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目的研究Notch通路中Notch1在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细胞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内Notch1的表达并采用MTT、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等多种技术检测HSC-T6细胞在Notch1沉默后增殖、凋亡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并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α-SMA的表达。结果 Notch1蛋白表达于HSC-T6细胞的胞质并随着HSC活化而增加。与正常组相比,TGF-β1组的细胞表现出Notch通路的激活,即Notch1及其下游分子Hes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表达上调;随着Notch1的沉默,MTT结果提示Notch1沉默组的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但Western blot结果提示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量却未改变;同时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α-SMA表达下调且伴有Ⅰ型胶原及Notch下游分子Hes1表达下调,而E-cadherin表达量则明显上调。结论沉默Notch1可抑制TGF-β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提示Notch1可促进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2.
目的探讨对比剂增强MRA与MR管壁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行3.0T HR-MRI多序列动脉瘤管壁成像的患者50例,共65例动脉瘤,其中2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于检查前后行DSA检查,与DSA做比较,评估CE-MRA与MR-VWI对动脉瘤管腔形态学测量精准度;再对动脉瘤增强前后进行诊断分析,观察瘤壁情况以评估动脉瘤的不稳定性。结果 (1)21例行DSA检查的动脉瘤最大径均值为(12.35mm±8.57mm),CE-MRA和MRVWI在颅内动脉瘤最大径测量上的结果与在DSA上测量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81、0.118)。(2)65动脉瘤瘤体平均最大径为(6.9mm±6.1mm),动脉瘤管壁增厚及瘤壁增强率为41.54(27/65),瘤壁强化情况与瘤体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瘤体的增大,瘤壁强化率呈增高趋势。结论 CE-MRA与MR-VWI成像技术的联合应用不仅可以精准显示动脉瘤管腔的形态学结构,也可以较传统的MRA提供更多的瘤壁信息-如瘤壁的增厚强化、附壁血栓等,对颅内动脉瘤管壁的不稳定性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3.
目的:探讨调(牙合)对TMD疼痛症状的疗效。方法:36名有疼痛症状的TMD患者,18例进行调(牙合)治疗,18例作为对照,进行模拟调(牙合)。这两组按照病程又分为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比较治疗前后咬合接触点数和疼痛强度变化.以及咀嚼运动轨迹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咬合接触点数显著增加(P〈0.05),急性期组即时疼痛无改善(P〉0.05),24h疼痛值明显下降(P〈0.05),慢性期组两种痛值均有显著下降(P〈0.05)。调(牙合)治疗对咀嚼运动轨迹的稳定性和形态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建立广泛而稳定的咬合接触关系,对于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愕忡疼痛痒状且右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4.
周振  王美青  李楠  王栋明  肖浩 《口腔医学》2008,28(3):142-144
目的了解藏族和汉族人群第三磨牙萌出情况差异。方法1630个年龄在21岁~50岁之间,连续体检样本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性别和民族分为4个组,每组按照年龄每隔6岁为1组分为5个组。常规口腔检查记录第三磨牙萌出情况。结果21岁~26岁组和27岁~32岁组:不同种族及不同性别间第三磨牙萌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年龄增长,汉族女性、藏族男性和藏族女性第三磨牙萌出率出现降低和波动。藏族第三磨牙阻生率为16.97%,显著低于汉族人群的23.09%(P<0.05)。结论第三磨牙萌出数在藏族和汉族间差异不显著,藏族阻生牙和冠周炎发病率低于汉族人群。  相似文献   
185.
大榭港区于2003年开港以来,入出境船舶数量和货物吞吐量逐年不断增长,从2007年截至2010年9月,大榭港区集装箱吞吐量总计达到了447.5万标箱,入出境船舶3742艘次,入出境人员78208人次,使大榭港区面临来自世界各地的有害物质和污染源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6.
单中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原因. 方法 对1994年4月至2001年6月410例LC中转开腹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 410例开腹病例中(转开腹率5.75%),胆囊三角处理困难136例(33.2%),胆总管结石或异常134例(32.7%),胆囊与周围脏器严重粘连54例(13.2%),胆道损伤28例(6.8%),术中出血11例(2.7%),腹腔严重粘连9例(2.2%),胆囊炎症严重10例(2.4%),胆囊管增粗13例(3.2%),怀疑胆囊癌9例(2.2%),异常发现6例(1.5%). 结论 转开腹重要原因依次为胆囊三角处理困难,胆总管结石,胆囊与周围脏器粘连,胆道损伤;胆囊三角处理困难仍是LC中转开腹的首要原因,胆总管结石和胆囊与周围脏器严重粘连有较高的比例,胆道损伤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7.
肥胖及脂肪组织功能紊乱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与发展。脂肪组织相关因素导致心房颤动的潜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其可能机制涉及炎症、自主神经失平衡和心房结构重构等。现综述近年来以心外膜脂肪组织为代表的脂肪组织通过多途径影响心肌细胞和心脏电活动,并提出潜在干预手段靶向调控脂肪组织及其微环境,有望为心房颤动的防治带来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8.
目的 通过治疗前胸部增强CT肺内多病灶组学特征构建加权组学评分模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PD配体1(PD-L1)免疫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5年6月至2022年2月接受PD-1/PD-L1免疫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有效组(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和无效组(疾病稳定或疾病进展)。从治疗前动脉期CT图像提取多病灶影像组学,通过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多示例学习算法在病例水平获得加权组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加权评分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比较加权评分模型、PD-L1模型、临床模型、加权评分+PD-L1模型和综合模型预测肿瘤治疗疗效的效能。结果 最终纳入237例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165)和测试集(n=72)。训练集和测试集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4±9)岁和(62±8)岁。加权评分模型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AUC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分别为0.85和0.80,高于PD-L1-1模型(Z=37.30,P<0.001和Z=5.69,P=0.017)、PD-L1-50模型(Z=38.36,P&l...  相似文献   
189.
周振  冯国忠 《中国药事》2017,31(6):596-599
目的:从生产者角度分析药品短缺原因,提出应对药品短缺问题的政策建议。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归纳总结法,分析药品短缺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结果与结论: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药品短缺原因分为生产原因和非生产原因。生产性原因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主要有价格太低、需求量少、成本上升等造成企业不愿生产;客观原因主要有原料获取困难、生产条件不符合规定等。非生产性原因主要有流通环节利润太低、流通垄断、意外情况等。应进一步调动生产企业积极性、净化原料和流通环节、落实保障政策,提高相应药品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