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9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报告1998年底~1999年初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流行情况。1 临床资料1.1 病例:1998年12月~1999年2月(3个月)NICU16例痰培养MRSA阳性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年龄47~89岁,平均(67±12)岁;14例进入NICU后2~14日〔平均(7±3)日〕痰培  相似文献   
12.
应用办公自动化(OA)系统,可在OA公告栏发布感控信息,设置医院感染督查结果反馈流程,设置消毒剂准入审批流程,设置院感处专属文件柜上传感控资料以及医院感染管理法规及知识在线考试。借助OA系统可使院感督查结果反馈流程在15天内完成,医院感染漏报率也从8.5%降低至2.58%,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医院感染漏报率抽样调查方法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出一种既节省人力和时间,又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医院感染漏报真实情况的漏报率抽样调查方法,使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更加完善,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方法采用两种抽样调查方法对医院2006-2008年的医院感染漏报情况进行回顾性抽样调查,将抽样调查得到的漏报率(样本率)与全面监测得到的实际漏报率(总体率)进行比较,观察二者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3年同一年度内每周顺延1d抽查全部出院病历得到的抽样漏报率(6.19%、9.74%、13.33%)与当年度实际漏报率(5.15%、7.57%、11.14%)相比较,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年度内固定抽查每周三全部出院病历得到的抽样漏报率(7.94%、9.94%、14.16%)与当年度实际漏报率相比较,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年度内每周顺延1d抽查全部出院病历得到的抽样漏报率与固定抽查每周三全部出院病历得到的抽样漏报率相比较,二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采用每周顺延1d抽查全部出院病历,或固定抽查每周三全部出院病历两种抽样调查方法,替代查阅全部出院病历获取年度医院感染漏报率的全面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血制品、镇静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及抗菌药物的应用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1897例入住ICU的患者前瞻性记录观察期内血制品、镇静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使用类别和使用持续时间与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应用血制品和镇静类药物增加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性,并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使用时间的延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单独使用抗菌药物或糖皮质激素未增加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性;对于血制品、镇静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及抗菌药物,应用其中的≥2类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仅使用一类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增高,经2χ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血制品和镇静类药物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当在血制品、镇静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中任意选用两类联用时,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较单用一类时增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防控质量学组成立的重要性。方法:其医院感染防控学组按计划定期对各个护理单元进行检查、指导和监控。结果:强化了护理人员的防控意识,为护理人员搭建了沟通的平台,其医院感染率控制在标准要求之内。  相似文献   
16.
两种葡萄球菌所致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为调查我院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菌所致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以便更好地采取控制措施。方法 调查我院1998-1999年两种葡萄球菌所致的感染病例。结果 由两种葡萄球菌所致的医院感染共114例次,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医院感染绝大多数(71.05%),且逐年增多的趋势;近两年来由MRSA所引起的感染发病率为3.21%,而由MRSA所致的医院感染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感染的构成比由1998年的87.5%升至1999年的91.84%;MRSA所致的感染主要发生在下呼吸道占33.33%;MRSE引起的感染主要发生在下呼吸道及血液,均为6.14%。结论 葡萄球菌所致的医院感染有增多的趋势,其感染多发生于ICU,它所引起的感染可造成住院日的显著延长;药敏试验表明引起医院感染的两种葡萄球菌除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外,对其余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提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应根据药敏试验,避免盲目使用。  相似文献   
17.
神经内科ICU呼吸机外管路系统管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制订出较为适合神经内科ICU实际情况的呼吸机外管路系统管理措施,更好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方法对30例脑功能损伤伴有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外管路不同部位与时段的染菌监测,并进行分析。结果不同部位与时段的物表染菌监测培养出21种215株病原菌。8处不同部位病原菌的发生率与管路更换时限有关。结论根据神经内科患者病种与特征的不同,制订出呼吸机外管路系统的管理细节、方法与措施,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提高医院医护人员对埃博拉出血热的认识和预防控制意识,做好医院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工作及疫情发生时的医疗救治工作,提高医院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方法医院成立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工作三级管理组织结构,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对就诊的发热患者采取严格预检分诊、专区接诊,及时发现、诊断和严格隔离控制患者,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加强个人防护与感染控制,组织预防控制知识培训和演练等方法预防控制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结果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针对埃博拉出血热的预防控制应对措施,全院医护人员对埃博拉出血热的认识和预防控制意识得到了普遍提高,医护人员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医护人员面对疫情暴发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结论面对越演越烈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做好预防控制应对工作尤为重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长期规范化进行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是综合医院防止疫情蔓延、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强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干预措施对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效果。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对管腔器械清洗全流程进行调研,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对器械使用人员及清洗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培训,重点对清洗人员进行现场操作培训并考核,考核成绩纳入科室绩效的措施,对器械清洗质量进行干预,采用生物荧光法,评价干预措施对提高管腔器械清洗效果。结果经采取全流程跟踪检查的方法,注重对人员操作、超声清洗、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全流程监控等干预措施,使得管腔器械清洗质量总合格率由干预前的40.00%提高到干预后的92.21%。结论通过全流程监控干预措施,使得管腔器械清洗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与其发生医院感染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记录1897例入住ICU的患者48 h内的SIRS评分,对其发生医院感染与预后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 共调查的1897例病例,发生医院感染191例,医院感染发生率10.1%;死亡188例,死亡率9.9%;例随SIRS评分分值的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率、患者死亡率有增加的趋势,且呈线性关系.结论 SIRS评分作为一种简单、独立的评分方法,可初步预测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及其预后,提示早期实施干预措施防止医院感染发生和不良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