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9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1,ABCA1)是一种以ATP为能源进行物质转运的膜蛋白,其主要转运底物是胆固醇、磷脂等脂类物质。ABCA1在胆固醇逆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transport,RCT)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生成起始步骤中起重要作用。此外,ABCA1还具有参与调节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等功能。ABCA1的表达受到多种物质高度调控,其中LXR/RXR、PPAR等信号在调节ABCA1表达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来有关ABCA1的结构、分布、表达调控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作一综述,探索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健康家兔,随机分4组(A组:单纯高脂饲料喂养,B组:普通饲料喂养,C组:高脂饲料喂养+吉非罗齐,D组:高脂饲料喂养+普伐他汀)。测定各组血脂水平。组织切片行Wergert弹力纤维染色和PCNA免疫组化染色。行形态学观察及形态计量分析。结果:①C组、D组较A组血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01);②A、B、C、D组皆有PCNA表达,A组较B、D组PCNA阳性细胞数、阳性百分率显著增高(P<0.001),但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0);③A组较B组、C组及D组管壁面积显著增大,管腔面积显著减小(P<0.05)。结论:普伐他汀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其机制与普伐他汀能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及抑制动脉壁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动脉球囊损伤后 ,左旋精氨酸抑制内膜增生的机制。方法  36只健康家兔随机分成球囊损伤组(A组 ,n =12 )、球囊损伤 +L -Arg组 (B组 ,n =12 )、假手术组 (S组 ,n =12 ) ;每组再随机分成术后 7天处死和术后 2 8天处死两个亚组 (n =6 )。A、B组行右髂动脉球囊损伤术。B组从术前 3天至处死时经静脉注射L -Arg 95 0mg·Kg-1·d-1。组织切片行PCNA免疫组化染色 ,行形态学观察及形态计量分析。结果 A、B、S组皆有PCNA表达 ,A7组较B7、S组PCNA阳性细胞数、阳性百分率、增殖指数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应用L -Arg可抑制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的增生 ,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L -Arg能抑制动脉壁细胞PC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4.
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冠脉内支架术 (Stenting)为主体的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术后血管再狭窄发生率较高影响了其远期疗效。因而 ,防止再狭窄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冠脉介入术均有一共同的病理变化过程 :术中对血管内膜甚至中膜造成一定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在此基础上术后出现内膜增生是再狭窄形成的重要环节。关于内膜增生的机制 ,国内外学者研究较多 ,特别是近年来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成果 ,为今后如何在分子水平防治再狭窄提供了理论基础。下面就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45.
背景普罗布考是一降脂药,同时具有抗氧化特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其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降低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巨噬细胞后清道夫受体CD36表达的抑制效应。方法用不同浓度的Ox-LDL刺激人单核细胞系THP-1源性巨噬细胞及用不同浓度普罗布考和核因子κBp65(NF-κBp65)特异性抑制剂(PDTC)预处理细胞后再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CD36和NF-κBp65的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CD36和细胞核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HP-1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后,CD36和NF-κBp65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不同浓度的Ox-LDL刺激后,CD36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增加,同时伴NF-κBp65 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PDTC和普罗布考干预后,NF-κBp65和CD36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结论Ox-LDL可以通过NF-κBp65途径上调巨噬细胞CD36的表达;而普罗布考则可以抑制CD36的表达,这种作用与抑制NF-κBp65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不同浓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荷叶生物碱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佛波酯(PMA)诱导THP-1源性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以不同浓度的ox-LDL孵育其24h;50mg/L的ox-LDL孵育使该细胞成为泡沫细胞,再以不同浓度荷叶生物碱对其进行干预24h。以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不同浓度ox-LDL及荷叶生物碱干预下各组细胞ABCA1的表达。以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细胞。结果:镜下:ox-LDL处理组细胞内脂滴的大小与多少随着ox-LDL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荷叶生物碱浓度的升高而减少。ABCA1mRNA表达量:ox-LDL各组的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25mg/L组:(1.4677±0.0907),50mg/L组:(2.0510±0.1065),100 mg/L组:(1.5356±0.0903)比0mg/L组:(1.00),P均〈0.05],荷叶生物碱各组细胞的表达量[荷叶生物碱25mg/L:(1.0460±0.0580),50mg/L:(0.8391±0.0661),100mg/L:(1.1003±0.0752)]表达量均较单纯50mg/L ox-LDL干预组(0.5136±0.0632)明显升高(P均〈0.05)。ABCA1蛋白的表达与ABCA1mRNA表达水平改变相一致。结论:ox-LDL可上调PMA诱导的THP-1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内ABCA1的表达,使其细胞内脂质蓄积。荷叶生物碱既使上述细胞内ABCA1表达上调,又使其细胞内脂质蓄积减少。  相似文献   
47.
概述了荷叶生物碱的化学成分及其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抑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提出了荷叶产品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扭转与N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之间的关系,探讨左室扭转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10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41名健康人左室旋转和左室扭转峰值角度及相应达峰时间,分析上述指标与血浆NT—proBNP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旋转(心尖位和心底位)和左室扭转峰值角度均显著减小,左室旋转和左室扭转相应达峰时问则均显著延长,而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P〈0.01)。②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与年龄、心尖位旋转达峰时间和左室扭转达峰时间呈正相关,与心尖位旋转峰值和左室扭转峰值呈负相关。③多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将年龄等危险因素调整后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同左室心尖位旋转峰值和左室扭转峰值具有独立负相关关系。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旋转和扭转运动减低;其NT—proBNP水平与左室心尖位旋转峰值和左室扭转峰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溶栓治疗后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趋势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发病后24h内入院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188例,根据患者最终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四组:A组(n=50):行急诊PCI治疗,住院期间第5~7d行第二次PCI治疗;B组(n=48):仅行急诊PCI治疗;C组(n=46):给予静脉溶栓治疗,住院期间第5~7d行择期PCI治疗;D组(n=44):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测量不同时间点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根据患者入院24hNT-proBNP值,将患者分为:0~299pg/ml组、300~899pg/ml组及≥900pg/ml组,记录三组患者住院期间、随访半年内及1年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对PCI术后NT-proBNP水平与随访1年时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四组患者入院24hNT-proBNP水平均达峰值,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A、B两组比较,AMI后45d、半年、1年时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与A、B组比较,入院后各时间点NT-proBNP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D两组比较,AMI后第11d、随访第45d、半年及1年时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水平0~299pg/ml、300~899pg/ml及≥900pg/ml三组患者住院期间、随访半年及1年时MACE发生率均呈递增趋势;其中0~299pg/ml组、300~899pg/ml组患者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此两组与≥900pg/ml组比较,MACE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时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患者各时间点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再狭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水平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及溶栓治疗后近、中期预后及1年时冠状动脉再狭窄具有临床价值;急诊PCI及择期二次PCI对降低NT-proBNP水平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的变化及评价心肌缺血再灌注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60例急性STEMI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根据PCI术后90 min心电图上ST段回落情况分为ST段完全回落组(ST段回落≥70%,n=92)和ST段不完全回落组(ST段回落70%,n=68)。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0min血清IMA浓度,计算PCI前后IMA的变化(δIMA),同时检测术前及术后4 h,8 h,12 h,24 h血清肌钙蛋白(cTnI)峰值,术后第二天血清hs-CRP水平。δIMA与ST段回落程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δIMA对术后ST段回落程度的预测价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来评估。结果与ST段完全回落组比较,ST段不完全回落组血清δIMA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cTnI峰值及hs-CRP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δIMA与ST段回落程度的相关系数r=0.525(P0.01)。以δIMA=19.505U/ml为截点,对预测ST段完全回落的阳性预测值为77.2%,阴性预测值为69.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4(95%CI:0.723~0.865,P0.01)。结论对STEMI并行PCI的患者,其再灌注早期血清IMA的变化能较好的预测心电图ST段的回落幅度,IMA作为早期缺血损伤指标是评估心肌缺血再灌注治疗效果的早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