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4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1.
目的:探讨运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1至11月本科收治的7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CTA检查,然后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TA对脑动脉瘤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本组79例患者CTA共检出46例52个动脉瘤,DSA检出48例55个动脉瘤;CTA检出非动脉瘤病灶52个,DSA检出非动脉瘤病灶56个。以DSA为“金标准”,CTA对脑动脉瘤诊断的敏感度为94.5%(52/55),特异度为92.9%(52/56)。结论:使用CTA检测脑动脉瘤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线粒体 D-loop 区微卫星(MSI)D310 和 D16184 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不稳定性。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筛选100例初诊未治及治疗的 AL 患者 D-loop 区 HV-1和 HV-2。对迁移异常者进行测序,结果与剑桥标准序列(rCRS)和mtDB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其突变情况。比较各组组中 D310 和 D16184 的突变率。结果 100例AL患者中,D310总突变49例(49.0 %),未治疗组40例中突变13例(32.5 %),治疗组60例中突变36例(60.0 %),治疗组高于未治疗组(P<0.05);D16184总突变32例(32.0 %),未治疗组突变8例(20.0 %),治疗组为24例(40.0 %),治疗组高于未治疗组(P<0.05)。结论 D310和D16184在AL中存在较高的突变率和多种突变类型,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化疗可能增强微卫星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1.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坛紫菜多糖(P1、P2、P3)和原料多糖(P)的抗疲劳作用。方法连续给药2周,观察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坛紫菜多糖对小鼠爬杆时间的影响;对小鼠游泳时间的影响及小鼠肝糖原变化的影响。结果降解产物能提高体内肝糖原含量,且能显著延长小鼠的游泳和爬杆时间,这一作用随降解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降低而减弱,作用大小依次为P1>P2>P3。原料样品P能提高小鼠体内肝糖原含量,显著延长小鼠爬杆时间。结论降解产物能提高小鼠耐疲劳时间,促进肝糖原合成,发挥肝脏保护和促进体能恢复的作用,其功效强于原料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二维应变(2DS)与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TVI)测量正常人心肌应变和应变率的一致性. 方法 采集30例正常人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心尖左室长轴二维灰阶与组织多普勒动态图,应用2DS与TVI两种方法 分别测量各节段心肌长轴收缩期峰值应变(S)及应变率(Sr)并作对比. 结果 2DS左室应变测值为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增加(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应变率测值为心尖段最高.TVI左室应变及应变率测值在各平面节段变化不稳定,无明显的规律性.2DS所测正常人左室心肌绝大多数节段长轴S及Sr与TVI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二维应变(2DS)与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TVI)在检测正常人左室基底段到心尖段心肌应变及应变率改变的规律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李强  李宜云  张全斌 《江苏医药》2012,38(4):482-483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病变深在颅内、病因多样、发病凶险等因素导致病死率很高,据统计达10%-33%.长期以来,临床上对于此病的治疗多采取降颅压、抗凝及针对病因的药物治疗,缺乏更为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们对6例起病急剧,临床症状较危重,血栓范围广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实施了抗凝基础上的动静脉联合介入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双胆囊(CGD)甚为少见,为一种潜在复杂畸形,术前不易做出诊断。本文报告1例术前经实时超声显像诊断的CGD。患者59岁,因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就医。轻度食饵性肥胖,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女,12岁。因大脑前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8年,拟复查,于2013年7月10日收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患者因头部轻微外伤,于当地医院就诊,体格检查无特殊,头部CT显示左侧额叶高密度影伴钙化(图1),排除出血可能后,进一步行头部MR检查(图2),发现左额叶血管流空影遂转入我院,全脑DSA提示右侧大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心肌磁共振显像(MRI)、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超声心动图对比X线左心室造影(LVG)检测左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患者同期分别行左心室造影、心肌磁共振显像、核素心肌灌注显像(30例)及超声心动图(38例)检查,测定左心室功能。将左心室造影作为标准,与其它3种影像学方法比较,行相关性及一致性分析。结果:心肌磁共振显像与左心室造影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和射血分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98、0.96(P均<0.001),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左心室造影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90、0.93(P均<0.001),超声心动图与左心室造影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0.74、0.69(P均<0.001)。心肌磁共振显像与左心室造影所测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和射血分数一致性范围分别为(-21.4±31.8)ml,(-7.7±25.0)ml,(-2.2±8.8)%。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左心室造影的一致性范围分别为(-36.8±53.1)ml,(-15.2±32.2)ml,(-2.6±11.0)%。超声心动图与左心室造影的一致性范围分别为(-80.9±95.8)ml,(-47.5±96.0)ml,(3.6±21.1)%。结论:心肌磁共振显像检测心功能准确、可靠,与左心室造影相关性明显,一致性好。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左心室造影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一致性偏差。超声心动图左心功能测值较左心室造影有明显偏倚,一致性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归纳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特征表现及其相关病理基础的认识,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为PSH共19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患者MSCT图像特征表现,并对具有较高特异性的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基础进行分析。结果:(1)18例单发,1例多发(2个病灶),共20个病灶;其中11个(约57.9%)病灶为周围型,9个病灶为中央型。(2)所有病灶界限清楚,呈圆形或卵圆形;4例(约21.1%)病灶呈浅分叶,3例(15.8%)病灶内见小点钙化。(3)所有病灶均呈不同程度持续性渐进性强化;14例病灶边缘见“血管贴边征”,4例见病灶周缘伴“肺气肿带包绕征”,5例病灶周围见磨砂玻璃征象,即“晕征”。(4)增强扫描,5例病灶呈均匀性强化,14例病灶呈不均性强化,有明显强化区及未强化区,这与病灶内血管瘤样区、乳头区、实变区和硬化区组织成分以不同比例混合存在相关。结论:中年妇女患者肺门旁或肺外带单发的光滑圆形或卵圆形结节,增强后不均性强化;病灶周围出现“血管贴边征”,“肺气肿带包绕征”和“晕征”征象,高度提示PSH诊断;明确诊断仍需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改进颅内动脉瘤手术入路,以最小的创伤来取得动脉瘤显微手术的最佳疗效。方法 根据颅内动脉瘤所在位置,精确设计“锁眼”手术入路,以2cm左右直径的骨窗进行颅内动脉瘤夹闭等手术。68例手术中,眶上额下经眉弓入路65例,翼点入路2例,乳突后入路2例,额部中浅旁入路1例。结果 68例患73个动脉瘤,行70次“锁眼”显微手术,共有71个动脉瘤行夹闭术,其中5例为多发性动脉瘤,予一次手术夹闭,3例为同侧入路,2例为双侧入路;另行动脉瘤孤立术、包裹术各1例;术后死亡4例;所有手术无术后感染、出血及脑脊液漏等手术并发症。结论 “锁眼”手术创伤小,疗效佳,外观影响少,费用节省,是动脉瘤显微手术有效和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