁内包虫并左肺包虫囊肿的患者,并成功行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病历摘要 男,48岁.既往体健,无牧区生活史,有犬接触史,平素无胸闷、气短病史.于入院前20余天体检X线胸片提示左肺上叶球形占位,直径约12 cm,左心缘局限隆起.入院后行胸部CT检查发现左肺上叶球形占位,直径约12 cm,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左室后壁近心尖部有一5 cm ×5 cm ×4 cm大小囊性病变.  相似文献   
63.
[目的]调查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学生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情绪发生情况,评估中医养生思想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以及自制中医养生思想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广州中医药大学951名在校本科学生进行随机分层整群抽样调查,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35%的学生睡眠质量差,焦虑情绪发生率达18.30%;SAS总分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r=0.438,P<0.01);对睡眠质量、焦虑情绪起改善作用的因素分别为遵循睡眠养生(P<0.01)与遵循情志养生(P<0.05)。[结论]中医专业大学生睡眠质量较差,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应充分利用中医养生思想,以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海拔2260m)采取腋下小切口行肺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腋下小切口(腋后线至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进胸,行肺叶切除46例。全肺切除4例,肺楔性切除58例。结果皮切口平均长度为(8.9±0.97)cm,完成各类肺切除术108例,无一例术后死亡。术中平均开胸时间(15±3)min,关胸时间(20±6)min,术后平均胸液引流量(110±82)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2±2.3)天,平均术后输血量(160±24)ml,切口无感染。结论此切口行肺切除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开关胸容易,出血少,对病人精神打击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65.
全世界每年死于结肠癌的人数约150 000人,其中8%~29%的患者并发结肠梗阻[1],75%的结肠梗阻发生在降结肠、乙状结肠或直肠,占结肠疾病急诊的85%[2],患者因脱水及合并症而预后不良.既往外科"经典"的三阶段治疗因其每一阶段的手术病死率7%,并发症发生率30%[3]和较高的结肠永久造瘘率逐渐被淘汰.一期切除肿瘤的肠吻合术因保留了肠管的连续性,提高了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且手术病死率仅4%,吻合口漏发生率为4%[4],而值得进一步推广.但伴有结肠梗阻的患者,因其无法也无时间进行充分的术前肠道准备而手术病死率为10%,多中心报道术后感染率为25%~60%[1].因此,对于合并急性结肠梗阻的肿留患者,怎样在短时间内使其缓解、排气、排便,以达到减压效果,并行充分的术前肠道准备,是降低手术病死率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近年来,结肠支架治疗结肠梗阻在国外已经用于临床,并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就其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6.
预防性应用四甲基吡嗪改善体外循环中血小板的活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全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血小板功能的改变,及四甲基吡嗪在预防血小板活化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将犬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和四甲基吡嗪组(B组),每组各10只,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分别采用取围手术期体外循环中的10个时段来测定血小板数量,代谢产物,活化标志蛋白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在整个转流期间血小板数量B组明显高于A组(P<0.01);而TXB2,6-Keto-PGF1α,血小板表面GMP-140的表达B组低于A组(P<0.05);电镜表现A组转流中血小板为伪足增多,破碎,微管扩张明显,而B组的细胞形态改变明显轻于A组,转流结束后,A组仍可见明显的上述改变。而B组能较快地恢复正常,结论:体外循环会造成血小板的活化,四甲基吡嗪对这种活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效果确切,副作用小,在临床体外循环中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头孢哌酮/舒巴坦在开胸术后感染治疗中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头孢巴坦/舒巴坦(舒普深)在开胸术后下呼吸道、胸腔感染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开胸术后并发下呼吸道和胸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离情况,对其中32例应用头孢巴坦/舒巴坦治疗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术后下呼吸道和胸腔感染多由条件致病菌感染所致,以革兰阴性杆菌为多见,头孢巴坦/舒巴坦对这些细菌的敏感率高(81.58%)、耐药率低(7.89%),二者与亚胺培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药敏实验中所选用的其他抗生素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临床治疗中,头孢巴坦/舒巴坦的有效率达93.75%。结论 开胸术后并发下呼吸道、胸腔感染的患者中,头孢巴坦/舒巴坦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nucleolar and spindle-associated protein 1,NUSAP1)在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ESCA)中的表达情况、临床意义及功能机制,为ESCA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从GEPIA2和TIMER数据库下载ESCA样本与癌旁样本,进行NUSAP1的表达分析,STRING和Cytoscape软件进行NUSAP1相关基因的PPI网络构建,并进行GO、KEGG及GSEA富集分析。TIMER数据库被用来分析NUSAP1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最后通过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验证NUSAP1在ESCA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使用慢病毒包被的小干扰RNA转染ESCA细胞,进行NUSAP1的表达敲减。通过CKK-8和Ki67免疫荧光评估NUSAP1对ESCA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NUSAP1在ESCA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NUSAP1的表达与CDK1、B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正相关,而与CD4+T细胞、CD8+T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浸润负...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在食管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营养状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手术及放(化)疗治疗的136例食管癌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IGFBP-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营养相关参数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血清IGFBP-2表达对食管癌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IGFBP-2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全组食管癌患者血清IGFBP-2水平中位数为302.52μg/L,据此分为高表达组(68例)与低表达组(68例)。与低表达组相比,高表达组患者体质量减轻≥5%(χ~2=6.814)、血清白蛋白<35 g/L(χ~2=23.702)、C反应蛋白≥10 mg/L(χ~2=4.561)、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1~2分(χ~2=17.486)、预后营养指数(PNI)<50.8(χ~2=51.883)的比例明显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IGFBP-2高表达患者中位OS明显短于低表达组(22.0个月...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对比研究体外循环下行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BH)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源性休克(C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AMI后心源性休克患者分为CCABG组和OPBH组,分别进行临床观察.两组患者术前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心脏侧壁和后壁区域搭桥.两组患者均冠状动脉远端吻合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呼吸支持时间、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方面,OPBH组明显少于CCABG组;两组围术期心肌梗死、出血再开胸、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异常、脑血管意外、心房颤动、纵隔炎及下肢切口感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术期死亡CCABG组明显高于OPBH组.结论 对于AMI后心源性休克患者,应该优先选择OPBH,可以明显减少围术期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