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9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脑内阿片受体的发现对针刺镇痛原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体内可能受针刺激活的“抗痛机制”,是否与阿片受体及其递质系统有关?Mayer和上海市人体针刺镇痛实验协作组分别在人体用吗啡拮抗剂—纳洛酮阻断了针刺镇痛效应,说明针刺镇痛部分是通过阿片受体而实现。然而动物实验的结果却存在分歧,Pomeranz报告纳  相似文献   
32.
对国内、国际排版格式、网络文档数据格式、方正PS2、Adobe PS标准等排版格式、国际电子文档开放式标准PDF数据格式的转换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网络文档的一种制作流程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探讨3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根据不同方法采取保守疗法和手术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4例患者经治疗,所有患者疼痛均明显减轻,症状缓解,附件包块缩小消失11例,骶韧带结节变小10例,2例已怀孕分娩。结论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轻重、病程长短、病变部位、病变范围及对生育的要求等综合考虑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34.
35.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和再灌注期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和局部脑血流量的动态变化.用改良Koizumi’s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和再灌注模型及改良Bredt和Snyder’s法测定了缺血和再灌注期缺血侧脑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总活性,并同步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对缺血周边区局部脑血流量(ICBF)进行了测定.结果:缺血早期,缺血侧半球脑组织NOS活性急剧升高至缺血前2~3倍(P<0.01),缺血后期NOS活性降至缺血前水平(P>0.05);缺血10~20 min缺血周边区ICBF回升至缺血前的30%左右(P<0.05);再灌注10min出现高灌,30min后持续下降.提示:缺血期因为钙内流,使NOS活性剧增,有利于维持缺血区和周边区的脑血流量,但过量产生的NO可造成细胞损伤.再灌注期由于表达增加,加之钙超载使NOS活性再度升高,NO可与再灌注期大量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反应生成毒性自由基而损伤细胞.  相似文献   
36.
羟自由基卜OH)在组织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羟自由基性质活泼、半衰期极短,所以对其进行直接的检则比较困难。水杨酸捕获法[’-31是近年来刚建立的检测·OH的一个较好方法,应用该方法可以动态地观察组织中·OH形成量的变化。本研究利用微灌流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电化学检测技术卜,5」,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动态地观察了缺血再灌时脑组织·OH形成量的变化。这为进一步了解·OH形成量与神经细胞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手段。材料和方法试剂2,3一双羟苯甲酸(2,3一DHBA),2,5一双羟苯甲酸(2,5—DHBA)…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褪黑激素(melatonin)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中羟自由基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栓线法阻塞左侧MCA30min再灌注模型.通过水杨酸捕获法与微透析技术结合来观察缺血再灌中羟自由基含量的变化.结果:DHBA水平在缺血15min后显著升高,持续到再灌注后30min仍维持较高水平.缺血前30min给予melatonin(4mg·kg-1,sc)显著降低缺血16-30min及再灌注1-30min时DHBA的含量.结论:Melatonin对大鼠缺血再灌中羟自由基的产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8.
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TRPC4 mRNA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建立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性脑缺血 (MCAO)模型上 ,观察脑组织不同部位瞬间受体电位通道蛋白 4 (TRPC4 ,TransientReceptorPotentialChannel 4 )mRNA表达的变化 ,以说明TRPC4可能参与缺血后再灌注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方法 动物分为缺血后再灌注 6h、12h、1d、3d及假手术对照组 ,断头取脑后分别提取纹状体、海马及皮层各部位的总RNA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一步法 ,并以 β actin为内参 ,检测TRPC4mRNA的表达。结果 结果显示 ,TRPC4mRNA在纹状体、海马中有强表达 ,而在皮层中有弱表达。缺血组同侧纹状体TRPC4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 (P <0 .0 0 5 ) ,其中 12h组同侧达到最高 ;在海马区 ,结果与纹状体完全相似 (P <0 .0 0 0 1)。结论 TRPC4为Ca2 通道蛋白 ,在脑缺血时 ,TRPC4mRNA随之出现变化 ,提示可能与急性期脑损伤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痹胶囊。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美国风湿病学会评分(ACR 20、ACR50)、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同时观察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以了解其临床应用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能明显降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P0.05),尤其在麻木、怕凉等症状改善尤为显著;治疗1 a后治疗组ACR20、ACR50分别为88%、74%,显著高于对照组66%、60%(P0.05);通痹胶囊能够更好降低IL-1、IL-6、TNF-α含量。两组在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的比较中无明显差异。[结论]联合应用通痹胶囊及慢作用药改善怕凉、麻木等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应用连续性护理的效果。方珐构建连续性护理模式,从入院开始进行连续性护理干预,通过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再入院率、护理服务满意度、Bl指数等指标,评价应用效果。结果连续性护理干预减少了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再入院率(.P〈0.01,P〈0.01,P〈0.05),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BI指数(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是脑卒中患者护理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