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9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研究FK506对大鼠面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凋亡及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制作大鼠单侧面神经总干切断模型,实验组每日腹腔注射FK506注射液,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盐水,在术后各时间点,通过Nissl染色观测面神经核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结果 面神经损伤后,FK506组与盐水组相比较,FK506组运动神经元凋亡明显减少,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降低.结论 FK506有助于增加面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bcl-2的表达、降低bax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为药物在神经损伤疾病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2.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面神经发育过程中ATP结合盒式转运蛋A2(ABCA2)的表达方式,探讨ABCA2蛋白在周围神经系统髓鞘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多重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发育过程中面神经组织内ABCA2和特异雪旺细胞标志抗体的表达。结果 ABCA2蛋白由出生后第8d在成髓鞘雪旺细胞特异抗体-锌指端转录因子Krox20和S100阳性的细胞中开始少量表达;在出生后第14d,近50%髓鞘化的该类细胞中可检测到ABCA2蛋白;在成熟期,所有该类细胞中都可检测到ABCA2蛋白。结论 ABCA2在生后雪旺细胞的表达随髓鞘化的发育成熟而增加。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双气囊硅胶止血导管治疗后鼻孔出血的疗效。 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6月门急诊就诊的112例明确为后鼻孔出血患者进行治疗,行双气囊硅胶止血导管治疗62例(导管组),凡士林油纱条常规前后鼻孔填塞治疗50例(凡士林组),观察患者疼痛、通气和止血效果。每项指标设定5 个级别,根据3 项主要指标评分分析其疗效差异。  结果  鼻腔硅胶双气囊通气止血导管和凡士林油纱条均有明显的止血效果,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治疗过程中,鼻腔硅胶双气囊通气止血导管在保持鼻腔通气和减轻疼痛方面(平均评分分别为97.42和91.77)优于凡士林油纱条(平均评分分别为1.60和21.80)(P<0.05)。 结论  应用双气囊硅胶止血导管治疗后鼻孔出血方便简单,副作用少,效果确实可靠,并且兼顾了保持患者鼻腔通气和减轻疼痛等问题,提升了后鼻孔出血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Caspase-3在Ⅱ型胶原所致大鼠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表达,探讨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发病机制。方法 选用耳廓反射灵敏的健康雌性SD大白鼠6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30只,皮下注射Ⅱ型胶原与弗式佐剂),佐剂组(15只,皮下注射弗氏佐剂),对照组(15只,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免疫6N后,观察两周,于首次给药前一天和末次给药后一天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DPOAE);处死动物,取耳蜗行基底膜铺片光学检查和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实验组Caspase-3在Corti器、螺旋神经节细胞、血管纹和螺旋韧带表达呈阳性,同时大鼠DPOAE幅值在1、2、4、6、8kHz时较佐剂组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并且毛细胞铺片可见毛细胞肿胀,结构混乱,排列不整齐,有多处散在空位,而佐剂组和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Ⅱ型胶原所致大鼠自身免疫性内耳病中有Caspase-3的表达。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G-硝基精氨酸甲酯(L-NG-n itroargin ine m ethylester,L-NAME)]和钙蛋白酶抑制剂[leupeptin]对庆大霉素(gentam ic in,GM)所致耳蜗毛细胞损伤的协同防护作用。方法将20只出生后3~5天的W istar大鼠(40耳)平均分成5组,1组为正常对照,其余4组在施加GM的同时单独或联合应用不同的保护因素(L-NAME和leupeptin)。通过耳蜗器官离体培养,对基底膜铺片行TR ITC-Phalloid in荧光染色,观察各组耳蜗毛细胞的生长情况并比较存活率。结果GM组毛细胞存活极少,L-NAME和leupeptin单独应用时毛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GM组(P<0.01),二者联合应用时耳蜗毛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L-NAME和leupeptin单独用药组(P<0.01)。结论L-NAME和leupeptin对庆大霉素耳毒性所致毛细胞损伤具有较好的协同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提高蝶窦囊肿的确诊率、降低误诊率,以时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9年8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蝶窦囊肿患者的病吏、临床表现、鼻内镜检查、CT及MRI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头痛80.0%(24/30).头痛的部位分别是全头痛(35%)、偏头痛(30%)、前额痛(20%)、眼眶部痛(10%)和颞部痛(5%).63.3%(19/30)有视力障碍.56.6%(17/30)有鼻部症状.全部患者实施鼻内镜下手术.术后所有患者头痛消失、视力改善.结论 蝶窦囊肿的主要症状是头痛和视力障碍.CT和MRI有助于作出蝶窦囊肿的正确诊断.鼻内镜在手术治疗蝶窦囊肿中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的蛋白表达以及BRMS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70例声门上型喉癌组织原发灶、60例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和44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BRMS1蛋白的表达情况;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的BRMS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情况,探讨BRM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分析BRMS1蛋白表达及BRM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颈部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相关分析。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声门上型喉癌原发灶、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均有BRMS1蛋白表达,在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BRMS1蛋白表达下调(P<0.05)。MSP法检测发现BRMS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BRMS1蛋白低表达患者的原发灶中检测到34例BRMS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44例BRMS1蛋白低表达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检测到32例BRMS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60例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中均未检测到BRMS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声门上型喉癌中BRM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下调密切相关(rs=0.66,P<0.05)。结论:声门上型喉癌组织中BRMS1蛋白表达下调。BRMS1蛋白表达下调与声门上型喉癌的P-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BRM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声门上型喉癌组织中BRMS1基因表达下调相关,也可能是声门上型喉癌组织中BRMS1基因表达下调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应用神经反应遥测(NRT)技术,观察人工耳蜗植入后不同时间段的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ECAP)阈值变化,探讨其对人工耳蜗术后调机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33例使用Nucleus CI24R(CA)型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于术中及术后1、1.5、2、4、6个月进行ECAP 阈值测试,统计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 33例165个电极的波形检出率为93.3%。电极1、7、11、17、22的术中ECAP阈值与术后30d开机时的ECAP阈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测试电极,随术后开机时间的增长,ECAP阈值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术后不同测试时间ECAP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CAP检出率高,术中可用于检测神经反应;术后可协助估算患者的行为反应T、C级,指导调机,尤其对儿童患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探讨外耳道成形术在夹层法鼓膜成形术中的作用。方法: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应用外耳道成形术结合夹层法鼓膜成形术。经耳后切口,分离外耳道后壁皮瓣和鼓膜上皮层,磨除部分外耳道后壁、上壁、下壁骨质,并继续向前上掀起外耳道前壁皮肤,直至形成外耳道皮筒,以金属片保护皮筒,磨除外耳道前下方突出骨质,充分显露鼓环。探查听骨链活动情况后,以颞肌筋膜覆盖外耳道骨质和残余鼓膜纤维层表面,复位外耳道皮筒,以止血纱布和止血海绵填塞外耳道。术后1周拆线,术后2周拆除外耳道填塞物,改换无菌纱条直至痊愈。结果:125例(130耳)患者切口Ⅰ期愈合,鼓膜成活率为100%;平均骨气导差距缩小8.9dB。无外耳道狭窄和前壁钝角愈合情况。随访1~3年,3耳感染后出现再次穿孔,8耳鼓膜内陷,15耳随访中出现鼓膜炎而再次耳漏,经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治愈。结论:外耳道成形术是夹层法鼓膜成形术中的重要步骤,它可使狭窄、弯曲的外耳道变宽敞并消除前壁突出骨质,充分暴露穿孔缘;可提高移植筋膜的成活率,便于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