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0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医药卫生   363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1.6一二磷酸果糖(以下简称FDP)系葡萄糖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调节心肌能量代谢,可改善心肌的缺血缺氧症状。但FDP的主要成份是果糖对血管壁刺激大,可引起穿刺部位局部疼痛,FDP静滴时要求应快速给药,一般5克FDP以5至10分钟内  相似文献   
22.
患者女性,21岁,因发热、腹泻1天于1994年8月1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天因心慌不适,在当地赤脚医生处诊治诊断不详,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参脉注射液30ml+辅酶A300u准备静滴,但因农忙当天未进行,于第二天下午输入前日配  相似文献   
23.
24.
研究汉防己甲素(Tet)对硫唑嘌呤(Aza)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分为三组 :①对照组 ;②Aza组 ;③Aza Tet组。给药量分别为Aza25mg/kg·d。Tet30mg/kg·d,测定用药1wk和2wk时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等肝功能指标以及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全血谷胱甘肽含量(GSH) ,并作病理观察。结果用药1wk及2wk后 ,Aza组大鼠血清ALT、AKP、MDA含量均显著升高 ,TP、Alb、SOD、GSH含量均显著降低 ;合用Tet组则上述变化不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病理学检查发现合用Tet组病理改变较轻微。结论Tet对Aza致大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推测此作用与其抗脂质过氧化物、增加内源性解毒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25.
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内科学教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本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内科学教学的优势、如何合理地开展多媒体内科教学工作进行了探讨,并对内科学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6.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同样需要对实习医生进行医患沟通教育。教学医院的老师或上级临床医生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医患关系、医患矛盾,学习医患沟通的方法、技巧,全面培养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27.
锡的测定方法很多,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阳极溶出法,吸附伏安法,电位溶出法等。多数方法灵敏度较低,适于测定罐头食品中的锡。我们在实验中发现在草酸介质中,以表面活性剂增敏,用微分电位溶出法可测定1μg/LSn(Ⅳ),此法适用于天然水中痕量锡的测定。  相似文献   
28.
1995年1月~2003年3月我科应用掌背动脉逆形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28例,随访1~3年,均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9.
赵建疆  张霞  晋慧芬 《护理研究》2005,19(29):2677-2677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的急症,近年来发生率日趋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明显提高脑出血病人的存活率,减少并发症.我院自1999年7月-2004年12月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5例.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10例正常乳腺组织、30例乳腺不典型增生及30例乳腺导管癌进行细胞核的形态学计量研究,检测5项核参数,即面积、周长、长短轴比、直径和圆度。结果表明:不典型增生Ⅱ级。不典型增生Ⅲ级与乳腺导管癌Ⅰ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间有显著的及非常显著的差异性(P<0.05,P<0.01)。因此不典型增生Ⅲ级是真正的癌前病变,与乳腺癌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但Ⅱ级不典型增生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