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6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目的建立基于编码恶性疟原虫PHIST蛋白特有基因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方法在Plasmo DB数据库中,搜索并筛选编码PHIST、在环状体或裂殖体期高表达且恶性疟原虫特有的基因。利用在线软件Primer Explorer V4设计目的基因LAMP引物。采集恶性疟原虫滤纸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将提取后的恶性疟原虫DNA用超纯水进行10~(-1)、10~(-2)、10~(-3)、10~(-4)倍比稀释,用LAMP法检测其敏感性;采用间日疟原虫、约氏疟原虫、牛带绦虫和日本血吸虫基因组DNA作为对照,用LAMP法评价其特异性。结果共筛选出61个编码恶性疟原虫PHIST的基因。选取环状体期高表达的特有基因PF3D7_1372300和裂殖体期高表达的特有基因PF3D7_1401600建立LAMP技术。基于PF3D7_1372300和PF3D7_1401600基因的LAMP法检测恶性疟原虫的最低限度分别为130.5个/μl和1 305.3个/μl,所获得的恶性疟原虫扩增产物其检测管染色后呈绿色,即阳性。基于PF3D7_1372300和PF3D7_1401600基因的LAMP法扩增恶性疟原虫产物检测管染色后呈绿色,即阳性;而间日疟原虫、约氏疟原虫、牛带绦虫和日本血吸虫的LAMP扩增产物检测管染色后仍呈棕色,即阴性。结论基于PF3D7_1372300基因的LAMP法检测恶性疟原虫敏感、特异、简便、实用,可用于恶性疟流行区现场调查和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02.
先天性食管闭锁在临床上较多见,而单纯的远端食管隔膜型闭锁较罕见,本文报道1例远端食管隔膜型闭锁病例。  相似文献   
103.
吴凯  朱丹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12):1057-1058
朱丹主任医师为重庆市针灸学会原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耳穴专委会常委、诊断组组长,重庆市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50余年,擅长针灸、耳穴诊治常见病和疑难杂症,其治疗周围性面瘫见解独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一贯煎、茵陈蒿汤及二陈汤对大鼠酒精性肝病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改良的“白酒-吡唑-植物油”混合灌胃法制备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成模后分别以四方灌胃治疗2周。并以还原型谷胱甘肽片为对照,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AST、γ-GT活性、ALB浓度,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改良Jamall方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茵陈蒿汤及四君子汤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及肝纤维化明显减轻,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血清γ—GT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茵陈蒿汤组血清ALB浓度显著升高(P〈0.05);一贯煎组、二陈汤组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片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无明显改善,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血清1.GT活性降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茵陈蒿汤及四君子汤能够有效改善模型大鼠酒精性肝脂肪变与肝纤维化,说明该模型的中医病机为脾气不足,湿热内蕴。  相似文献   
105.
通过调查澳大利亚中医政策、中医从业人员现状和中医教育情况,对联邦医管局和教育机构发布的中医药服务发展数据进行分析,梳理中医药体系在澳大利亚的发展情况,为中医药国际化传播提供参考和建议。澳大利亚作为最早进行中医立法的国家,其发展历程对于欧美国家,特别是对于后来的加拿大中医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医药在澳大利亚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体系,其接受度逐步提升,从业人员数量稳步增加,中医药教育有序发展。为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需要加强官方交流与合作,将中医药文化传播上升至国家文化战略高度,积极探索建立中医药国际人才认证体系,拓宽中医药服务国际人才培养渠道,聚焦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医药国际化产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6.
对于肺部周围型病变,纤维支气管镜难以获取活检组织,痰脱落细胞学阳性率亦较低.在这种情况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可获取肺部病变组织,提高了确诊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弥补了影像学及气管镜等检查的不足.本院自2008~2010年对20例肺外周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在CT引导下使用Precia活检针经皮肺穿刺活检,现对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7.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DNA图象分析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是DNA的原位定量是目前细胞化学定量研究最多的一个方面.对肿瘤DNA直接定量不仅可以了解肿瘤DNA的改变,而且可用DNA直方图来显示肿瘤细胞群DNA的分布状况,并对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S100A6基因对于胃癌细胞增殖状态、细胞周期、凋亡状态等生物学特性及成瘤、浸润转移能力等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将S100A6基因插入载体pcDNA3.1构建PC-S100A6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介导转染MKN45胃癌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MKN-S100A6),而后使用流式细胞仪、生长曲线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法、细胞迁徙实验法等方法分析稳定表达株相关生物学特性与恶性表型的变化。同时设立空载体转染组和空白细胞组为对照。结果与转染pcDNA3.1空载体及空白MKN45胃癌细胞相比,转染PC-S100A6载体的稳定表达细胞株生长显著加快,前5 日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之间亦无显著差异,细胞周期检测显示PC-S100A6转染组处于G2 M期的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未处理的MKN45细胞和转染pcDNA3.1空载体的MKN45细胞(P<0.05),而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其他各期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各组细胞的凋亡比例均为0.8%左右,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PC-S100A6转染组平均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细胞迁徙实验结果提示PC-S100A6转染组穿膜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S100A6基因可能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增殖及分裂作用,同时可影响细胞周期,增加处于分裂期细胞的比例,可能具有促进细胞分裂作用,但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作用较小。S100A6基因可能加强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总之该基因对维持细胞恶性表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9.
髌骨骨折占全部骨折损伤10%,大部分髌骨骨折由直接或间接暴力联合所致。髌骨骨折造成的重要影响为伸膝装置连续性丧失及潜在髌股关节失配,应以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恢复良好功能,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为原则。本院自2004年8月至2007年8月对64例粉碎性髌骨骨折分别行Magnuson钢丝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或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体重指数(BMI)与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对711人(平均年龄为63.28±6.25岁;男性占57.8%)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内容中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及脉搏等。结果: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的超重及肥胖所占比重较大(约45%),按BMI分组(〈18.5 kg/m~2,18.5~23.9 kg/m~2,24~27.9 kg/m~2,≥28.0 kg/m~2)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是31.6%,54.8%,64.4%,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调整年龄、性别、腰围及尿酸等后,BMI对高血压的患病率有独立影响。在整个人群及女性病人中,血压随着BMI的升高而有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超重及肥胖所占比重较大。BMI可以影响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影响女性病人的血压水平,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