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7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博兴县部分中学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博兴县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学生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各抽取50名学生,男女比例为1:1,对其近视眼、沙眼、龋齿、贫血4种疾病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2002年新生入学后普通中学学生和职业中学学生的近视眼等4种疾病的患病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5年调查显示近视眼等4种疾病普通中学学生高于职业中学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实行应试教育的普通中学学生比未实行应试教育的职业中学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因而普通中学学生的身体素质比职业中学学生的差.这也证明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2.
目的评价隧道式胸腔导管置入引流结合胸腔内灌注顺铂、高聚生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53例单侧中至大量癌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7例采用隧道式胸腔导管置入法引流,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并均用硬化剂顺铂、高聚生注入胸腔。结果胸腔积液控制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85.19%(CR 8例,PR 15例),对照组38.46%(CR 3例,PR 7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好转率优于常规穿刺组。结论采用隧道式胸腔导管置入引流结合胸腔注药治疗癌性胸腔积液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3.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针刺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4周后随访。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单项症状积分及反流性疾病问卷(RDQ)积分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火针联合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良好疗效,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变化及临床意义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重庆,630042)曹国强杨肇亨冯素珍杨映波循环内皮细胞(CEC)是活体内仅有的可作为血管损伤的特异而直接的指标。我们观察了1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及22例肺心病患...  相似文献   
175.
E-选择素mRNA在哮喘豚鼠支气管组织中的原位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选择素mRNA在哮喘豚鼠支气管组织中的原位表达曹国强杨肇亨周向东实验将豚鼠制作出哮喘模型后,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E-选择素的表达变化,旨从细胞粘附分子的角度探讨哮喘气道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的发生机理。24只豚鼠,雌雄不限,体重300~550g...  相似文献   
176.
毛宇湘教授善用对药,治疗脾胃病常用健脾和胃法、和胃降浊法、清热利湿法、养阴益胃法、活血化瘀法、疏肝理气法,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7.
摘 要:[目的]研究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共纳入216例患者,包含105例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患者,5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57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同时入组9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血清标本进行PIVKA-Ⅱ及甲胎蛋白(AFP)浓度检测。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血清PIVKA-Ⅱ和AFP的检测结果,并确定PIVKA-Ⅱ检测肝细胞癌的最佳诊断界限值。比较肝癌患者手术前后PIVKA-Ⅱ水平的变化,分析术前肝细胞癌血清PIVKA-Ⅱ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等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对于肝癌的诊断,血清PIVKA-Ⅱ的敏感度高于AFP(93.3% vs 56.2%)。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乙肝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清PIVKA-Ⅱ水平分别为7928.51±15694.26 mAU/ml、49.06±168.54 mAU/ml、104.04±259.79 mAU/ml和21.54±5.80 mAU/ml。肝细胞癌手术切除后血清PIVKA-Ⅱ水平显著下降(P<0.001)。术前PIVKA-Ⅱ值与肿瘤大小、脉管侵犯以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PIVKA-Ⅱ可用于肝细胞癌早期诊断及治疗监测,但其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中敏感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8.
计划免疫工作在3个85%达标后,各地计划免疫冷连运转的制度化、常规化、规范化已得到进一步落实和巩固。但是,近几年来计划免疫工作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特别是市区计划免疫迟、漏种现象已成为计划免疫工作的薄弱环节。为了解本地区计划免疫迟、漏种情况,我们对地直预防接种门诊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和调查方法 1998~1999年前来地直预防接种门诊进行“四苗”基础免疫的适龄儿童为调查对象,共调查1236名儿童,其中本地儿童1023名,流动儿童213名。1.2 迟、漏种的判定标准 本地儿童主要以接种证为准,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