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47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目的探讨丹酚酸B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的修复作用,以期为脊髓损伤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制作SCI模型,利用BBB评分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用HE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对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及GFAP和NGF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逐渐改善,C、D组BBB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1)。脊髓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受损脊髓较模型组有明显修复,胶质细胞增生活跃,损伤周围可见相对完整的神经细胞。从免疫组化的结果来看,各组大鼠的GFAP和NGF均有表达,A组GFAP和NGF阳性细胞面积高于B、C、D组;C、D组高于B组(P〈0.01);D组又高于C组(P〈0.05)。结论 BMSCs移植对损伤后的大鼠脊髓有保护作用,丹酚酸B能协同BMSCs促进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72.
张晓君 《眼科》2011,20(6):364-366
视神经萎缩在眼科临床较为常见,患者通常有不同程度视功能损害。导致视神经萎缩的原因不同其临床表现和视功能预后也有所不同,应区分病因分别对待。在临床工作中可根据视盘形态的差异鉴别视神经萎缩,应注重区分视神经萎缩与先天性视盘形态异常、孤立性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与系统性神经系统疾病所致视神经改变以及视神经的生理性变异等。正确认识视神经萎缩,对于判断其病因,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保护患者视功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3.
神经眼科学作为一门神经病学与眼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其疾病范畴涉及所有表现为眼部症状体征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神经系统损害.由于脑与眼之间广泛的解剖生理联系,脑血管病不仅是神经病学领域内临床和研究工作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疾病,也因其常见的眼部表现而成为神经眼科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近年来,逐步演化出血管神经眼科(vascular neuroophthalmology)概念[1].血管神经眼科学是神经眼科学的进一步纵深分支,涵盖所有因血管因素导致的视功能障碍、眼球运动障碍以及瞳孔变化.临床表现依损害部位、受累血管大小、种类、分布而异,症状可涉及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一过性黑矇、视觉感知障碍、眼肌麻痹、复视、瞳孔异常等.  相似文献   
74.
6月30日以来,持续强降雨导致了长江中下游等地洪涝灾害。
  救灾官兵从被淹成“孤岛”的村子里救人、送物资,顾不上吃饭、休息扛沙袋堵管涌,帮助积水的车站、地下通道排水……
  在严峻的抗灾形势下,武警官兵、消防队员们的奋战让我们感动和心疼,和他们接力的还有无数平凡岗位上的平凡人,他们曾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了这次抗洪。
  生活在当地的人也许猛然一回头,会发现其中就有自己的熟人,他们可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邻居好友、老师同学,或者是你曾经听说过的小有名气的救灾“老兵”。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2B,NR2B)基因GRIN2B启动子区多态性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从功能学方面阐述GRIN2B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SAD)的关系。方法选取双荧光报告基因系统(pGL3-Basic及pRL-TK)为报告基因载体,用基因重组和定点突变技术构建含不同基因型的GRIN2B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转染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和人宫颈癌上皮(HeLa)细胞,计算不同环境下各启动子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relative luciferase activity,RLA)。结果在细胞未处理情况下,pGL-TCTG和pGL-GACA两者的RLA没有差异(SH-SY5Y细胞中P=0.149;HeLa细胞中P=0.288),而pGL-TATG的转录活性与pGL-TCT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转录活性约增加1.5-1.7倍(SH-SY5Y细胞中P=0.000;HeLa细胞中P=0.000);所检测的三种GRIN2B启动子质粒在血清剥夺、Na2S2O4、H2O2及Aβ25-35干预下的RLA与非处理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421C/A碱基的改变,可引起GRIN2B启动子启动活性的改变,-421C型质粒下调了GRIN2B启动子的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76.
患者女,23岁.剖宫产手术后2 d双眼视力下降来我院眼科就诊.患者孕41周行剖宫产(孕1产1),娩出正常男婴,手术顺利,出血不多.手术后2 d出现双眼视力下降,伴轻度头痛,无惊厥发作.血压最高22.6/13.3 kPa(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77.
目的对分离于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肠炎的病原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进行了主要理化特性方面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指征检验及系统发育学分析,为对该菌的有效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对死于肠炎病的鱼中分离到的5株病原嗜水气单胞菌(HC960715-1至HC960715-5),按常规方法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主要生化及药物敏感性的检测。同时,择代表菌株(HC960715-1)进行16S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测定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5株供试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表现一致,代表菌株(HC960715-1)的16S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429bp(GenBank登录号:AY966887),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气单胞菌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在98%和100%。结论根据表观分类学指征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供试5株菌均为嗜水气单胞菌。对37种供试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在株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8.
泥鳅气单胞菌感染的检验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一起养殖泥鳅病害进行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病原等方面的检验,旨在明确感染症的特征及相应的病原菌。方法随机取6尾病死泥鳅的肝及溃烂组织做细菌分离,对分离菌进行形态特征、生长表现、理化特性及代表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等方面的鉴定明确细菌种类。选择代表菌株制备成3×108CFU/ml的菌液,分别经腹腔、肌肉途径感染健康泥鳅,测定其致病作用;对鉴定后的菌株以琼脂扩散法(K-B)做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被检病死泥鳅的下颌部肌肉溃烂,肝脏及脾脏肿胀等。从肝、溃烂组织均检出了纯一的同种细菌,经鉴定表明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Kluyver and van Niel1936)的新种并定名为泥鳅气单胞菌(Aeromonals misgurnussp.nov.)。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对泥鳅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用37种抗菌类药物所做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株间无明显的敏感与耐药性差异。结论所检病例为细菌性败血感染症,其病原为泥鳅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应用美托洛尔,对照组应用硝酸异山梨酯,对比观察两组用药治疗后心绞痛缓解情况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2.1%,对照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7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ST-T段复常治疗组总有效率86.8%,对照组总有效率6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美托洛尔是一种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较为理想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80.
糖尿病血瘀症研究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血瘀证在糖尿病中具有普遍性,对此主要从临床特征,病理生理基础,客观诊断指标,治法及方药等方面论述了糖尿病血瘀证的现代研究进展,糖尿病血瘀证可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前者可从舌脉症辨别,后者则无宏观表现可察,运用现代科技善于血流变性,微循环,血小板和内皮功能及相关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有利于揭示糖尿血瘀症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合理的量化诊断指标,指导血瘀证分期分级论证,识别隐性血瘀证,早期诊断和治疗,从瘀论治糖尿病是近年治疗糖尿病的一大进展,血瘀证常和它证相兼存在,治疗亦为活血化瘀和它法并用,目前临床中应用的治法有:补肾活血法,健脾活血法,益气养阴活血法,化湿行瘀法,温阳化瘀法,泻热逐瘀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