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80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细胞免疫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细胞的免疫状况,为估计病情和预后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48例急性期和29例迁延期及慢性期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细胞免疫状况进行了动态观察,测定了不同时期病毒性心肌炎必的外周血血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2膜受体的表达及血浆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和白细胞介素2(IL-2)产生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在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儿外周  相似文献   
172.
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ofp~turity,ROP)原称晶体后纤维增生症(RLF),1942年Teriy首先报道,当时发现早产患儿晶体后有白色纤维组织而命名为晶体后纤维增生症。后来研究表明,本病与早产、低出生体重以及吸高浓度氧气有密切关系,是由于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尚未发育完全,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及纤维增生所致。  相似文献   
173.
已知柯萨奇B组病毒(CBV)能引起心肌炎和心包炎,至少一半以上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与CBV感染有关。据文献报道,慢性复发性心包炎CBV感染率为37.5%~64%,扩张型心肌病为7.1%~33%,急性心肌梗塞为8.6%~26.3%,正常人有CBV隐性感染存在。本文采用间接ELISA方法,重点分析病毒性心肌炎和其它心脏病患者血清中CBV IgG抗体,从而了解心脏病患者中CBV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74.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8例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及疑似心肌炎患儿血清肠道病毒PNA,其中9例阳性,阳性率50%。PCR和斑点杂交方法检测2例因严重病毒性心肌炎死亡患儿心肌标本肠道病毒RNA,2例皆阳性,并定为柯萨奇病毒B3,提示PCR及核酸杂交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优点,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学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5.
本文对北京地区8所大型综合医院儿科和北京儿童医院1991年5月至1992年4月住院的3119例小儿肺炎病例调查表明:小儿肺炎占同期住院患儿总数的12.79%;男女之比为1.5:1;3岁前小儿肺炎住院数为学龄儿童的10.6倍。文章分析了小儿肺炎的主要并发症和伴随病。本调查旨在为小儿肺炎的防治,提供客观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7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插入或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引起的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sy stem,RAS)活性差异,与成人疾病关系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十余年,发现ACE基因I/D多态性与多种疾病相关,提示了RAS、ACE基因I/D多态性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存在广泛联系,现对ACE基因插入或缺失多态性与儿科尤其是新生儿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7.
为降低我国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和伤残率而努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每年400万的死亡新生儿中约有100万死于新生儿窒息,亦即新生儿窒息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了婴儿死亡的1/4。在中国,根据我国妇幼卫生监测显示:2005年新生儿死亡率为19.0‰。前三位的死因为:早产和低体重、窒息、肺炎,窒息占第2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8.
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原发性呼吸暂停是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常见的症状 ,但其确切机制还不清楚。近年来 β 内啡肽及前列腺素样物质在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枸橼酸咖啡因仍为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首选药物 ,对于目前常规应用的甲基黄嘌呤类药物 ,除注意其常见副作用外 ,还应重视其对患儿的一些潜在的影响。前列腺素酶抑制剂消炎痛、β 内啡肽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及吸入二氧化碳等有可能成为新的治疗药物。有关原发性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预防现在还没有一种效果肯定的方法 ,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9.
自1992~1994年我们进行了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肠道病毒病原学诊断的临床研究,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小儿肠道病毒心肌炎病原学检测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有上升的趋势。肠道病毒是引起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最常见病因,其中柯萨奇B族占心肌炎病原的1/2  相似文献   
180.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型插入/缺失(I/D)多态现象与生后早期左心室质量的关系。方法:72例入住NICU的新生儿纳入研究。生后3 d取末梢血提取DNA,确定ACE基因型,生后1 d进行危重病例评分,并在生后1~3 d进行超声心动检查。结果:72例新生儿中,DD基因型11例,ID基因型31例,II基因型30例, 3基因型间临床特征、出生情况、体格测量及病情轻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D基因型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29±4 g/m2)显著低于ID+II基因型 (35±8 g/m2)(t=2.383,P<0.05)。结论:ACE基因型不同LVMI有显著差异,表现为DD基因型携带者的LVMI显著低于ID+II基因型携带者,提示D等位基因与左心室肌肉生长发育有相关性。[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0):767-7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