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9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探讨直肠癌局部复发形式、原因,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6年间收治的术后局部复发病例的复发形式、发生的原因及其治疗情况。结果:术后局部复发的36例中18例为吻合口复发,15例盆腔淋巴复发者均为首次手术时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结论:局部复发与首次手术时肠管切除不足,淋巴清扫不彻底,全直肠系膜切除不够及淋巴转移有关。定期复查,动态观察CEA有助于复发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能耐受手术又无广泛远处转移者给予再次手术,能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CT及MRI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CT及MRI表现及诊断价值。结果出血性脑梗死患者CT主要表现为原有低密度灶内出现点状、条索状、斑片状混杂密度影像,MRI主要表现为T1WI小片状高信号灶,T2WI可见等或高信号灶。MRI对亚急性期、慢性期患者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P<0.05),而对急性期患者的敏感性显著低于CT(P<0.05)。两组诊断的准确性无显著差异。结论 CT及MRI是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手段,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治疗脑室出血伴脑积水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显微镜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治疗24例脑室出血伴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随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I级8例,II级6例,III级5例,IV级5例。结论: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治疗脑室出血伴急性脑积水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残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复发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颅内复发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 8例患者中前交通动脉瘤3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眼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3例曾行血管内介入治疗,5例曾行手术夹闭.再次治疗2例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6例患者采用手术夹闭治疗.术后6例恢复良好,1例中残,1例放弃.无明显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再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出血.随访时间1~45个月.4例患者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动脉瘤均完全消失,无动脉瘤残留.结论 颅内动脉瘤首次治疗时的缺陷可导致动脉瘤的复发;复发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治疗创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的93例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后7d血肿残留量<5ml者86例,无因引流失败改为开颅清除血肿者,平均住院时间11.6d,无颅内感染。术后1个月复查,头颅CT显示无血肿复发,GCS评分均>13分。结论钻孔引流术丰富了硬膜外血肿的治疗手段,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应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和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前颅底沟通肿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前颅底沟通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采用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所有病人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可提高前颅底沟通肿瘤的切除率。  相似文献   
117.
我院 1992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共收治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 78例 ,行I期切除吻合 2 6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中 ,男 19例 ,女 7例 ;年龄35~ 72岁 ,平均年龄 5 2 3岁。肿瘤部位 :结肠脾区 3例 ,降结肠 7例 ,乙状结肠 15例 ,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 1例 ;病理类型 :腺癌 2 1例 ,粘液腺癌 3例 ,未分化癌 2例。1 2 手术方式 探查腹腔后 ,游离病变结肠 ,结扎病变部位近端肠管 ,充分游离结肠系膜 ,切除病变肠段 ,于近断端肠腔内插入大口径软螺纹管 (直径 3 0cm) ,用纱布条扎紧。切除阑尾 ,由阑…  相似文献   
118.
[目的]通过观察PI3K/AKT/BMAL1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及针刺效应,探讨调理脾胃针法调节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昼夜节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26只)。造模组以高脂高糖喂养2个月,而后采用小剂量(25 mg/k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针刺效应平台。并将造模成功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10只),模型组(10只)。针刺组采用“调理脾胃针法”针刺,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空白组及模型组不进行干预。主要观察治疗前后大鼠4时相(0、6、12、18时)血糖变化及平均血糖的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清胰岛素含量;以胰腺荧光TUNEL染色观察治疗后胰岛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AI);以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治疗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及p-AKT、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1(BMAL1)表达。[结果]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时相血糖、SDBG...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miRNA-9调控TAB2参与老年动脉瘤患者术后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所致颅内感染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动脉瘤术后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致颅内感染的老年患者79例作为颅内感染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7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Target Scan预测miRNA-9与TAB2是否有结合位点;qPCR检测两组miRNA-9和TAB2 mRNA表达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特异性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S-100b、干扰素(IFN)-γ、C反应蛋白(CRP)在血清中的表达。结果 Target Scan软件预测TAB2 3′UTR中存在miRNA-9的结合位点;两组外周血白细胞分别通过qRT-PCR分析显示miRNA-9和TAB2 mRNA均有表达,但颅内感染组miRNA-9、TAB2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miRNA-9和TAB2 mRNA诊断动脉瘤术后患者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所致颅内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45(95%CI:0.804~0.9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