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38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卜大宇  刘钊  李冰 《北京医学》2017,(12):1290-1291
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中提出了“改革与改善同步”的指导原则,要求医院从管理上下功夫、想办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病案复印作为就医过程的最后一环,是医院的“小事”,却成为患者的“痛点和难点”.特别是外埠患者,需要等待复印病案,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1].同时,政策要求复印病案必须按照实际复印张数收费,在未完成病案的归档和整理前,由于不知道具体的复印费用,所以无法通过预收费和邮寄的方式解决外埠患者的需求[2].针对病案复印中存在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我们尝试通过微信小程序达到惠民、便民的目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2.
目的: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ROLT)急性排斥反应模型,观察细胞毒淋巴细胞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在大鼠肝移植术后对共刺激分子B7-1/B7-2的影响及其抗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采用"二袖套管"法先行建立DA-Lewis大鼠组合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与实验组(B组)两组,于肝移植术后48h每只受体大鼠腹腔内一次性注射CTLA-4Ig 75μg,分别于术后3、5、7和10d采用RT-PCR检测B7-1和B7-2 mRNA在两组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同时观察其肝功能变化。结果:1)B7-1和B7-2 mRNA在A组高水平表达,而在B组表达明显降低(P<0.01);2)B组动物术后未见明显排斥反应,血清ALT、TBIL和D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移植术后应用CTLA-4Ig可以降低肝组织中B7-1和B7-2的表达;动态检测B7分子的表达有助于观察肝移植排斥反应的进程。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观察加味地黄饮子对衰老小鼠肾脏组织P21、P53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月龄小鼠10只作为青年组,将18月龄小鼠30只随机分为老年组、维生素E组和加味地黄饮子组。青年组、老年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维生素E组、加味地黄饮子组给予对应药物灌胃。干预60 d后,观察各组小鼠外观特征及肾脏指数改变,检测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观察各组肾脏病理学改变,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RT-PCR法检测P21、P5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21、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老年组比较,加味地黄饮子组小鼠运动活跃,反应敏捷,SOD、GSH-Px水平显著升高,肾脏指数、SCr、BUN、MDA水平显著降低,P21、P53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地黄饮子组小鼠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系膜基质增厚、炎性细胞浸润均较老年组明显减轻。结论 加味地黄饮子可通过干预P21、P53及其mRNA表达延缓小鼠肾脏衰老。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体外诱导成人骨髓基质细胞向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情况,探讨应用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01/10在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①选取清洁级SD大鼠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脑损伤组、假手术组,3只/组。以3名健康成人自愿捐献的骨髓作为实验移植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来源。“CYTOKINE·神经干细胞培养基”由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调配,专利申请号:ZL02134314.4。②抽吸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基质细胞,以“CYTOKINE·神经干细胞培养基” 体积分数0.1的胎牛血清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倒置相差显微镜追踪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荧光细胞化学鉴定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酸性纤维蛋白的表达情况。③脑损伤组大鼠以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作开颅手术,未进行自由落体撞击。造模24h后,两组大鼠尾静脉移植3×106以Dio标记的诱导7d的细胞,荧光显微镜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和迁移。结果:①细胞形态变化观察:原代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增殖迅速,诱导分化7~10d可发现典型的细胞团。②抗原的表达情况:成功诱导人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并表达神经前体细胞特异性标志Nestin、胶质酸性纤维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③移植细胞的存活和迁移检测:人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能够在大鼠脑内存活,并向脑损伤区定向迁移,主要分布于损伤灶周围。脑损伤区对侧及假手术组则少见移植细胞的迁移分布。结论:人骨髓基质细胞在合适的条件下能被诱导分化为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可存活并迁移至大鼠脑内并参与脑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甘胆酸(CG)及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的影响及与肝损害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34例因服用抗结核药物出现药物肝损害肺结核患者设为观察组,32例老年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TBIL、ALT及AL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TNF-α、CG及CA-19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TNF-α、CG及CA-199水平与ALT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可促进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中TNF-α、CG及CA-199的表达。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    研究偏侧咀嚼后大鼠咬肌Ca2+质量分数、Ca2+-ATP酶活性以及咬肌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2009年9—10月于山东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选取8周龄雌性Wistar大鼠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偏侧咀嚼组,每组各5只。偏侧咀嚼组大鼠拔除左侧上颌磨牙;对照组大鼠模拟拔牙操作,不拔除牙齿。4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切取浅层咬肌组织。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咬肌组织中Ca2+质量分数;Ca2+-ATP酶活性运用超微量Ca2+-ATP酶试剂盒测定;透射电镜观察咬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偏侧咀嚼组大鼠拔牙侧Ca2+质量分数较非拔牙侧及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P < 0.05);偏侧咀嚼组大鼠拔牙侧Ca2+-ATP酶活性较非拔牙侧及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P < 0.01)。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偏侧咀嚼组大鼠咬肌组织的超微结构与对照组相差较大,损伤表现拔牙侧重于非拔牙侧。结论    偏侧咀嚼后大鼠拔牙侧咬肌Ca2+质量分数升高、Ca2+-ATP酶活性降低以及咬肌超微结构出现病理性变化。  相似文献   
88.
背景:作者已对FS-3D-FISP序列诊断骨性关节炎做出研究评价,该序列对早期骨性关节炎的分级与病理有较好的一致性。 目的: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早期骨性关节炎,运用MR观察软骨厚度及信号的改变评价治疗效果。 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骨性关节炎模型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在造模后第4周左膝关节腔内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在术后第2周,1,2及3个月行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每次每组随机选3只实验兔;扫描使用FS-3D-FISP序列测量膝关节软骨厚度, T2-FSE双回波序列测量T2值治疗前后改变,并取膝关节标本行病理观察进行Mankin’s评分,评价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效果。 结果与结论:与骨性关节炎组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MRI示关节软骨厚度接近正常,T2值减低,无关节腔积液。提示MR显示膝关节软骨厚度及信号的改变可用于评价骨性关节炎治疗前后的改变。  相似文献   
89.
基于智能计算的自动骨龄评估及其与TW3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新的算法以提高自动化骨龄评估(ABAA)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 建立基于目标的兴趣区(ROD.按照Tanner-Whitehouse(TW3)法将ROI分为RUS(包括尺桡骨及掌指骨)ROI及腕骨ROI.按离子群优化(PSO)法,每个兴趣区提取5项特征(包括大小、形态及融合或比邻状态)输入人工神经网络(ANN)分类器,ANN建立在前馈的多层网络基础上,并以反向传播算法规则训练ANN以分别处理RUS及腕骨特征.约1046份左手及腕的数字X线片被随机分成两部分,一半用以训练ANN,另一半用以ABAA,而之前全部采用TW3法有两名小儿内分泌专家人工判读骨龄.结果 不同专家判读的骨龄间比较提示:RUS骨龄的标准差大于腕骨骨龄(4.40和2.42),但二者的变异系数(CV)均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恶性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影像特征与恶性风险分级之间的联系。结果 MSCT定位准确率100%。48例胃肠道间质瘤中包括胃间质瘤30例,小肠间质瘤18例。低危组胃间质瘤22例,病灶直径在5 cm以下,病灶形态以圆形、椭圆形为主(20/22),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后肿瘤CT强化幅值多小于25 Hu(15/22);高危组胃肠道间质瘤26例,包括胃间质瘤8例、小肠间质瘤18例,病灶直径多在5 cm以上,病灶形态以分叶状多见(20/26),坏死、钙化多见,分别为23/26、14/26,增强扫描后肿瘤CT增强幅值多在25 Hu以上(18/26)。3例肿瘤发现肝转移。结论 MSCT可以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准确定位,其CT表现特征与恶性风险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MSCT可以为胃肠道间质瘤的术前恶性风险评估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