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21.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常见病检出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学生常见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8年河南省8 665名中小学生常见病监测数据,按性别、地区和学段对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龋齿、肥胖和营养不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河南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龋齿、肥胖和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为69.2%、27.2%、11.1%和6.9%。男生肥胖(13.4%)、营养不良(8.5%)检出率均高于女生(8.6%、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学生视力不良(70.7%)、肥胖(13.0%)检出率高于郊县(67.2%、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生视力不良(84.1%)检出率高于初中生(73.9%、1.7%)、小学生(53.6%、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龋齿问题比较突出,肥胖与营养不良状况并存,需要采取相关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2.
了解河南省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萌出、患龋、窝沟封闭及龋病充填情况,为促进儿童第一恒磨牙的早预防、早治疗及儿童口腔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5年中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工作信息管理系统中河南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河南省7~9岁学龄儿童第一恒磨牙萌出率为86.7%,患龋率为26.8%,龋均0.6;患龋儿童已接受充填的有935人,充填率为5.2%.女生第一恒磨牙的患龋率(31.3%)高于男生(23.1%)(x2=569.894,P<0.05),城市(32.3%)高于农村(18.0%)(x2=1 663.925,P<0.05).人均窝沟封闭牙数为3.3颗,男生窝沟封闭率(95.1%)低于女生(95.8%)(x2=55.083,P<0.05),农村(96.3%)高于城市(94.7%)(x2=251.108,P<0.05).结论 河南省7~9岁学龄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率较高,而充填率相对较低.儿童和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3.
了解河南省2013年城乡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开展情况,为完善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和监督体系及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河南省4个城区各抽取小学及托幼机构12所,4个县区各抽取县城、乡镇和农村的小学及托幼机构12所,对2013年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进行调查.结果 全省192所小学及托幼机构中,2013年应查验人数35 934人,实际查验25 307人,查验率为70.4%,持证率为73.0%,实际补证人数608人,补证率为8.9%.脊灰(OPV)、白破(DT)、甲肝(HAV)和流脑(EMV)的补种率高于85%,其余疫苗的补种率较低.农村教育机构接种证查验率高于城市教育机构(x2=5.167,P<0.05),托幼机构接种证查验率高于小学(x2=67.755,P<0.05),农村学校及公立学校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建立率高于城区及民办学校(x2值分别为43.392,5.064,P值均<0.05),正常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率高于中途转入儿童(x2=38.572,P<0.05).结论 河南省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较低,部分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还不够完善,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民办教育机构的指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 了解河南省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地区六年级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15年起参与河南省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的六年级学生4868人,采用《2015年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学生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口腔卫生行为中,刷牙率80.28%,每天2次刷牙率35.70%,含氟牙膏使用率7.13%,每周/天使用牙线率1.71%;项目学校学生一天2次刷牙率(38.50%)、含氟牙膏使用率(10.86%)及每周/天使用牙线率(2.35%)均高于非项目学校(32.94%,3.43%, 1.06%)(P<0.05)。饮食行为中,每天均摄入甜点及糖果率24.61%,项目学校(22.51%)低于非项目学校(26.69%)(P<0.05)。就医行为中,有就医经历的人占71.08%,项目学校(76.79%)高于非项目学校(65.43%)(P<0.05),就医原因主要为治疗(38.72%)。项目学校和非项目学校学生中,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得分均为郊县高于城市(P<0.05),刷牙率、一天2次刷牙率均为女生高于男...  相似文献   
26.
李凤娟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00-1702
目的了解某企业喷涂车间的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对该企业喷涂车间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清洗工序工作现场空气中化学物质(C-TWA)甲苯浓度为341.03 mg/m3,二甲苯为57.80 mg/m3、乙酸丁酯为229.92 mg/m3,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并检出了0.67 mg/m3的苯;其余工作位均符合要求。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该作业的目标疾病。结论该企业喷涂车间清洗工序化学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要求并检出了苯,存在一定的危害,应改进工艺,加强防护措施,减少对劳动者的损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牦牛粪便中沙门菌的增菌效果,获得分离效率高的牦牛粪便分离培养方法。方法使用沙门菌标准菌株制备含不同菌浓度的牦牛粪便模拟标本,分别使用SBG和RVS 2种增菌液,在37℃和42℃条件下进行增菌培养,然后分别接种于XLD和沙门显色培养基,观察目标菌生长情况,统计分析沙门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分离效果。同时使用上述方法对40份牦牛粪便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当样本中的目标菌浓度低时,RVS的增菌效果优于SBG;对牦牛粪便标本而言,当样本中的目标菌浓度≥103时,目标菌的分离不受温度和增菌液的影响;当温度为42℃,增菌液为RVS时对目标菌的分离不受浓度的影响。结论温度为42℃,增菌液为RVS适合牦牛粪便中沙门菌的分离。  相似文献   
28.
本校是教育部、卫生部2012年11月26日批准的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承担"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2013年开始选拔第一届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教学改革试点班(以下简称卓越班).局部解剖学是卓越班重要的基础课和必修课,知识点琐碎、易懂难记.本校卓越班是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局部解剖...  相似文献   
29.
气管内脂肪瘤(Endobronchial lipomas)是一种罕见的气道内良性肿瘤,因内含成熟的脂肪组织在胸部CT表现为均匀一致的低密度影。本文通过报道了 1例在胸部CT上表现为典型低密度影的气管内脂肪瘤,介绍了该病的发病机制、影像特征、内镜表现及治疗方法,分析并总结了以气道内低密度影为表现的疾病的鉴别诊断思路,为临...  相似文献   
30.
目的 了解河南省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实施5年后,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剂保留情况及患龋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河南省2015年参与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的8个县区,每个县区抽取1所项目学校,每所学校抽取2~3个班的六年级学生。被抽中班级中2015年进行了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的978名儿童作为实验组,符合适应症但未进行窝沟封闭的344名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其第一恒磨牙封闭剂保留及患龋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窝沟封闭5年后,封闭剂完全保留率15.84%,部分保留率55.32%,完全脱落率28.84%。实验组儿童龋病发病率及龋均(19.02%,0.44±0.87)均低于对照组(27.91%,0.54±1.00)(χ2/t值分别为11.98,-2.63,P值均<0.05),龋齿降低率为31.85%,纯收益率为8.59%。封闭剂保留率越高,龋病发病率越低(χ■=167.16,P<0.01)。结论 河南省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远期效果良好,窝沟封闭可有效预防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