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8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71.
目的:探讨有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电纺纳米纤维作为雪旺细胞负载支架的潜力。方法:构建有序PMMA电纺纳米纤维,以随机PMMA电纺纤维作为对照,纯化大鼠原代雪旺细胞并在纤维结构上进行培养,利用慢病毒技术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显色手段,观察有序PMMA电纺纤维的拓扑线索在定向引导SCs生长上的作用,分析细胞对纤维结构的依从性;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动态观察雪旺细胞对有序电纺纤维的依从性,从而评价有序PMMA电纺纳米纤维作为神经损伤后植入性雪旺细胞负载支架的潜力。结果:雪旺细胞在随机及有序PMMA电纺纤维上均能顺利贴壁并生长;较之随机电纺纤维,雪旺细胞对有序纤维具有更好的依从性,能够受其接触引导形成和纤维走行方向一致的定向生长,并能够生成更长的细胞突起(P=0.0079);动态的观察则进而显示SCs对有序电纺纳米纤维的拓扑线索能维持稳定的依从性。结论:有序PMMA电纺纳米纤维具有作为神经损伤后植入性雪旺细胞负载支架的潜力。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2,PAR2)对损伤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得到高纯度(>98%)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建立体外星形胶质细胞损伤模型。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立即给予生理盐水(损伤模型组)、PAR2特异性抑制剂FSLLRY-NH2(FSLLRY-NH2组)、PAR2特异性抗体Anti-PAR2 antibody(Anti-PAR2 an-tibody组)处理;对照组为原代培养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不作任何处理。应用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标志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应用CCK-8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损伤后24 h及72 h 对照组、FSLLRY-NH2组和Anti-PAR2 antibody组GFAP和Vimentin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损伤模型组,损伤后12、24、72 h对照组、FSLLRY-NH2组和Anti-PAR2 antibody组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低于损伤模型组(P<0.05)。结论: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阻断PAR2可抑制其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73.
张彪  晏怡  覃川 《河北医学》2013,(11):1624-1627
目的:对颅脑外伤继发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与预防方法的总结与探讨,寻求最佳治疗方案与预防方案,提高此类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确诊并收治入院的100例诊断为颅脑外伤继发脑梗死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患者选择在亚低温状态下进行手术治疗,并在疾病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和扩容治疗,术后采用一系列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减压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颅.内压、水肿体积的变化等情况以及预后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反应良好,颅内压明显降低,水肿体积明显减小,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的意义(P〈0.05);实验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都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对患有颅脑外伤继发脑梗死的患者实施亚低温状态下减压手术,以及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和扩容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单纯减压方法,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4.
复发性胶质瘤的神经导航手术治疗(附28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复发性胶质瘤的手术治疗及神经导航系统在手术中的作用。方法总结28例采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手术的复发性胶质瘤病人的病例资料。位于大脑半球深部者18例,浅部者8例,位于小脑者2例。手术经原切口进入者20例,改变切口者8例。结果导航平均注册误差小于2 mm。全切除22例(78.6%),次全切除4例(14.3%),大部切除2例(7.1%)。术后症状改善或不变25例(89.3%),加重3例(10.7%)。术后对21例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17例随访1年,复发2例;9例随访3年,复发5例。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应用于复发性胶质瘤手术治疗,有助于肿瘤的术中定位和切除范围的实时判断,从而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延缓肿瘤再复发。  相似文献   
75.
晏怡  孙晓川  乔俊东 《重庆医学》2003,32(9):1211-1213
目的 探讨大脑半球生殖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报道1例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本例肿瘤位于左顶枕叶,以颅内高压、偏盲为首发症状,影像学表现及术中所见与该部位其它常见肿瘤不易鉴别,经病理及肿瘤免疫组化证实为生殖细胞瘤。文献中无该区生殖细胞瘤的深入报道。结论 大脑半球生殖细胞瘤罕见,术前不易确诊,手术全切辅以放化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6.
患者,男,67岁,因“反复出现腰部及左下肢疼痛1个月余”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胀痛,并逐渐出现左臀部及左下肢针刺样疼痛,以体位变化、平卧或行走时疼痛明显。近1周症状逐渐加重。病程中无突发腰背部剧烈疼痛史,无大小便障碍。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腰骶部压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左下肢肌力Ⅲ~Ⅳ级,肌张力稍低,膝腱反射和跟腱反射减弱,双侧病理征未引出,左下肢前分痛觉减退,鞍区感觉无异常,肛门括约肌无松弛,无脑膜刺激征。腰骶段MRI显示,在L2~3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脊膜下偏左侧见一类圆形占位病变,约20 mm×20 mm,病变大部分呈…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信号调节蛋白1(ASK1)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胶质瘢痕中中间丝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
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及损伤大鼠后肢行为学和电生理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脊髓夹伤模型,设ASK1特异性抑制
剂Thioredoxin组(Trx组)、ASK1单克隆抗体组(Anti-ASK1组)、生理盐水对照组(Model组)及假手术组(Sham组),于损伤即刻
在损伤局部分别给予Thioredoxin、ASK1单克隆抗体、生理盐水各10 μl,Sham组大鼠仅打开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SCI。各组大
鼠定期(SCI后1、7、14、28 d)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GFAP、vimentin的表达,BBB评分检测大鼠后肢行为学变化,
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电生理的变化。结果SCI后1 d各组GFAP、vimentin的表达无明显差异,7、14、28 d Trx组、
Anti-ASK1组GFAP、vimentin的表达较Model组明显下降(P<0.01);SCI后1、7、14 d各组BBB评分及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
电位无明显差异,SCI后28 d,Trx组、Anti-ASK1组BBB评分较Model组明显升高(P<0.01),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潜伏
期明显缩短,波峰值明显升高(P<0.01或P<0.01)。结论抑制ASK1可减弱大鼠SCI胶质瘢痕局部GFAP、vimentin的表达,并可
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和电生理的改善。
  相似文献   
78.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8例PNSH患者床表现、CT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PNSH患者均无意识障碍,Hunt-Hess分级Ⅰ~Ⅱ级.均有头痛,呕吐15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4例,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2例.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PNSH患者临床症状轻,并发症少,预后好.应避免重复造影.  相似文献   
79.
IL-1β通过JAK2-STAT3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1β促进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采用钳夹脊髓的方法建立SCI模型)、假手术组(sham group)、IL-1β特异性抑制剂组(IL-1RA)、IL-1β组(IL-1β)及IL-1β+JAK2-STAT3特异性抑制剂组(IL-1β+AG490)。假手术组只打开椎板,不作其他处理。在术后相应时间点(术后8及12 h和1、3、7及14 d)进行大鼠后肢BBB评分,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GFAP、vimentin、p-STAT3的表达变化。结果 p-STAT3(术后第8 h和第12 h)及GFAP、vimentin(术后第7和第14天)表达趋势:模型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IL-1RA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IL-1β+AG490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IL-1β组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术后第14天,BBB评分模型组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IL-1RA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1);IL-1β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IL-1β可通过JAK2-STAT3促进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抑制IL-1β或JAK2-STAT3可减弱胶质瘢痕形成,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0.
颈椎病很常见,常见到几乎随意走进一座写字楼,针对上班的白领挨个调查,可能不会每个人都有颈椎病,但是间隔一个调查,肯定有漏掉的,而且不少. 颈椎病的频发不仅引起人们对于颈椎病的重视,也使得一大批关于颈椎保健和治疗的相关知识借助互联网蔓延.但是,传播过程中,文章的内容良莠不齐,甚至不乏鱼目混珠的内容,例如网上关于颈椎保健枕能治疗颈椎病的言论很多,事实上,其或可用于预防,但是治疗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