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0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骨盆骨折X线表现及轴向CT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时骨盆前后位、出口位、入口位X线表现及轴向CT表现的差异,确定不同部位骨盆骨折投照的最佳位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5例骨盆骨折患者骨盆前后位、出口位、入口位X线片及轴向CT片。将骨折表现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分别观测同一部位骨折在不同位置X线片及CT上的表现程度。结果耻骨联合分离程度在各种投照位置上无明显差异。耻骨支、耻骨体、坐骨、骶孔和L5横突,移位程度在出口位上表现最明显。骶髂关节分离,骶骨翼、髂嵴骨折在入口位上表现最明显。骶骨压缩骨折,半骨盆向后移位,水平旋转不稳在入口位X线片上最明显。垂直旋转不稳在出口位片上最明显。CT在诊断骶髂关节分离及骶骨骨折有独特价值。结论骨盆骨折应首先摄前后位X线片,根据骨折部位,进一步摄入口位、出口位X线片。并根据骨折的表现判断其稳定性,指导临床治疗。CT在诊断骶骨骨折,骶髂关节分离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自制跟骨解剖钢板及易断螺栓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同时研究其固定跟骨骨折的有效性。方法:将16具新鲜足标本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轴向加压损伤试验,制成跟骨骨折模型,并记录试验组标本的最大栽荷及最大足弓位移。试验组标本采用自制钢板螺栓系统进行内固定,对照组行传统AO钢板螺钉固定。完成固定后进行轴向加压试验,测量并记录两组标本的最大载荷、足弓位移和跟骨增宽。结果:试验组标本发生跟骨骨折时的最大栽荷、足弓最大位移分别为(5711.19±86.55)N和(18.57±2.79)mm,经自制钢板螺栓系统固定后的最大载荷及负荷600N时的足弓位移、足弓最大位移、跟骨增宽分别为(7866.74±181.58)N、(1.54±0.87)m/l/、(19.35±3.64)mm和(0.54±0.37)mm。对照组跟骨骨折模型经AO钢板螺钉固定后,测得最大载荷及负荷600N时的足弓位移、跟骨增宽分别为(6702.94±241.06)N、(3.31±1.07)mm和(1.73±0.69)mm。试验组标本行内固定前、后进行比较,最大载荷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最大足弓位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后两组标本之间比较,各参数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跟骨骨折经自制内固定系统治疗后完全能达到正常足的生物力学性能,并能维持足弓强大的载荷,跟骨解剖钢板及易断螺栓系统的固定强度和效果均优于AO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83.
拇外翻截骨矫形术患者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5年9月至2007年1月收治201例拇外翻患者,经正确的护理及康复指导,脚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均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4.
髂骨移植并发症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髂骨移植的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研究1990年~2005年10月828例髂骨移植患者,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浅感染45例;深部感染10例;局部血肿60例;深部血肿4例;神经损伤30例;血管损伤3例,均发生在髂骨后部取骨时,为臀上动脉断裂;髂骨骨折2例,腹壁疝1例.[结论]取骨位置及操作不当是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了解髂骨解剖特点,正确选择取骨位置、微创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5.
骨盆骨折血管损伤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血管损伤是骨盆骨折的严重并发症 ,往往引起大出血及休克 ,并且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最近文献就报道不稳定骨盆骨折死亡率为 10 %~ 2 0 % [1、2 ] ,Cook[3 ] 报道为 45 %。骨盆骨折出血的死亡率更高 ,Brown[4] 报道死亡率为 60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 ,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 ,交通事故也相对增多 ,骨盆骨折已成为仅次于颅脑损伤的一种严重创伤。近年来不少学者对骨盆血管解剖及临床损伤做了研究。1 骨盆结构特点骨盆呈环状 ,由 3块骨组成 ,一块骶骨及两侧髋骨 ,髋骨由髂骨、坐骨、耻骨组成 ,这个环的形成无内在稳定性 ,它需要韧带支持及…  相似文献   
86.
移位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与全髋置换术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内固定和全髋置换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50例65岁以上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透视下闭合复位三枚平行空心螺钉内固定,另一组行全髋置换术。有精神障碍共19例。结果 全髋置换组术后1年内Harris髋关节评分优于内固定组,而病死率两组无差异。有精神障碍者全髋置换术后并发症多与内固定组。分别为32%及5%,在精神正常者则相反,分别为12%和60%。2年病死率在有精神障碍者为8/19,精神正常者为3/31(P<0.001)。结论 对有错位的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若精神正常或对功能恢复要求较高,应行全髋置换术。  相似文献   
87.
髋臼生物力学实验中骨盆位置选择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盆骨折由高能量创伤所致,随着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增多,骨盆骨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开放性骨盆骨折是严重致命性创伤。由骨盆骨折波及髋臼,由髋关节中心性脱位所致髋臼骨折,治疗难度较大。对移位的髋臼骨折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但髋臼骨折固定方法优劣,需要生物力学实验验证,同时生物力学实验推动骨外科学向新的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间断拔钉是否可降低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率.方法:取本地自然放养的健康成年山羊18只,建立双侧股骨颈骨折后三枚加压螺纹钉固定的模型,随机取羊的一侧为实验侧,分别于术后4、8、12周各拔一钉;另一侧为对照侧,术后12周时三枚钉一起拔出.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于术后8、12、16周处死取材.期间做X线检查,核素骨显像及组织学检查对比两侧愈合情况有无差别.结果:骨同位素显像血流相及血池相显示A组、B组实验侧动脉灌注及静脉回流较对照侧通畅,静态相显示实验侧血运优于对照侧;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在血管生成、编织骨生成、坏死骨清除等阶段实验侧均优于对照侧.结论:应用间断拔钉法治疗股骨颈骨折,可改善股骨头血运,降低股骨头的坏死率.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跟腱滑囊炎的诊断性分型及其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6-01诊治的196例跟腱滑囊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自行设计诊断性分型。Ⅰ型,跟骨后结节增生不明显,长时间行走或站立有轻度疼痛;Ⅱ型,中度跟骨后结节增生,不伴有跟腱止点钙化,行走时出现疼痛;Ⅲ型,重度跟骨后结节增生伴跟腱钙化,行走时出现疼痛;Ⅳ型,重度跟骨后结节增生,长期病变造成跟腱断裂。本组Ⅰ型42例,Ⅱ型68例,Ⅲ型62例,Ⅳ型24例。Ⅰ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Ⅱ~Ⅳ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 17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4(1.8~5.3)年。5例Ⅰ型患者非手术治疗无效,1年后手术切除跟骨后结节。2例Ⅳ型患者踝关节背伸活动度稍差。171例恢复正常生活,未诉特殊不适。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平均0.8(0~2)分,AOFAS评分平均91.7(88~96)分。结论跟腱滑囊炎诊断性分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针对不同患者合理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0.
外翻畸形的矫正依赖于手术治疗,其外科治疗极具挑战性。通过查阅文献,国内知名专家与部分对外翻的治疗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经过反复的讨论修改,撰写成我国首部《外翻外科治疗专家共识》,供骨科、尤其是足踝外科同仁们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检查和评估、外翻的分类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常用术式的适应证与矫形能力评价,还介绍了可能发生的外科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