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31.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开办10余年来,积累了一定经验,我们在调研分析基础上,从其特征、模块、策略、方向探讨其构建,并以此为原则构建我校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具体为:从5大特征:厚基础、宽临床,重整合、分层次,调结构、建模块,抓核心、保重点,两手硬、复合型;5大模块:中医基础、西医基础、中西医临床、中医辨证技能、西医诊疗技能;5大策略:短学时、多门次,小型化、多样化,少“套餐”、多“自助”,有钢性、多弹性,要显性、多隐形;5大方向:国际化、本土化、现代化、人文化、职业化。  相似文献   
32.
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木糖醇注射液与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1994—2007年国内相关文献28篇,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木糖醇注射液除与氨苄青霉素钠和羟氨苄青霉素钠配伍后不稳定外,与其余72种常用注射剂均可配伍使用。结论木糖醇注射液是一种安全、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的输液制剂,可与多种注射剂配伍使用,但应注意放置时间和温度,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总结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股骨干骨折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自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间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的有完整资料的新鲜骨折67例,男38例,女29例:平均年龄38岁(21-75岁)。结果平均随访13个月(6-18个月),术后无感染、无不愈合发生。结论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是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剂型更换”理论属方剂学配伍理论,其定义应有多方合用时采用不同剂型“配伍”并进行不断“变化”的内容,因其体现了方剂学配伍增效理论,则可形成再次增效过程。方法以方剂学“配伍”理论为依据,说明“剂型更换”理论正确内涵。并以慢性腹泻治疗为例,证实这一理论的重要性。结果“剂型更换”配伍理论应强调群方疗疾时多剂型配伍及变化,因其符合方剂学配伍理论,故临床研究表明多剂型组合及变化的治疗组对慢性腹泻的疗效优于单一剂型变化的对照组。结论方剂学“配伍”理论是形成增效的关键,在组方过程的方方面面灵活运用配伍理论,才能在临床治疗中不断形成多次增效过程。  相似文献   
36.
齐放  徐大鹏  李明 《天津中医药》2015,32(9):567-570
四气五味理论是历代中医对中药基本性能认识的结晶,是临床辨证用药的依据之一,可以指导方剂的组方配伍。气味理论为认识中药、研究方剂配伍和临证组方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7.
疳积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厌食、消瘦、腹胀、夜不安寐、面色萎黄等,多发于3岁以下的小儿。近2年来,笔者运用加味保和丸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疳积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8个月~4岁半,其中1岁以内者9例,1~2岁者15例,2岁以上者6例。结果所治30例均有良效,食欲增加,面色转红润,睡眠转佳,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近期随访未见复发。治疗方法:1、内服方以加味保和丸为主:神曲10克,山楂15克,茯苓15克,法夏10克,陈皮10克,莱菔子15克,炒二芽各10克,鸡内金10克,白术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加减:兼气虚加太子参15克,黄芪15克;兼有热象加黄芩10  相似文献   
38.
温胆汤辨证及组方要点浅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大鹏 《陕西中医》2003,24(6):548-549
从南北朝时期始 ,温胆汤做为治疗内科杂病的名方流传至今 ,经久不衰 ,然却因其世代相传 ,广被先贤发挥活用 ,于是主治繁杂 ,临证之时常有证证混同之误 ,制方失其精要之谬 ,是故推究其证要 ,明了其方变 ,实是继承与发扬之重要举措 ,故不惴冒昧 ,试陈管见 ,以求引玉。1 辨证要点  相似文献   
39.
使药增效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大鹏 《陕西中医》2003,24(1):70-71
本文意在探讨方剂学配伍原则中使药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即调和药与引经药都以不同的形式在方中发挥着增效之功。通过对二者具体作用的深入发微 ,进而重在明确它们在方剂组成中亦有着重要功用 ,因而在制方过程中必须对其给予充分重视 ,才能确保临证能够不断组合 ,形成药少效宏的良方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试图对心肾两虚证组方治疗中的心肾相交配伍理论进行探究。方法:通过对古方治疗心肾两虚证组方配伍规律的探讨,对心肾相交四法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与总结。结论:从古方治疗心肾两虚证的组方配伍规律可知,组方始终应以恢复心肾水火相交互生的生理机制为核心配伍思想。提示:对祖国医学的继承,不能流于望文生义的肤浅之学,而应倡导精研国学的严谨学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