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食道贲门粘膜撕裂综合症(附5例分析)晋城矿务局医院(048006)吴卫兰,郜爱兰剧烈的恶心、呕吐及腹内压骤增等因素引起胃贲门及食道近端粘膜和粘膜下层撕裂并出血称为“贲门粘膜撕裂症”或“食道贲门粘膜撕裂症”(Mollory—weigis综合症)。由于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铝碳酸镁对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1.0 mg铝碳酸镁进行4次/d的治疗,持续进行治疗6周;对照组患者则给予20 mg奥美拉唑进行2次/d治疗,持续治疗2周后将服药次数改为1次/d,再持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应用铝碳酸镁或奥美拉唑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均可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特别是反酸、烧心、胸痛等症状的积分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更大程度的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应用铝碳酸镁及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并观察患者使用胶囊内镜的安全性及顺应性。方法分析该院91例患者胶囊内镜临床检查资料。结果胶囊内镜通过率为98.91%,小肠疾病检出率60.44%,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检出率70.00%。患者顺应性良好,1例出现胶囊滞留,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中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是一种安全的、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24 h食管pH值监测及胃食管反流病(GERD)Q评分三种方法在GER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于2011年4月—2012年6月因烧心、反酸等症状就诊于消化科门诊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胃镜组、24 h食管pH值监测组及GERD Q评分组,每组40例,分别接受电子胃镜、24 h食管pH值监测及GERD Q问卷评分,比较分析各种方法对GERD的检出情况。结果:24 h食管pH值监测组40例患者中病理性反流者19例,生理性反流者5例,GERD阳性率显著高于胃镜组及GERD Q评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组与GERD Q评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食道pH值监测可以对食管内反流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为GERD的临床诊断及不同类型的反流治疗方案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7月镜下观察有黏膜粗糙、轻度糜烂而无明显占位、溃疡及组织僵硬的病例40例,进行复方碘染色,同时进行放大内镜观察,并定位取活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us,RE)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上消化道运动障碍,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等病变。临床上表现为反酸、烧灼、胸骨后疼痛等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中7%~15%患有胃食管反流病[1],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治疗本病主要以质子泵抑制剂和胃肠道动力药为主[2],为探究胃食管反流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疗效。[方法]63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予0.9%氯化钠20或50ml加蒙脱石散3g加康复新液20ml保留灌肠;对照组予0.9%氯化钠20或50ml加蒙脱石散3g保留灌肠,均2次/d,2周为1个疗程。病变单侵犯直肠者,采取胸脐位,用50ml注射器直接加压灌肠;病变侵犯乙状结肠以上者,先左侧卧位,灌肠5~10min转右侧卧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复发0例;对照组总有效率80.0%,复发1例。[结论]康复新液联合蒙脱石散灌肠治疗UC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方碘染色、放大内镜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9月内镜下观察有食管黏膜粗糙、轻度糜烂而无明显占位、溃疡及组织僵硬的病例55例,进行复方碘染色,同时进行放大内镜观察,并定位取活检。[结果]55例全部进行组织活俭,16例确诊早期鳞状细胞癌,其中以糜烂型多见,占68.75%(11例)。[结论]复方碘染色结合放大内镜观察,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29.1%),为患者的早期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药物疗效观察药物疗效及毒负作用。方法两组120例全部联合应用果胶铋:150mg,4次/d,空腹口服。疗效观察组60例中,胃溃疡18例,球部溃疡22例。复合溃疡10例。全部应用埃索美拉唑20mg,1次/d,空腹口服。对照组60例中,胃溃疡20例,球溃疡19例,复合溃疡11例。全部采用国产的奥美拉唑20mg,1次/d,空腹口服。结果观察组2例患者因经济困难改用其他类型的抑酸剂。对照组1例患者失访,无法继续联系。所有参加例员117例。观察组58例,对照组59例。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00%和91.6%。而对照组的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0倍。结论埃索美拉唑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