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吴华民 《中原医刊》1998,25(3):8-10
本文总结21年来手术治疗肝外伤201例,重点讨论外伤性肝的诊断和止血方法。体会到外伤性肝一旦确诊,应尽早剖腹探查,依据受伤部位及程度,病人的当时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止血方法。同时要注意合并伤的发现和处理。这些是提高肝外伤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由于多种原因(例如前列腺增生症、肿瘤、结石、尿道狭窄、膀肽三角区肿瘤、尿道内口处肿瘤、结石堆积、炎症、异物等),均能引起膀眈残余尿。因此,膀胱残余尿量的准确测量,能正确判定下尿路的梗阻程度,也是临床外科手术的指征。自B超广泛应用泌尿科以来,各家医院对膀既残余尿量的测量方法基本相同,但计算公式繁多,计算结果误差较大。因此,急需探讨一个与膀优实际容量相同,误差较小的计算公式的系数。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自1988年一1993年对150例其中100例健康受试者。IOO例均在有意欲排尿或者有憋尿感时,排尿前测量膀…  相似文献   
13.
少用不用异体血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吴华民李慧刘秀文王念祖郑晓红王恩玉(指导)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需大量输血,引起输血并发症和血源性传染病的风险较大,尤其是输血后肝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为了避免输血性...  相似文献   
14.
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PC)是一种对一次或多次短暂缺血及再灌注的快速适应性反应,提高组织对随后较长时间缺血及再灌注的耐受力,是一种内源性保护作用现象,是因内源性保护物质的释放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用涤纶纤维滤器去除再灌注血液中的白细胞,旨在检验其对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32只家兔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用全血和去白细胞血再灌注-离体心脏在28℃下缺血60min后再灌注20min。结果表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CVR、CPK及CPK-MB显著高于实验组(P〈0.001~P〈0.05);SOD活性下降,MDA含量明显增高与实验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2及P〈0.05。线粒体  相似文献   
16.
吴华民 《中原医刊》1997,24(11):1-2
本文作者近15年来通过对127例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作了急诊手术治疗,在手术时间与死亡关系及手术方式与死亡关系两方面作了详细的分析比较,从而对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急诊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治疗体会吴华民自1987年9月~1992年6月共施行食管胃吻合术161例,发生吻合口瘘13例,发生率8.0%。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48~74岁。颈部瘘4例,均经换药或加空肠造瘘治愈。胸腔瘘9例,其中5例常规行胸腔...  相似文献   
18.
贲门、食道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60%以上为老年人。随年龄增高,生理退化,脏器功能减退,并存病增多,再经历全麻开胸打击,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如何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1临床资料自1987~1996年,共切除60岁以上老年贲门、食道癌151例。年龄60~81岁,平均64、9岁。男122例,女29例、贲门癌92例,食道癌59例。胸腹联合切口39例经左胸108例,经右胸《例。食道胃颈部吻合5例,弓上吻合45例,弓下吻合89例,食道空肠吻合12例。有并存病95例,计210种最多一人达6种,依次为心血管病、呼吸系病、肝胆病…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胆囊炎围手术期处理(附110例临床分析)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吴华民随着我国生活条件提高,医疗条件改善,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的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逐渐增加,加上各种先进设备的出现和多样化检查手段,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的发病率也明显提高。手术仍是目前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的诊断为中心加以论述。 1.MCTD的提出 MCTD是1972年由G.C.sharp首先提出的,是兼有几种胶原病的临床症状具有对细胞核内可溶性抗原ENA(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显示高效抗体的一组疾病。胶原病的症状如表1所示、红斑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