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7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应用颈椎前路减压治疗7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54例,女16例;单间隙10例,双间隙54例,三间隙6例。术前术后按照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年,神经功能平均改善率为58.5%,有效率为97.1%,优良率为82.9%。术前评分4~13分,平均10分,术后末次评分7~16分,平均13.9分。本组病例均获得良好效果,前路直接减压彻底、效果好。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应尽早手术,充分、彻底的前路减压可取得优良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2.
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手足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手足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36例手足部骨折,其中掌骨骨折20例,指骨骨折6例,跖骨骨折6例,趾骨骨折4例,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愈合率100%。结论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手足部骨折,辅以早期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疗效,是手足部骨折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3.
肌肉结核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外结核一般多见于骨骼与关节 ,肌肉结核比较少见 ,我科于 1999年收治 1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 ,4 8岁 ,已婚 ,因右小腿无痛性肿块 2个月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 ,无盗汗、食欲不振、消瘦、发热等症状。查体 :神清 ,一般情况好 ,心肺无异常 ,腹软。右小腿皮肤色泽正常 ,后方可触及约 8cm× 9cm× 3cm大小实质性肿块 ,质中 ,无波动感 ,与周围境界不清 ,压之有酸痛 ,各关节活动好。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沉正常。B超示右小腿实质性肿块。X线示胸片无异常 ,右胫腓骨无异常 ,后方肌肉内见肿块阴影。入院后择期行肿块切除术 ,术中见右…  相似文献   
34.
张兴祥 《中外医疗》2014,33(4):37-38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在该院自2011年12月-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100例开颅手术治疗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感染),另一组为对照组(未感染),每组有患者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GCS评分、手术时间、是否伴有切口脑脊液漏、手术次数、术后白蛋白水平等指标,分析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GCS评分〈8分、患者切口脑脊液漏、患者手术后白蛋白〈35g/L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差异有统计这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GCS评分、患者的手术次数、手术时间等都是影响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采取有效办法防止患者颅内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治疗工作现状,使用卡马西平与阿米替林联合治疗,分析该治疗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使用卡马西平治疗,研究组使用卡马西平与阿米替林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疼痛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理状况、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理状况、疼痛情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使用卡马西平与阿米替林联合治疗可有效平复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心理状态,缓解疼痛,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Hangman骨折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 15例Hangman不稳定骨折行颈前路C2-3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术后颈托外固定3个月,门诊随访术后功能。结果 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5个月(6~24个月)。患者术后3个月X线片提示患椎有骨性融合表现,1例C2椎体1枚固定螺钉轻度移动,未出现椎体移位、成角并发症,15例均无切口感染和神经损伤加重,其中6例不全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颈前路C2-3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方法治疗颈椎Hangman骨折拥有固定可靠、有效维持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37.
用RIA方法测定了未孕妇女50例、早孕75例,中孕62例、宫外孕69例、胎停育9例、葡萄胎105例、绒毛膜癌2例、睾丸胚胎癌4例之血清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其数值范围分别为24~33,32 596~61 263、14 873~25 562、1917~3 607、902~2916,119 231~505 359IU/L(95%可信限)、统计学分析结果除宫外孕与胎停育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别外(p>0.05),其它各组均差别显著(p<0.01),同时还分析了绒毛膜癌、葡萄胎,睾丸胚胎癌治疗过程中血清HCG变化。由此可见血清HCG测定对上述例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有帮助。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应用ApoFix椎板钩在齿状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Apofix椎板钩治疗新鲜齿状突骨折(AdersonⅡ型)17例,陈旧性骨折1例,均伴有寰枢椎不稳,并有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活动受限.术前行颅骨牵引,使用ApoFix椎板钩作寰枢椎内固定并植骨.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齿状突骨性愈合,寰枢椎复位并融合,无脱钩及断管.结论:使用Apofix椎板钩手术,操作简单,寰枢椎复位佳,固定可靠,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综述了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设计与制造的发展现状。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骨组织工程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然而迄今为止临床上对创伤、感染和肿瘤切除后所造成的大范围的骨缺损仍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骨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是寻求用来作为细胞移植与引导新骨生长的细胞支架,作为细胞外基质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40.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2%,而关节内骨折占75%。我院自2002年至2005年2月采用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16例17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