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发生于骶骨的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c-kit基因突变情况及克隆性.方法: 手术切除标本经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确诊后, 应用显微切割技术分离病变及病变周围纤维结缔组织, 提取基因组DNA, 再进行c-ki t基因外显子9、11、13和17的PCR扩增和测序. 同时利用女性X染色体失活的嵌合性和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 PGK)和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基因位点的多态性进行克隆性检测.结果: 光镜下瘤细胞主要为梭形, 呈束状、编织状或旋涡状排列; 胞质丰富, 嗜酸性或中性; 细胞核杆状或长梭形, 核分裂像罕见. 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表达CD117和CD34强阳性.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揭示c-kit基因外显子11有突变发生, 而外显子9、13和17均无突变.克隆性检测结果示GIST为单克隆性病变.结论: GI ST是肿瘤性病变; 发生于骶骨的GIST的诊断需要通过免疫组化来确诊, 并行c-kit基因扩增的检测以及测序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2.
23.
24.
Slit蛋白是一种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分泌型糖蛋白,其通过与跨膜蛋白受体Robo结合调节神经元前体细胞定向迁移、神经轴突的定向生长和促进轴突发芽.Slit/Robo信号通道还对肿瘤转移、血管生成、心脏形态发生等多种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Robo4特异性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这意味着Robo4在血管新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近来发现Slit3是新的血管新生活性因子,可与其配体Robo4结合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本文就Slit3/Robo4信号通道对血管新生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结肠造口手术后并发症防治及护理.方法 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7例直肠患者进行Miles手术,并且进行永久性的结肠造口,对术后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结果 在这些患者中出现了出血、感染、坏死、狭窄、回缩等各种并发症,分析出现并发症原因并采取了合理处理方法,最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通过细致观察造口,能够发现其并发症,而精心护理能够降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因此合理防治与护理能够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估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silar artery occlusion,BAO)患者溶栓后早期临床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总结我院2003年至2011年15例急性BAO溶栓患者资料,分析其早期预后及影响因素。其中早期不良预后指标为出院时死亡或植物生存,早期良好预后指标为改良Rankin评分0~2分。结果 15例急性BAO溶栓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8例、静脉溶栓4例,尿激酶动脉溶栓2例、动静脉联合溶栓1例。其中早期不良预后6例(40%)、早期良好预后5例(33%),与国内外报道最佳结果相近。发生2例症状性颅内出血,均死亡。早期不良预后者年龄和基线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76±5岁,64±11岁,P=0.011;171±18 mmHg,145±22 mmHg,P=0.039),基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高(NIHSS 29.2±9.2,17.9±11.5),发病至溶栓时间更长(中位时间82.79 h,9.00 h),二者均接近统计学差异边缘(P=0.077)。结论急性BAO患者应尽可能溶栓;症状性颅内出血、高龄、高基线血压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延长与其早期不良预后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不同的一抗孵育方法对CD20、S-100、C-erbB2、P53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的影响。方法:120张免疫组化阳性对照片,采用EliVision二步法分别滴加对应的抗体CD20、S-100、C-erbB2、P53,采用37℃烤箱孵育1h,室温孵育3h,4℃冰箱过夜三种方法进行一抗孵育,免疫组化染色完成后分别由两位病理医师行独立看片,并进行染色效果对比。结果:一抗37℃烤箱孵育1h,阳性细胞染色强度最强,但阳性细胞数量少,背景着色重;一抗室温孵育3h,阳性细胞染色强度及数量好,背景清晰;一抗4℃冰箱孵育过夜,阳性细胞染色强度及数量好,有少量背景着色。结论:不同的一抗孵育方法对CD20、S-100、C-erbB2、P53抗体表达的阳性数量强度及免疫组化染色背景存在影响,一抗室温孵育3h染色效果最佳,孵育时间较短,有利于临床病理报告的发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8.
29.
张薇  朱冬梅  唐敏  刘小艳 《西部医学》2021,33(2):258-261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 6)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9(IL 9)与糖尿病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效果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94例,依据是否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分为硬化组和非硬化组,并选取健康体检对照组30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和生理指标,测试患者血清IL 6和IL 19水平,分析两者与各指标相关性,并利用ROC曲线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结果 并发有动脉硬化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IL 6和IL 19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动脉硬化组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L 6水平与CRP、LDL、HbAlc及空腹血糖水平正相关(P<005)。IL 19水平与CRP、空腹血糖、LDL、TC水平正相关(P<005)。IL 6和IL 19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预测最优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和085,两者联合预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3和092,预测效果最好。 结论 白细胞介素6(IL 6)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9(IL 9)可作为预测糖尿病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0.
神经影像技术在针刺机制研究中的运用为科学阐释针刺效应的中枢机制提供了无创性、可视化的研究手段。笔者搜集近二十年来针刺神经影像研究英文文献,并在此基础上,从文献基本信息、研究方案设计和研究内容等方面,系统分析针刺神经影像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