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刘小艳 《西部医学》2017,29(3):347-350
【摘要】 目的 探讨川东北地区汉族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8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且生活在川东北地区的汉族人群43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心肌酶学及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21例和对照组210例,比较两组之间Hcy水平差异。结果 冠心病组平均血浆Hcy水平为(1539±689) μmol/L,对照组为(1290±644) μmol/L,冠心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cy在两组之间比较OR值为1060 (95%CI 1021~1100,P<005)。冠状动脉不同病变血管支数之间比较 ,1支血管病变患者平均血浆Hcy水平为(1387±499) μmol/L,2支血管病变患者平均血浆Hcy水平(1581±814) μmol/L,3支血管病变患者平均血浆Hcy水平为(1774±715) μmol/L,血浆 Hcy 水平在 1、2、3 支血管病变患者中呈逐渐增高趋势,其中1支血管病变患者与3支血管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不同临床类型之间比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平均血浆Hcy水平为(1236±45) μmol/L,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1490±629) μmol/L,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为(1539±680) μmol/L,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1649±766) μmol/L,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与稳定型心绞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川东北地区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老年痴呆(AD)小鼠模型脑神经组织生化工程指标的改变及乌圆补血口服液对其重建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成模型组、治疗组和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和亚硝酸钠混合液,每天1次,连续60 d造模。造模30 d后,治疗组用乌圆补血口服液灌胃治疗,模型组和正常组用等体积蒸馏水灌胃。y型水迷宫测定小鼠治疗前后记忆功能。实验结束,处死小鼠,取大脑制备10%脑匀浆,测定脑匀浆生化指标。结果脑匀浆乙酰胆碱酯酶(TchE)活力模型组、正常组和治疗组分别为(1.709±0.498)IU/mg、(1.436±0.313)IU/mg、(1.182±0.157)IU/mg,模型组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和P<0.01);丙二醛(MDA)含量分别为(7.935±0.775)μmol/L、(6.934±1.284)μmol/L、(6.356±0.799)μmol/L,模型组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脑(O-.2)氧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2.346±1.167)%、(7.366±3.413)%、(8.672±3.519)%,治疗组和正常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1);实验前各组水迷宫错误率分别是9.91%,7.41%,14.81%;实验结束时错误率分别是10.10%,1.23%,1.39%,实验结束时模型组水迷宫错误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和正常组;其他生化指标脑蛋白含量、脑GSH-PX等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半乳糖和亚硝酸钠联合造痴呆模型小鼠大脑神经组织胆碱酯酶活性等生化指标有明显改变,乌圆补血口服液对其重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报道1例以肝组织为主要成分的纵膈成熟型囊性畸胎瘤,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 方法:对1例以肝组织为主要成分的纵膈成熟型囊性畸胎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 结果:显微镜下见瘤组织内含有三个胚层衍生物,但大部分区域以肝组织为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肝组织为主区结果示Hepatocyte(+)、AFP(+)、GP3(+)、CK18(+ );NSE(-)、Syn(-)、CgA(-)、CD99(-)、 CD30(-)、LCA(-)及Vimentin(-).结论:纵膈畸胎瘤较为常见,但以肝组织为主的成熟型囊性畸胎瘤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34.
妊娠期宫颈的主要机能是内口紧闭,防止细菌侵入,使胎儿保留在子宫内直至分娩。妊娠33周宫颈逐渐成熟,开始变短、变软,分娩时宫颈展平,内口扩张。如上述过程发生过早,则为宫颈机能不全;宫颈机能不全发病率约占0.1%~0.8%,是导致习惯性晚期流产及早产的常见原因,约有15%的早产由宫颈机能不全引起。孕期行宫颈机能监测,早期发现宫颈机能异常可减少流产及早产发生率。2004年1月起我院对2600例孕期检查的孕妇行动态宫颈机能监测,对其中有习惯性流产及早产史等孕妇重点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服务对带T型引流管出院患者家庭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我科行胆管切开取石术后带T管出院的本市患者96例,按入选顺序的单双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指导与服务.2组患者均在出院6周来院拔管时使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和健康行为量表进行评分,比较2组得分之间差异.结果 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为(119.52±12.0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01.09±16.17)分(P<0.05).观察组健康行为依从性评分为(190.64±10.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7.91±13.78)分(P<0.05).结论护理延续性护理服务可提高T型引流管出院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其对健康行为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 通过案例报道评估工具(case repert guideline,CARE)对国内妇产科药学监护案例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建立妇产科临床药学案例分析评估体系提出依据及参考。方法 课题由2名临床药师通过关键词对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通过双人纳排、专家仲裁,对纳入案例进行筛选,根据CARE案例分析工具对纳入的国内妇产科药学监护案例进行评估,分别针对产科及妇科相关的病种、年份、论文类型进行分析,评估目前妇产科药学监护案例水平。结果 通过双人检索及筛选,上级临床药师审核,最终纳入产科药学监护案例65篇,妇科药学监护案例58篇。产科总体评估平均分(25.31±2.77),妇科总体评估平均分(24.66±3.29)。产科2016~2020年发表的药学监护案例CARE评分较2010~2015年显著[(26.03±1.48)vs (24.41±3.64)],P<0.05。妇科相关药学监护案例中期刊论文评估总平均分(25.13±1.97)质量总体优于会议论文评估总平均分(22.83±5.95),且P<0.05。产科及妇科相关案例中,关于随诊、患者角度的治疗评估以及知情同意三项评分较低。结论 基于CARE能够有效针对妇产科药学监护案例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药师培训的教学质量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37.
目的:报道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及体征,多在体检或其他原因开腹探查时偶被发现.镜下可见肿瘤由实性区、假乳头状区及囊性区混合组成,细胞形态一致、无异型的瘤细胞排列呈片状和假乳头状,肿瘤细胞围绕血管蒂呈复层排列成假乳头状突起为其特征.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肿瘤细胞表达Vim、Syn,NSE;不表达PR、CEA、S-100、CK、CA19-9、EMA.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好发于年轻女性, 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 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8.
东莞市寮步医院作为广东医科大学校地合作共建二级公立医院试点,自2016年6月开始实行新的校地合作共建模式,在保持医院功能和服务性质不变、行政隶属和资产归属不变的基础上,参照高校附属医院标准进行建设.经过3年多的实践,医院在综合管理、学科建设、医疗服务能力上取得阶段性成效.实践证明,校地合作共建新模式,全面提高了共建医院...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索术前诱发性肺量预康复训练对老年肺癌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肺功能、运动耐力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04月-2022年10月期间89例择期行老年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系统组和预康复组。系统组44例术前给予系统肺康复呼吸训练,预康复组45例术前给予诱发性肺量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同样的呼吸训练方案,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及肺部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7 d末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潮气量水平较入院时降低,预康复组高于系统组;呼吸频率水平较入院时升高,预康复组低于系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末Borg量表(BS)评分水平较入院时降低,预康复组低于系统组;6 min步行试验(6MWT)水平较入院时升高,预康复组高于系统组(P<0.05)。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预康复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2.22%(1/45)与系统组6.82%(3/44)经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术前诱发性肺量预康复训练可改善老年肺癌手术患者术后短...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