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6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01.
目的 应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检测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分析负荷后左心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的原因及其意义。方法 DSE检查待除外心肌缺血性疾病患者42例,分别于试验前后检测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压力阶差。试验中监测心电图、血压。试验后脱机分析。结果 DSE检查前42例患者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均在正常范围,DSE达到峰值剂量后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均增快,其中14例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大于215cm/s(218~627cm/s),压力阶差大于15mmHg(19.5~627.0mmHg,1mmHg=0.133kPa)。该14例患者均有左心室肥厚,其中不对称性以室间隔基底部肥厚为著者10例,对称性肥厚者4例。DSE试验仅3例同时出现心肌节段缺血改变。有明确高血压病史8例。相关分析显示,室间隔厚度与负荷后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呈显著相关性,以室间隔基底肥厚更为显著(r=0.61,P〈0.001)。结论 DSE检测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和压力阶差可明确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对基础状态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正常、心室肥厚、临床症状明显者,DSE是明确左心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2.
超声心动图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无创性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心脏受累与心功能变化的程度,强调OSAS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应引起人们的关注。方法选择经全夜多导睡眠监测仪确诊为OSAS患者68例为病变组,正常对照组20例,对比两组超声心动图心脏结构与血流动力学变化参数。结果OSAS患者心脏结构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舒张末期右室前壁厚度、肺动脉和左(右)肺动脉分支内径、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三尖瓣反流程度、三尖瓣反流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孤立性右室肥厚而其他检查找不到基础疾病者,应予以高度重视,结合临床考虑到OSAS的可能,及时转专科做出明确诊断,以达到对该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室流出道血流及肺动脉前向血流频谱的特点及相关参数改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或放射性肺灌注通气扫描确诊的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77例,分为大面积和次大面积急性肺栓塞(Ⅰ组)及非大面积急性肺栓塞(Ⅱ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室流出道血流加速时间(RVact)、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Pact)、右心室射血时间(RVET)、右心室射血前期(RPEP)、三尖瓣反流压差(PGTI)、肺动脉前向血流速度(VP)、右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VRVOT),计算RPEP/RVET、RPEP/RVact及RPEP/Pact。结果 Ⅰ组患者的Pact、RVact、RPEP明显较Ⅱ组患者缩短(均P〈0.001),PGTI则显著升高(P〈0.001)。RPEP/RVact、RPEP/Pact与PGTI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318,0.249,均P〈0.05),而RPEP/RVET与PGTI间不具有相关性(r=-0.262,P〉0.05)。当RVact〈60ms和Pact〈70ms或二者联合诊断RVact+Pact〈70ms时反映三尖瓣反流压差增高的敏感性最好。结论 根据右心室流出道及肺动脉血流频谱形态、相关参数变化特点,可以快速判断患者右心压力改变情况,为及时诊断、快速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4.
室间隔缺损对胎儿心脏影响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对胎儿心脏结构的影响。 方法 超声检测143例胎儿心脏的心胸比(H/C)、左右室横径之比(LV/RV)、主动脉肺动脉峰值流速之比(AO/PA)以及流速积分之比(VTIn);测量VSD大小。将心脏结构正常的胎儿定为组1,室间隔缺损者分为单纯VSD(组2)和合并VSD(组3)。结果 组2与组1之间仅AO/Pa、VSD有显著性差异(P=0.045和P=0.000,P〈0.05)。HC、VTI、VSD在组3与组1之间差异显著(P=0.009、P=0.000和P=0.000,P〈0.05),AO/Pa在组3与组1之间稍有差异(P=0.066)。组2与组3之间仅VSD有差异(P=0.024,P〈0.05)。 结论 单纯VSD对胎儿的心脏结构影响小,合并VSD对胎儿的心脏结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利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妊娠高血压患者左房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纳入我院住院治疗的孕晚期妊娠高血压患者63例以及孕晚期正常妊娠的孕妇42例,并将妊娠高血压患者分为子痫前期组28例及非子痫前期组35例两个亚组。获取心尖四腔心二维图像测量两组的左房峰值应变(Ss)、左房收缩期应变率(sSR)、舒张早期应变率(e-SR)和舒张晚期应变率(a-SR)。获取三维全容积图像测量左房最大容积。统计学方法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妊娠高血压组Ss (33.49±5.05)、s-SR (2.25±0.48)、e-SR (2.62±0.39)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R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行分亚组比较时子痫前期组a-SR (2.79±0.38)较健康对照组(3.10±0.31)减低,非子痫前期组(3.41±0.47)增高。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左房储器以及管道功能均降低,当其发展至子痫前期,其泵功能也出现失代偿,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敏感地发现妊娠高血压患者左房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6.
利用组织多普勒评价左束支阻滞患者心室内不同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组织多普勒测量不同步指数评价左束支阻滞 (LBBB)患者心室内不同步 ,对 15例LBBB患者 (LBBB组 )和 15例正常人 (对照组 )左心室各壁基底、中间、心尖段 ,获取组织多普勒速度曲线 ,分别测量QRS波起点到S波起点的时间 (Q Sb) ,计算心室内同步性指数 (TSI)和各室壁壁内的同步性指数 (RSI)。结果 :LBBB组患者各壁Q Sb延长 ,以室间隔、前壁、下后壁显著 ;TSI和左室室间隔的RS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分别为 30 .86± 9.78msvs 14 .81± 6 .89ms;2 7.13± 16 .82msvs 12 .19± 10 .70ms ,P均 <0 .0 1)。结论 :LBBB时左室激动顺序异常 ,左室各壁各节段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延迟 ,心室内不同步明显 ;同一室壁内的不同步 ,以室间隔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胎儿肺静脉血流参数改变对胎儿心脏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6例胎龄22~38周的胎儿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肺静脉血流参数,根据胎儿心内结构是否正常分为:胎儿心内结构正常者为Ⅰ组(114例),又将Ⅰ组分为血流正常者为Ⅰ-1组(101例),存在轻度瓣膜反流者为Ⅰ-2组(13例);胎儿心内结构异常者为Ⅱ组(12例).测量胎儿肺静脉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S)、舒张期峰值流速(D)、心房收缩期波谷流速(A),并计算S/D、S/A、(S-A)/D,分析以上参数与分组、胎龄的直线相关关系.结果 2组间(S-A)/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D与分组的相关系数为r=0.208,P=0.019,与胎龄的相关系数为r=-0.023,P=0.8,其余各参数与分组、胎龄无明显相关性.Ⅰ组内血流异常与血流正常者各参数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静脉血流参数可作为评价胎儿心内结构是否异常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8.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目前仍然是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最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而血管通路是ESRD患者维持血液透析的生命线,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管通路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中心静脉导管及人造血管三种类型,其中自体AVF因为其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成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第一选择,也是2006年NKF-K/DOQI推荐的最佳永久[1]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预先给药对开胸手术患者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时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食管切除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40-64岁,体重50~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15):单肺通气组(OLV组)、Univent管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组(U组)、依达拉奉预先给药+单肺通气组(E+ OLV组)和依达拉奉预先给药+Univent管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组(E+U组).OLV组和U组分别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和Univent管;E+ OLV组于单肺通气前,E+U组于肺叶隔离通气前5 min静脉注射依达拉奉0.5 mg/kg,OLV组和U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后(T0)、单肺通气后60 min(T1)、术毕(T2)和术后120 min(T3)时分别抽取桡动脉血样5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TNF-α、IL-6和IL-10浓度.结果 与OLV组和U组比较,E+ OLV组和E+U组T2和T3时血浆TNF-α和IL-6浓度降低(P<0.05),血浆IL-10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预先给药可减轻开胸手术患者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时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评价LBBB患者局部心肌的纵向运动特点。方法 超声测量15例LBBB患者(LBBB组)和15例正常人(control组)的局部心肌,获得纵向上各壁瓣环和基底、中间、心尖段各时相的峰值速度(VS、VE、VA)和最大时间—速度积分(TVImax)以及各瓣环最大下移距离(D)。结果 LBBB组左室后室间隔、下壁各节段和前、后壁的瓣环、基底段心肌VS、VE和TVImax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各瓣环D均明显减低,左室侧壁和右室游离壁各项指标减低不明显。结论 LBBB时左室激动顺序异常,左室整体和局部舒缩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