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分析不同等级的呼气末正压通气( PEEP)值对冠脉搭桥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苏州市某三级医院2013年1—11月进行冠脉搭桥84例患者的资料,根据呼气末正压值不同分为三组,PEEP值等于5 cmH2O为A组(n=26),PEEP值等于8 cmH2O为B组(n=28),PEEP值等于10 cmH2O为C组(n=30)。从护理记录中获取三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入住ICU病房12 h内即拔管的患者中,A组机械通气时间为(7.3±2.4) h,B组为(7.6±2.7) h,C组为(6.8±3.2)h,各组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15,P<0.05)。结论冠脉搭桥术后选择合适的PEEP值有利于缩减冠脉搭桥患者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22.
曹芬  叶庆 《四川医学》2014,(6):648-651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免疫时期胆囊的超声改变。方法对照组50例为单纯性慢性病毒性肝炎,实验组50例为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实验组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不同免疫时期进行超声观察。两组肝功能均为正常或轻度异常。超声主要观察胆囊大小,胆囊壁厚度、胆囊腔内回声。将观察的结果与临床化验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观察胆囊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免疫时期的异常改变,主要表现在胆囊壁毛糙、胆囊壁稍厚、增厚,胆囊腔内回声欠清晰,细弱光点回声;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胆囊各观察指标比较,CD4^+T细胞数在300/mm^3以上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CD4^+T细胞数在200-100/mm^3时两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D4^+T细胞数100/mm^3以下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胆囊异常超声改变随着CD4^+T细胞计数下降更为明显,综合考虑胆囊超声各项指标的变化有助于临床评估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23.
<正>妊娠在12周前终止者称为早期流产,占自然流产的80%[1]。早期先兆流产以阴道的少量流血、下腹及腰疼痛为主要表现,但妇科检查宫口未开,无妊娠物流出,是早期流产的初始阶段,若积极治疗可以继续妊娠,若治疗不及时、症状严重则会发展为难免流产,导致胚胎死亡,严重危害母体健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国内内科住院病人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主要危险因素,为VTE的防治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内科住院病人发生VTE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的6篇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共纳入病例923例,对照1 230例。结果各因素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需要卧床72 h OR=2.69(1.69~4.30);中心静脉置管OR=4.88(2.38~9.99);恶性肿瘤OR=3.09(1.16~8.25);1个月内大手术史OR=3.34(1.27~8.79);心力衰竭OR=1.66(1.25~2.19);严重的肺部疾病OR=2.52(1.82~3.50);年龄OR=1.84(1.51~2.25)。结论长期卧床、中心静脉置管、恶性肿瘤、1个月内大手术史、心力衰竭、严重的肺部疾病、年龄是国内内科住院病人发生VTE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5.
唐兆芳  曹芬 《重庆医学》2015,(14):2009-2011
目前部分急诊就诊患者因病情需要留院观察,在留院观察期间有时需多次采血检查,以协助诊治及病情判断[1]。因留院观察患者治疗需要,会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2]。传统观念认为,血液学检查标本应从外周静脉穿刺获得,由使用中或生理盐水封管的静脉留置针采血可能会因留置针内残存的药液和封管液而影响检查结果[3]。国外研究显示,由中心静脉留置通路采集的血标本获得的检查结果与外周静脉采血获得的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经动脉留置针采集血气血标本获得的检查结果与动脉穿刺获得标本的检验结果同样有效[3‐4]。只要方法得当,如血糖、某些电解质等血液学检查可通过诸如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 )或外周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检验,不会对检查结果有显著影响[5‐6]。通过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也减少护士穿刺静脉的次数,从而减少采血所消耗的护士人力成本,减少针刺伤和血源性暴露的发生风险[3,7‐8]。为评价急诊留院观察患者经生理盐水封管的外周静脉留置针采血对血标本检查结果的有效性,本研究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比较经外周穿刺采血与经生理盐水封管留置针采血标本的血常规、血凝常规、血生化3大类共24个项目的检验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补肾安胎冲剂对流产大鼠的保胎机理。方法:将孕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寿胎丸组、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及低剂量组、黄体酮组(B~F组)6组别自妊娠第1天起灌服生理盐水、寿胎丸、补肾安胎冲剂高低剂量及肌注黄体酮,孕11天B~F组灌服米非司酮,A组灌服生理盐水,24小时后处死,观察各组大鼠的胚胎数、流产情况,检测腹主静脉血中TNF-αI、L-4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流产率显著升高,TNF-α值升高I,L-4值降低;补肾安胎低、高剂量组可降低流产率,升高血中IL-4、降低TNF-α的水平。结论:补肾安胎冲剂的保胎作用可能与其纠正Th1/Th2免疫失衡状态及降低流产率有关。  相似文献   
27.
曹芬  韦艳 《华西医学》2011,(9):1373-1375
目的探讨超声动态观察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12月53例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治疗前后的声像图特征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有腮腺、颌下腺、睾丸、附睾不同程度长大,而腮腺、颌下腺以单侧长大为主,睾丸及附睾长大多以单侧为主;53例腮腺炎合并睾丸炎经临床治疗15~20d后,腮腺、睾丸肿痛及自觉症状消失,声像图恢复正常40例,声像图基本恢复正常13例。治疗出院后全部患者均获得远期超声观察随访,分别于出院后3~4个月及4~6个月观察声像图均为正常。结论超声动态观察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在治疗前后声像图的改变对其诊断和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建立测定藤茶中二氢杨梅素(DMY)与杨梅素(MY)含量的方法,并考察藤茶中DMY与MY的热稳定性。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onex Acclaim RSLCPA2(30mm×2.1mm,2.2μm),流动相为0.1%磷酸-乙腈(78:22,V/V),流速为0.4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90nm(测定DMY,0~2min)和373nm(测定MY,2~4min)。采用加热回流方式,考察DMY与MY的含量变化。结果:DMY、MY的进样量分别在200.0~1600.0ng(r=0.9998)、5.0~56.2ng(r=0.9997)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二者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4%和99.78%,RSD分别为1.90%和1.37%(n均为9)。藤茶中DMY、MY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53%~35.01%、0~0.62%,二者总含量为0.53%~35.30%。DMY热稳定性较差,在含量测定过程中不宜采用加热方式提取。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可为藤茶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木棉花总黄酮(TFG)对CCl。致肝纤维大鼠I型胶原蛋白(ColI)mRNA和ColI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50%CCl4花生油溶液灌胃诱导Wistar大鼠肝纤维化造模,将病理检查确认肝纤维化形成的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阳性对照组(阳性组),木棉花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另外设空白组,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4周。末次给药24h后处死大鼠,RT—PCR检测肝组织中ColI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肝组织ColI蛋白质的表达,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肝组织ColImRNA表达进行相对定量。结果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均表明TFG能显著下调ColImRNA的表达(P〈0.05,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FG能显著降低肝组织ColI蛋白质的表达(P〈0.05,P〈0.01),且表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TFG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ColImRNA及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比较短波和超短波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7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组(抽签法)为超短波和短波治疗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超短波组加用超短波治疗,短波组加用短波治疗,持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整体印象改善评分、踝周径、治疗满意度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整体印象改善评分、踝周径、治疗满意度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1周后超短波组的AOFAS踝-后足评分、整体印象改善评分、治疗满意度均优于短波组(P<0.05),短波组的踝周径小于超短波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4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高频电疗均可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且疗效无明显差异;虽然超短波疗法患者接受度更高,但短波疗法电磁辐射小,对于医护人员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